律动空间宿迁骆马湖带状滨水景观改造设计(附件)
水是一个城市最具生命力的生态要素,滨水区处于水陆交汇处,具有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亲水性需求。本次以宿迁骆马湖部分带状滨水区为例,水本身是动态的,因而设计以“律动空间”为主题,通过动态的水、沿湖曲线设计以及地形等,展现律动之美。设计立足于场地现状,充分利用滨水绿地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场地,在保留原有优势树种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创造一个和谐、休闲、娱乐、生态自然的滨水空间。关键词 骆马湖,景观改造,律动目 录
1 引言 1
2 背景分析及现状 1
2.1 项目背景 1
2. 2 场地概况 1
2. 3 现状分析 1
2.3.1 交通现状 2
2.3.2 景观现状 2
2.3.3 植物现状 2
2.3.4 服务设施分析 2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2
3.1 设计构思 2
3.2 设计依据 3
3.3 设计原则 3
3.3.1 保持基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3
3.3.2 展示绿化、美化、实用原则 4
3.3.3 以绿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 4
3.3.4 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景观设计原则 4
4 具体设计 4
4.1 主入口广场 5
4.2 儿童游乐 5
4.3 阳光草坪 5
4.4 农作物种植区 5
4.5 水杉密林 5
4.6 衲田花圃 6
4.7 梯田景观 6
4.8 微地形 6
4.9 滨湖水岸 6
5 规划设计分析 6
5.1 功能分析 7
5.2 交通分析 7
5.3 景观节点分析 7
5.4 灯光分析 7
6 种植设计 8
6.1 绿化构思 8
6.2 植物配置 8
6.3 植物选择 8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9
结 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5 规划设计分析 6
5.1 功能分析 7
5.2 交通分析 7
5.3 景观节点分析 7
5.4 灯光分析 7
6 种植设计 8
6.1 绿化构思 8
6.2 植物配置 8
6.3 植物选择 8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滨水绿地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不仅能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同时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与特色,并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骆马湖作为宿迁地方文化特色的代表,设计既要体现地方文化,同时体现和谐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场地内原有的优势植物予以保留,减少人为破坏,通过绿化,营造一种适宜现代都市人生活的场所;人与人的和谐:根据人们的亲水性需求,设计多种亲水平台和观水台,创造适宜人们交流,休憩的平台。
2 背景分析及现状
2.1 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面临着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滨水绿地对国家来说是重要的资源之一。滨水绿地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同时在生态方面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建设和谐城市奠定基础。
城市滨水与水为邻,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亲水性需求,同时将景观与绿化相结合,提高场地的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打造了一个和谐、生态的交往平台,促进城市绿化建设。由于处于水陆交接之处,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不仅展现了一个城市最优美的景色,同时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现代人在繁忙的都市中想要一片安静、休闲、自然地空间,放松自我的需求,这是其他环境所无法在比拟的特性。
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要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把握,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要从生态、低碳的角度去考虑,从自然、和谐的方面去解析,将滨水设计与自然生态相结合,打造适宜的、具有生态和游憩功能的场所。
2. 2 场地概况
此次选址位于宿迁骆马湖东畔湖滨公园以北的一块场地的北面一部分,设计区域为不规则形,总占地面积约为32000m2,长约300m,最宽部分约120m,中间宽约80m。场地东面是一条大马路,与马路相邻的有部分居住区,北边和西边邻水,南面是与湖滨公园相隔的一块场地,由于场地面积过大,没有计入设计区域内。该场地靠近居住区,邻着马路,是一个可以休憩、娱乐的好地方。
2. 3 现状分析
2.3.1 交通现状
该场地两面邻水,一面与主干道相连,一面与湖滨公园相邻,交通相对便利,视线开阔。但是场地杂草丛生,除了成片单一的树木,几乎是一片荒地。区域内没有明显的道路,与水相接之处既没有道路,也没有相应的亲水平台,不方便游人行走与观景。
设计时应该要注意处理好城市主干道与场地之间的关系,依据周边环境合理的设置入口,场内设计多种类型的园路,方便游人观赏游玩,设计通往水边的道路及亲水平台,满足人们的亲水性。
2.3.2 景观现状
场地内除了树没有可观赏的景观,整个区域比较荒芜,无法满足附近居民及游人的需求。
景观设计时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附近居民及其他游客的需求,设计一些具有观赏性及实用性的景观小品。
2.3.3 植物现状
原场地植物种类单一,几乎都是常绿植物,色彩单一,缺少四季变幻,给人以沉闷的感觉,植物搭配上也不够丰富,缺少草花等地被植物和观花观叶类的小乔木。整块场地地形变化不大,缺乏观赏性。
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地形坡度,设计部分微地形,丰富植物配置,大乔木搭配小乔木以及灌木花草,色彩搭配合理,考虑到滨水植物的运用。
2.3.4 服务设施分析
原场地比较荒芜,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没有考虑到人们的休息娱乐,缺乏对场地的合理应用。设计时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和谐理念,充分考虑游人的需求,增加相应的设施,如坐凳、灯具、垃圾桶、指示牌、公共厕所等,还可以选择经久耐用的服务设施,增加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管理的成本。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构思
滨水绿地是一线性景观生态廊道,通过羊肠的游览步道将一个个景观空间串联起来,通过空间的开合变换,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空间序列效果:
1)开敞空间——广场、阳光草坪、亲水平台的设计,吸引居民来戏水、
1 引言 1
2 背景分析及现状 1
2.1 项目背景 1
2. 2 场地概况 1
2. 3 现状分析 1
2.3.1 交通现状 2
2.3.2 景观现状 2
2.3.3 植物现状 2
2.3.4 服务设施分析 2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2
3.1 设计构思 2
3.2 设计依据 3
3.3 设计原则 3
3.3.1 保持基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3
3.3.2 展示绿化、美化、实用原则 4
3.3.3 以绿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 4
3.3.4 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景观设计原则 4
4 具体设计 4
4.1 主入口广场 5
4.2 儿童游乐 5
4.3 阳光草坪 5
4.4 农作物种植区 5
4.5 水杉密林 5
4.6 衲田花圃 6
4.7 梯田景观 6
4.8 微地形 6
4.9 滨湖水岸 6
5 规划设计分析 6
5.1 功能分析 7
5.2 交通分析 7
5.3 景观节点分析 7
5.4 灯光分析 7
6 种植设计 8
6.1 绿化构思 8
6.2 植物配置 8
6.3 植物选择 8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9
结 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5 规划设计分析 6
5.1 功能分析 7
5.2 交通分析 7
5.3 景观节点分析 7
5.4 灯光分析 7
6 种植设计 8
6.1 绿化构思 8
6.2 植物配置 8
6.3 植物选择 8
7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滨水绿地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不仅能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同时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与特色,并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骆马湖作为宿迁地方文化特色的代表,设计既要体现地方文化,同时体现和谐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场地内原有的优势植物予以保留,减少人为破坏,通过绿化,营造一种适宜现代都市人生活的场所;人与人的和谐:根据人们的亲水性需求,设计多种亲水平台和观水台,创造适宜人们交流,休憩的平台。
2 背景分析及现状
2.1 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面临着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滨水绿地对国家来说是重要的资源之一。滨水绿地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同时在生态方面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建设和谐城市奠定基础。
城市滨水与水为邻,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亲水性需求,同时将景观与绿化相结合,提高场地的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打造了一个和谐、生态的交往平台,促进城市绿化建设。由于处于水陆交接之处,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不仅展现了一个城市最优美的景色,同时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现代人在繁忙的都市中想要一片安静、休闲、自然地空间,放松自我的需求,这是其他环境所无法在比拟的特性。
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要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把握,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要从生态、低碳的角度去考虑,从自然、和谐的方面去解析,将滨水设计与自然生态相结合,打造适宜的、具有生态和游憩功能的场所。
2. 2 场地概况
此次选址位于宿迁骆马湖东畔湖滨公园以北的一块场地的北面一部分,设计区域为不规则形,总占地面积约为32000m2,长约300m,最宽部分约120m,中间宽约80m。场地东面是一条大马路,与马路相邻的有部分居住区,北边和西边邻水,南面是与湖滨公园相隔的一块场地,由于场地面积过大,没有计入设计区域内。该场地靠近居住区,邻着马路,是一个可以休憩、娱乐的好地方。
2. 3 现状分析
2.3.1 交通现状
该场地两面邻水,一面与主干道相连,一面与湖滨公园相邻,交通相对便利,视线开阔。但是场地杂草丛生,除了成片单一的树木,几乎是一片荒地。区域内没有明显的道路,与水相接之处既没有道路,也没有相应的亲水平台,不方便游人行走与观景。
设计时应该要注意处理好城市主干道与场地之间的关系,依据周边环境合理的设置入口,场内设计多种类型的园路,方便游人观赏游玩,设计通往水边的道路及亲水平台,满足人们的亲水性。
2.3.2 景观现状
场地内除了树没有可观赏的景观,整个区域比较荒芜,无法满足附近居民及游人的需求。
景观设计时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附近居民及其他游客的需求,设计一些具有观赏性及实用性的景观小品。
2.3.3 植物现状
原场地植物种类单一,几乎都是常绿植物,色彩单一,缺少四季变幻,给人以沉闷的感觉,植物搭配上也不够丰富,缺少草花等地被植物和观花观叶类的小乔木。整块场地地形变化不大,缺乏观赏性。
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地形坡度,设计部分微地形,丰富植物配置,大乔木搭配小乔木以及灌木花草,色彩搭配合理,考虑到滨水植物的运用。
2.3.4 服务设施分析
原场地比较荒芜,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没有考虑到人们的休息娱乐,缺乏对场地的合理应用。设计时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和谐理念,充分考虑游人的需求,增加相应的设施,如坐凳、灯具、垃圾桶、指示牌、公共厕所等,还可以选择经久耐用的服务设施,增加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管理的成本。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构思
滨水绿地是一线性景观生态廊道,通过羊肠的游览步道将一个个景观空间串联起来,通过空间的开合变换,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空间序列效果:
1)开敞空间——广场、阳光草坪、亲水平台的设计,吸引居民来戏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