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新区八期安置小区景观设计(附件)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传统安置区规划设计中的形象简单、选择单一、与周边城市地区脱离的情况已满足不了安置居民的生活要求。因此,拆迁安置小区的规划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淮安市清河新区第八期安置小区“枫丹白露”小区安置建设项目为例,通过类似项目设计的现状与思考对该小区在总体设计、交通系统、景观系统设计手段来探讨如何创造一个符合本地域人群的生活规律并具有较好的生态结构、宜居环境、和谐邻里的安置小区,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关键词 安置小区,一轴两园,景致如串,景观系统目 录
1 引 言 1
2 项目概况 1
2.1 项目背景.. 1
2.2 现状分析 1
2.3 项目设计要点 3
3 安置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4
3.1 经济实用原则 4
3.2 环境可持续原则 4
3.3 人行化原则 5
4 总体布局 5
4.1 道路交通体系 5
4.2 景观体系 5
4.3 植物景观设计 7
5 园林小品及其他 9
总结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广大乡镇、农村均需要重新进行整合,众多危房、旧房需要重新改造、升级,因而在全国各地范围内都迅速进入了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时期。安置房建设项目作为安置拆迁居民和失地农民的重要载体,既是民生工作,也是惠民工程。而其中安置房小区景观设计和布局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小区住户的居住品质与小区观感,尤其应当加以重视。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与查阅相关资料,从项目概况、景观设计理念及道路体系、景观空间结构体系、植物景观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绿色生态下的新安置小区的景观设计。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背景
枫丹白露小区为淮安市清河新区第八期安置小区,占地面积约62000m2。枫丹白露小区用地位于大同路以南,支八路以北,支十一路以西。支八路以南为淮安特色景区钵池山公园,小区北面为淮安古黄河滨水景观带,在小区的西边有淮安地税局,西北角的淮安老年公寓在建设当中,在小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体系、植物景观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绿色生态下的新安置小区的景观设计。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背景
枫丹白露小区为淮安市清河新区第八期安置小区,占地面积约62000m2。枫丹白露小区用地位于大同路以南,支八路以北,支十一路以西。支八路以南为淮安特色景区钵池山公园,小区北面为淮安古黄河滨水景观带,在小区的西边有淮安地税局,西北角的淮安老年公寓在建设当中,在小区西南角有商业用地。总体看来,该安置小区基础生活设施完善,小区周边有健全的娱乐活动设施,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适合居住的地点。
2.2 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淮安政府完成了不少拆迁安置房住宅区,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拆迁安置户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此同时早期的小区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景观环境混乱、绿化单调、景观和交通规划不合理等。在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后发现安置房住区在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平面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性差、小区景观模式雷同 [2]。
本安置区属于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建设新的居住小区来安置原有居民。规划基地范围内小区的北侧大同路与小区内部有进两米的高差,小区周边道路系统较完善。现基地景观主线明显,硬质小品较丰富,景观小品的设置可以基本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该小区拥有足够的健身场所,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运动生活,健康生活的理念。小区内游步道设置合理,内部道路系统较合理。同时在前期规划设计中该安置小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2.2.1 空间布局不合理
小区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对于景观空间也活动空间的预留面积较小,在规划景观布局时,没有参照日照分析等科学数据,造成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安置房景观环境缺乏日照充足的活动空间。中心绿地场地空间无细化,无合理老人休闲空间和儿童活动空间,造成活动空间面积被侵占,活动空间较分散,安全保护设施较少,危险系数较高。
2.2.2 小区植物种植不合理
由于安置小区造价的限制,该安置小区内绿化率低,植物种植范围不够导致地被裸露,小区内基本无大乔木遮荫,中层灌木比较少,景观层次少,缺乏空间围合,植物景观观赏性不强,景观效果较差。安置小区植物景观设计没有从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植物最佳观赏角度没有设置在居民可观赏处,植物配置景观浪费,在小区中心绿地区植物配置景观度较差。物业方面往往疏忽景观绿化的管理和维护,常出现树木混乱,杂草丛生的现象。导致许多植物景观后期与前期设计不一致。在小区的平面设计中,大面积的绿地没有设置穿越性小路,更导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不良居住环境[3]。
2.2.3 道路布置不合理
该安置小区由于大部分采用地面停车的形式,人车分流不明确,有的小区因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功能分区不明显,在某些楼前没有设置限速标志,致使很多居民在小区内散步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对老人儿童的活动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小区内没有固定的地面停车场,存在机动车乱停放占用人行道的现象,这些都增大了道路的不安全性。考虑到车辆对住宅区域的干扰,在排放的尾气,噪音等方面道路在宅前应设置至少四米的距离。
该小区在外围的景观步道没有形成环形道路,导致居民日常使用的过程中的不便,中心绿地景观的可到达性较低,在南北门中间的道路系统较明显,而在小区的楼前道路设置不合理,绿地中间出现了许多小道(人为踩出)。
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入口设置较粗糙,地库楼梯点设置较乱,没有统一道路系统,整体的道路不和谐。在地库人行通道处大多没有相应的道路达到,人口出现在绿地中,最终破坏植物种植。
2.2.4 小区内基本设施不合理
该安置小区基本没有设置固定的垃圾堆放点,小区内垃圾随处堆放的现象不但影响美观,而且释放出的气体严重影响路人的正常呼吸。小区内某些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暴露在居民进出比较密集的路边,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的使用,但同时影响了小区的整体形象。
2.2.5 小区地形处理粗糙
小区内部地形处理相对简单,小区北面大同路与小区内部的两米高差使用坡道处理,入口平台下部设置半地下车库, 在入口两侧种植竹柔化高差,人行坡道较陡并且没有保护措施,对于老人与小孩安全隐患大。在北门的植物种植较单一,植物层次不丰富,对于外面的隔离效果较差。
2.3 项目设计要点
2.3.1 提高居住环境优化意识
目前,淮安城市化建设高度集中,政府在创造和谐社会建设淮安市文明城市进程中。政府应提高对安置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管理及对相关物业部门的监督。安置房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与城市整体规划是紧密相联系的,该类小区的景观规划同样可以反映出淮安市的城市形象,毕竟该类小区所占比例并不低。同时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居民作为小区的居住者、参与者,有话语权。在政府与居民之间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渠道。可在小区内采用公告栏河意见箱,然后由政府定期来取样,这样能够使得政府和居民双方都能参与,提高双方的积极性和管理意识。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官方网站或邮箱,让居民可以自由的进行意见的投递,真正的实现政府和居民的参与,互动及管理[4]。在小区的物业管理上面也应该做出努力,植物后期养护力度加强,保持植物景观的前后期一致,对于时令花卉的种植与养护及时。在景观小品,健身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