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的金坛华罗庚公园改造设计(附件)
华罗庚公园的景观改造设计,遵循有机更新理论指导,解决现有场地的矛盾,使其符合人们对现代公园的需求。设计中简单而又不失大方,大胆融入现代化元素。在植物配置上,根据其周边环境特点和需要达到的效果来进行配置,避免一味追求华丽导致不符合现状的情况发生,尽可能做到适地适树,多以乡土树种为主。在铺装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北门广场上的铺装要显大气,同时颜色上要白灰为主,场地平整。游乐场地可以红橙白为基调,场地可带起伏感,突出运动的基调。在景观节点上,要有特色的现代化景观,以达到吸引诱人的目的。关键词 有机更新,简单大方,现代化,适地适树
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 项目背景 1
2.2 场地概况 1
2.3 现状分析 2
2.3.1华罗庚公园的历史背景 2
2.3.2公园交通现状 2
2.3.3公园景观现状 3
2.3.4公园植物现状 4
2.3.5服务设施分析 4
3 矛盾及解决方案...5
3.1 矛盾一及解决措施5
3.2 矛盾二及解决措施5
3.3 矛盾三及解决措施5
3.4 矛盾四及解决措施5
3.5 矛盾五及解决措施5
3.6 矛盾六及解决措施6
3.7 矛盾七及解决措施6
4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6
4.1 设计构思 6
4.2 设计依据 8
4.3 设计原则 8
5 具体设计 8
5.1 入口广场 9
5.1.1边界景观 9
5.1.2假山水池 9
5.1.3广场树池 9
5.1.3中央花坛 9
5.2 文化长廊 9
5.3 亲水平台 9
6 规划设计分析 10
6.1 功能分析 10
6.2 交通分析 10
6.3 景观节点分析 10
7 种植设计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1 绿化构思 11
7.2 植物配置 11
7.3 植物选择 11
8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的改造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名片,对城市活力的增添、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的城市公园大多面临着老化设施、功能下降和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因此城市公园的改造设计不仅需要具有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还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 项目背景
金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太湖平原。这里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特点(表1)。
常年平均气温15.3℃,一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5mm,平均降水约123天。每年初夏,北方寒冷的空气和南方湿热的空气交汇就会进入梅雨季节。金坛平均入梅日在6月16日,在7月10日结束,中间共持续24天。
冬季大多为偏北风,夏季则多为东到东南风,全年多以偏北风为主。全年平均湿度约78%。
表1:金坛区四季气候表
四季天气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2℃
28℃
22℃
1℃
日均最低气温
10℃
22℃
14℃
4℃
平均降水总量
55mm
116mm
66mm
30mm
2.2 场地分析
公园位于金坛区县府路38号,占地约3.4公顷,呈“L”形。
公园地处城市中心。南侧临近市场路,多以居民小区为主,也是公园正大门所在;北侧为东门大街西段,为市区主干道,附近有大统华,五星电器等大型购物商场,人们可从北门出入公园;东侧为环园路,路上有美食一条街以及小商品批发中心等。西侧为县府路,靠着金坛区第三中学,一路上有许多咖啡店等休闲场所,可供人们喝茶小憩。
2. 3 现状分析
2.3.1 华罗庚公园的历史背景
华罗庚公园建于1911年,开始以私人花园命名为“雅约园”。民国1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去世三周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人民公园”,在1992年为纪念伟人华罗庚先生,家乡人民命名为“华罗庚公园”(图1)。和城内戴王府、段玉裁纪念馆、乌龙山宝塔寺被称为金坛旅游的四大元老。公园内保存完好的三亭是华亭、望乡亭和乡情亭。1993年9月敬立的华罗庚铜像,高4.6m,重5t。铜像上刻着华老的亲笔题词:“香,香不过故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此外,公园内留有金坛市至今仅存的明清古城墙遗址,长120m,高6m,墙外有古护城河围绕,历经400多年风风雨雨,仍依稀可见当年的风姿。
图1:华罗庚公园南大门
2.3.2 公园交通现状
公园主要出入口为南门和北门,大门所在道路均为城市干道,车流量大,但门口均设置石桩,汽车等大型车辆无法进入,仅供自行车等小型车辆进入,所以门口周围也承担一定停车作用(图2)。
东西两面均为小巷,设有两扇小门,附近人们可以自由出入。
图2:周边地段环境
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及概况 1
2.1 项目背景 1
2.2 场地概况 1
2.3 现状分析 2
2.3.1华罗庚公园的历史背景 2
2.3.2公园交通现状 2
2.3.3公园景观现状 3
2.3.4公园植物现状 4
2.3.5服务设施分析 4
3 矛盾及解决方案...5
3.1 矛盾一及解决措施5
3.2 矛盾二及解决措施5
3.3 矛盾三及解决措施5
3.4 矛盾四及解决措施5
3.5 矛盾五及解决措施5
3.6 矛盾六及解决措施6
3.7 矛盾七及解决措施6
4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6
4.1 设计构思 6
4.2 设计依据 8
4.3 设计原则 8
5 具体设计 8
5.1 入口广场 9
5.1.1边界景观 9
5.1.2假山水池 9
5.1.3广场树池 9
5.1.3中央花坛 9
5.2 文化长廊 9
5.3 亲水平台 9
6 规划设计分析 10
6.1 功能分析 10
6.2 交通分析 10
6.3 景观节点分析 10
7 种植设计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1 绿化构思 11
7.2 植物配置 11
7.3 植物选择 11
8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的改造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名片,对城市活力的增添、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的城市公园大多面临着老化设施、功能下降和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因此城市公园的改造设计不仅需要具有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还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
背景分析及概况
2.1 项目背景
金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太湖平原。这里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特点(表1)。
常年平均气温15.3℃,一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5mm,平均降水约123天。每年初夏,北方寒冷的空气和南方湿热的空气交汇就会进入梅雨季节。金坛平均入梅日在6月16日,在7月10日结束,中间共持续24天。
冬季大多为偏北风,夏季则多为东到东南风,全年多以偏北风为主。全年平均湿度约78%。
表1:金坛区四季气候表
四季天气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2℃
28℃
22℃
1℃
日均最低气温
10℃
22℃
14℃
4℃
平均降水总量
55mm
116mm
66mm
30mm
2.2 场地分析
公园位于金坛区县府路38号,占地约3.4公顷,呈“L”形。
公园地处城市中心。南侧临近市场路,多以居民小区为主,也是公园正大门所在;北侧为东门大街西段,为市区主干道,附近有大统华,五星电器等大型购物商场,人们可从北门出入公园;东侧为环园路,路上有美食一条街以及小商品批发中心等。西侧为县府路,靠着金坛区第三中学,一路上有许多咖啡店等休闲场所,可供人们喝茶小憩。
2. 3 现状分析
2.3.1 华罗庚公园的历史背景
华罗庚公园建于1911年,开始以私人花园命名为“雅约园”。民国1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去世三周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人民公园”,在1992年为纪念伟人华罗庚先生,家乡人民命名为“华罗庚公园”(图1)。和城内戴王府、段玉裁纪念馆、乌龙山宝塔寺被称为金坛旅游的四大元老。公园内保存完好的三亭是华亭、望乡亭和乡情亭。1993年9月敬立的华罗庚铜像,高4.6m,重5t。铜像上刻着华老的亲笔题词:“香,香不过故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此外,公园内留有金坛市至今仅存的明清古城墙遗址,长120m,高6m,墙外有古护城河围绕,历经400多年风风雨雨,仍依稀可见当年的风姿。
图1:华罗庚公园南大门
2.3.2 公园交通现状
公园主要出入口为南门和北门,大门所在道路均为城市干道,车流量大,但门口均设置石桩,汽车等大型车辆无法进入,仅供自行车等小型车辆进入,所以门口周围也承担一定停车作用(图2)。
东西两面均为小巷,设有两扇小门,附近人们可以自由出入。
图2:周边地段环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