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动海门步行街文化广场改造设计

广场这一空间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在中国古代的广场主要的功能是用来举办重大事宜的比如举办祭祀等皇家活动,国外的广场是聚集人们参与重大事情的告知与号召。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设计师们习惯用广场来点缀他们的设计场地。关键词 广场,风景园林,水景设计,植物配置
目 录
1 引言 1
2 广场设计改造的指导思想 1
3 概况及现状分析 1
3.1 概况 1
3.2 现状分析 2
3.2.1自然地理条件 2
3.2.2历史人文条件 2
3.2.3基地现状 3
3.2.4优势劣势 3
4 改造原则及目标 3
4.1 改造原则 3
4.1.1经济适用原则 3
4.2 改造目标 4
4.2.1创造市民生活舞台 4
4.2.2传承市文化精神 4
5 总体布局 5
5.1 植物配置 5
5.2 场地空间组合 6
5.3 道路系统规划 6
5.4 功能分区 7
5.4.1音乐喷泉广场 7
5.4.2文化舞台 7
5.4.3健身活动区 8
5.4.4静坐观赏区 8
5.4.5野营区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 引言
起初,建造广场是用来聚集群众商议重大事情的,所以广场只是一块宽广的场地,广场范围内设计几根象征性的石柱子,而如今的广场是一个能够提供让人们活动休憩的空间,同时也还是能够帮助人们远离城市喧嚣尽情享受生活的地方。用巴赫金的话来说就是指"集中一切非官方的东西,在充满官方秩序和官方意识形态的世界中仿佛享有治外法权的权力,它总是为老百姓所有的。"广场更加是城市中交通道路的重要枢纽,是城市中的人们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去的空间,通常是人流量和车流量集中的场所。而在广场的周围一般都布置着重要的建筑物,通常是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文貌和特点的建筑物。在城市中的这些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场一般数量不是很多,所占的面积也不是很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却是很重要的,是城市设计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2 广场设计改造的指导思想
本设计整个思路是想通过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物景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物造景,该广场原本的人工挖掘的河流留以保存,加以利用,所以利用河流加入海门特有的江海门户水的理念,主要是因为水可能是所有景观元素里能吸引人的一种,景观设计中一般加入水景的设计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整体设计大气简约,所以水可以独立出来单独作为建筑物的主体,也可以和建筑物、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等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并结合灯光设计,灯光光线上应与建筑物相协调,从而呈现出一个夜色璀璨的海门,再融入运动这一主题而使该广场更具有参与性、生态性、多样性、公共性与互构性[1,2]。为海门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3 概况及现状分析
3.1 概况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东南位置,地处于黄海的旁边,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上,向东则是黄海,向南边则依靠着长江,位于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海门气候温和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物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而海门文化广场位于海门解放东路,人民中路和钱塘江路交汇地带, 周围商业步行街环绕,处于整个海门最为繁忙的路段之中,车辆与市民来来往往,人流量密集,是市民休闲娱乐散步的好去处。整个广场形似三角形,又有人工水景做点缀,改造总面积为17826 ㎡。海门文化广场位于海门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降雨量适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3.2 现状分析
3.2.1 自然地理条件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的东南方向,东边濒临黄海,南边依靠长江,向来享有"江海门户"之称。海门市位置位于北纬的31°4632°09,东经的121°04121°32。境内地形平坦开阔,沟河纵横,地表的高度平均海拔是4.96m(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边略微高一点而东南边就偏低,西部最高处的海拔为5.2m,东部最低处的海拔为2.5m,南北边的横截面呈孤形,是呈两头低、中间高的地形。海门市地处于中国长江的入海口,一直享有"江海门户"的美称。海门又是东边濒临黄海,与日本、韩国两个国家隔海相望,距离长崎和釜山等国际大海港仅740.8km;南边依靠长江,与上海的直线距离仅有60km,全海门市的土地面积为1148.77km2。海门文化广场位于海门境内,符合海门的一切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气候温和,水量丰富,植物种类众多。
3.2.2 历史人文条件
海门始于唐末,向来有许多风俗,例如寄亲、报丧、搁三朝、建房等,建房是指在50年代以前,凡是有人建造新房,要先请阴阳先生看好风水,选择较好的地方作为房址,房子的东南角,称"青龙角",不好再建造房子。凡是建造好新房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不用邀请就前来送礼吃饭,并帮忙干活,礼品可以是酒、肉、糕点、对联、镜框等,叫做"送搀高头人情",女儿、女婿则需要加送鞭炮[3]。还有就是有名的海门山歌了。1954年,海门山歌搬上舞台,1984年,海门山歌研究会成立,江苏省海门市在2008年6月就向国务院申报将海门山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国务院也同意批准了。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就出生于海门的常乐镇,他为海门的纺织业与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