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以市万州河滨公园设计为例(附件)
当前我国主要城市都面临着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所引起的水资源危机、城市内涝等问题。这样的雨洪问题每年都会集中在汛期时登上各大新闻头条,给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城市泄洪不及时,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损失,严重情况下,当污水与细菌等病毒结合,更会产生疫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带着对这一问题的关心和担忧,本文提出以海绵城市为城市的建设模式来解决雨洪引起的内涝等问题。将海绵城市所包含的雨洪系统循环管理模式与城市河滨公园的规划建设相结合,提出海绵城市目标下河滨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目标、布局、要点、内容。从当前我国城市的水资源和洪涝问题开始研究,分析海绵城市的基础理论以及规划建设原则,将这些抽象的原则与重庆万州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重庆市万州区河滨公园为例,对河滨公园设计理念、构建海绵体系进行分析,促使万州河滨公园能够有效的利用和管理过量的雨水所带来的问题,让万州河滨公园真正发挥出其“会呼吸的海绵体”的建设目标。关键词 内涝,雨洪管理,河滨公园,海绵城市
目 录
1 绪论 1
2 研究背景 1
2.1 城市水资源危机与洪涝问题 1
2.2 城市的不合理规划 2
3 海绵城市的理念及其理念下河滨公园设计原则 2
3.1 海绵城市的理念 2
3.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河滨公园设计原则 3
3.2.1 生态性原则 3
3.2.2 功能性原则 3
3.2.3 经济性原则 3
4 海绵城市目标下的万州河滨公园规划设计 4
4.1 万州河滨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内容 4
4.1.1 万州河滨公园简介 4
4.1.2 规划设计理念 4
4.1.3 规划设计内容 5
4.2 万州河滨公园的海绵体构成 5
4.2.1 绿色屋顶 5
4.2.2 透水铺装 5
4.2.3 植草沟 6
4.2.4 雨水花园 6
4.2.5 下沉式绿地 6
结 论 7
致 谢 8
参考文献 9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绪论
我们生活和生长的时代是一个进步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文化和文明水平也在提高,对于城市的高水平需求和要求自然愈加严格。然则近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增多,国家城市化水平大大的提高了。但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也引起了种种问题的出现,这其中最突出呈现的就是各类城市的逢雨必涝问题,尤其是梅雨时期的偏南方都市会越发明显:汛期一到,多地出现“看海”景观。逢雨必涝不仅使得城市居民的出行变得困难,也由此给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城市发展。人们急切须要一个合理的措施改变这样的现状,由此“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法,进入了中国城市治理内涝的方案中。希望通过“海绵城市”的功能,能够使城市的设施进行合理的配置,让我们生活的城市能像海绵体一样,对雨水进行吸收、过滤和储存,让这些雨水可以用在街道的冲洗、消防的储水、城市的绿化等。
本次重庆市万州区河滨公园的设计旨在通过“海绵城市”这一模式,降低雨季时节万州区的内涝影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同时也是我作为重庆市民的一员,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能够将所学专业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园林专业知识进行合理规划,为家乡做出一份贡献。
2 研究背景
2.1 城市水资源危机与洪涝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得城市中从各个村镇进驻的人口也越来越密集,这样一来,城市的用水需求显著提高。然而,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却是全国所有污染问题中最严重的,比如最近新发现的华北地区17万平米的超级工业污水渗坑。这样的污染使得许多地区淡水资源直接变成废水而不能使用,加上近年来不断加大的城市工业用地,很多直接挤占了淡水资源的存在空间,城市的水资源总量也随之减少。不断扩充的城市规模,将原本的土地变成了不透水的硬质砖块,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也变成了一幢幢钢筋水泥搭建起的高楼大厦,降雨季节雨水不能通过土地和森林进行渗透,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给,原本就不足的水资源用量越来越少。不仅如此,无法渗透的雨水在城市中得不到排泄,也给城市造成了洪涝灾害,形成一个严重的恶性循环。
2.2 城市的不合理规划
现代的很多城市都是在原始城市建设理念上建设起来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城市建设的狂潮,城市建设规模是不断扩大了,但是配套的城市排水循环措施却没有能够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传统的排水系统讲究以排为主,认为只要有排水系统雨水自然能随之流向河流,而没有计算过排水系统占城市的数量比例和如何防止雨水一流既走的现象,从而使雨水可以得到循环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数量的比例不足,设计太过落后,雨水不能通过现代的硬质地砖实现自由循环,当雨季一到,径流量过度的雨水没办法排泄,只能停留在地表,随着雨水的不断下落,地表雨水的水位不断升高,城市一片“雨海”场景。
3 海绵城市的理念及其理念下河滨公园设计原则
3.1 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从国外开始兴起的一个专门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新概念措施,从字面理解就是让城市拥有如同海绵的功能,使其可以像海绵体一样对雨水进行吸收、储存和释放。在城市海绵功能的打造过程中,将马路中间隔离绿化带、路边绿地、湿地、公园、池塘、湖、河、等城市配套措施和自然水系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在暴雨时节,雨水渗透过这些城市配套措施和自然水系,这些措施和水系将雨水进行储存和净化,水量不充沛时又提取出原本储存好的雨水用于工业用水甚至净化后用于居民生活用水,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压力和用水问题,形成一个水资源运用的良性循环。
3.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河滨公园设计原则
3.2.1 生态性原则
万州河滨公园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万州的城市绿地率,通过其生态效益增加万州的绿色化程度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万州河滨公园运用海绵城市的理论进行规划和设计,既符合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又能够让雨水在河滨公园这样的"海绵体"的作用下,慢慢下渗、储存、净化、最后回流,使得人们可以将回流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丰富它的其他用途。通过河滨公园的形式,人们能够在城市中享受到区域绿化带来的美好,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3.2.2 功能性原则
河滨公园除了满足生态效益之外,其本身就具有综合性的功能。现代都市人类的生活压力大,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退休的老年人都需要从忙绿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休闲娱乐的空间,河滨公园就是满足此种要求的最合适去处:炎炎夏日,烈日高照,办公室和家里空调常备,空气沉闷,此时去到河滨公园在大树下乘凉,老人家三五成群可以在河边钓鱼,树下游戏扑克;年轻人带着小孩儿赏花娱乐,耍玩儿童游乐设施;学生可以在草丛中看书习作,对着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写生作画。清晨和夜晚,爱好锻炼健身的的人们还可以在公园内散步、跑步、跳舞和打太极。这样一个河滨公园利用其综合性功能,将各个行业和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少的聚集在一起,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更加充满幸福感。
目 录
1 绪论 1
2 研究背景 1
2.1 城市水资源危机与洪涝问题 1
2.2 城市的不合理规划 2
3 海绵城市的理念及其理念下河滨公园设计原则 2
3.1 海绵城市的理念 2
3.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河滨公园设计原则 3
3.2.1 生态性原则 3
3.2.2 功能性原则 3
3.2.3 经济性原则 3
4 海绵城市目标下的万州河滨公园规划设计 4
4.1 万州河滨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内容 4
4.1.1 万州河滨公园简介 4
4.1.2 规划设计理念 4
4.1.3 规划设计内容 5
4.2 万州河滨公园的海绵体构成 5
4.2.1 绿色屋顶 5
4.2.2 透水铺装 5
4.2.3 植草沟 6
4.2.4 雨水花园 6
4.2.5 下沉式绿地 6
结 论 7
致 谢 8
参考文献 9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绪论
我们生活和生长的时代是一个进步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文化和文明水平也在提高,对于城市的高水平需求和要求自然愈加严格。然则近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增多,国家城市化水平大大的提高了。但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也引起了种种问题的出现,这其中最突出呈现的就是各类城市的逢雨必涝问题,尤其是梅雨时期的偏南方都市会越发明显:汛期一到,多地出现“看海”景观。逢雨必涝不仅使得城市居民的出行变得困难,也由此给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城市发展。人们急切须要一个合理的措施改变这样的现状,由此“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法,进入了中国城市治理内涝的方案中。希望通过“海绵城市”的功能,能够使城市的设施进行合理的配置,让我们生活的城市能像海绵体一样,对雨水进行吸收、过滤和储存,让这些雨水可以用在街道的冲洗、消防的储水、城市的绿化等。
本次重庆市万州区河滨公园的设计旨在通过“海绵城市”这一模式,降低雨季时节万州区的内涝影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同时也是我作为重庆市民的一员,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能够将所学专业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园林专业知识进行合理规划,为家乡做出一份贡献。
2 研究背景
2.1 城市水资源危机与洪涝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得城市中从各个村镇进驻的人口也越来越密集,这样一来,城市的用水需求显著提高。然而,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却是全国所有污染问题中最严重的,比如最近新发现的华北地区17万平米的超级工业污水渗坑。这样的污染使得许多地区淡水资源直接变成废水而不能使用,加上近年来不断加大的城市工业用地,很多直接挤占了淡水资源的存在空间,城市的水资源总量也随之减少。不断扩充的城市规模,将原本的土地变成了不透水的硬质砖块,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也变成了一幢幢钢筋水泥搭建起的高楼大厦,降雨季节雨水不能通过土地和森林进行渗透,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给,原本就不足的水资源用量越来越少。不仅如此,无法渗透的雨水在城市中得不到排泄,也给城市造成了洪涝灾害,形成一个严重的恶性循环。
2.2 城市的不合理规划
现代的很多城市都是在原始城市建设理念上建设起来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城市建设的狂潮,城市建设规模是不断扩大了,但是配套的城市排水循环措施却没有能够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传统的排水系统讲究以排为主,认为只要有排水系统雨水自然能随之流向河流,而没有计算过排水系统占城市的数量比例和如何防止雨水一流既走的现象,从而使雨水可以得到循环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数量的比例不足,设计太过落后,雨水不能通过现代的硬质地砖实现自由循环,当雨季一到,径流量过度的雨水没办法排泄,只能停留在地表,随着雨水的不断下落,地表雨水的水位不断升高,城市一片“雨海”场景。
3 海绵城市的理念及其理念下河滨公园设计原则
3.1 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从国外开始兴起的一个专门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新概念措施,从字面理解就是让城市拥有如同海绵的功能,使其可以像海绵体一样对雨水进行吸收、储存和释放。在城市海绵功能的打造过程中,将马路中间隔离绿化带、路边绿地、湿地、公园、池塘、湖、河、等城市配套措施和自然水系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在暴雨时节,雨水渗透过这些城市配套措施和自然水系,这些措施和水系将雨水进行储存和净化,水量不充沛时又提取出原本储存好的雨水用于工业用水甚至净化后用于居民生活用水,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压力和用水问题,形成一个水资源运用的良性循环。
3.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河滨公园设计原则
3.2.1 生态性原则
万州河滨公园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万州的城市绿地率,通过其生态效益增加万州的绿色化程度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万州河滨公园运用海绵城市的理论进行规划和设计,既符合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又能够让雨水在河滨公园这样的"海绵体"的作用下,慢慢下渗、储存、净化、最后回流,使得人们可以将回流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丰富它的其他用途。通过河滨公园的形式,人们能够在城市中享受到区域绿化带来的美好,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3.2.2 功能性原则
河滨公园除了满足生态效益之外,其本身就具有综合性的功能。现代都市人类的生活压力大,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退休的老年人都需要从忙绿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休闲娱乐的空间,河滨公园就是满足此种要求的最合适去处:炎炎夏日,烈日高照,办公室和家里空调常备,空气沉闷,此时去到河滨公园在大树下乘凉,老人家三五成群可以在河边钓鱼,树下游戏扑克;年轻人带着小孩儿赏花娱乐,耍玩儿童游乐设施;学生可以在草丛中看书习作,对着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写生作画。清晨和夜晚,爱好锻炼健身的的人们还可以在公园内散步、跑步、跳舞和打太极。这样一个河滨公园利用其综合性功能,将各个行业和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少的聚集在一起,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更加充满幸福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