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景观生态规划提升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2 研究背景 1
2.1 滨海景观带的概念 2
2.1.1 滨海景观带的研究范围 2
2.2 生态景观规划的概念 2
2.3 研究的动机、目的和意义 2
2.3.1 研究内容 3
3 城市滨海景观规划现状 3
4 滨海景观带户外活动 4
4.1 滨海景观带户外活动类型 4
4.2 滨海景观带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4
4.3 本设计中需要满足的要求 5
5 滨海景观规划实例分析 6
5.1 西班牙贝尼多姆海岸步道 6
5.2 台湾淡水鱼人码头 6
6 本规划应遵循的的原则和注意点 7
6.1 原则 7
6.2 注意点 8
7 本课题任务要求 9
7.1 规划场地简介 9
7.2 主要设计思想阐述 11
7.2.1 植物的配置 11
7.2.2 无障碍设施 12
7.2.2 人文设施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或绪论)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从某个方面来讲可以说是对自然不断征服的过程。所谓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过后便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经济如此发达的21世纪,全球的很大一部分人口自然已无需为求温饱而苦心经营。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的征服不再满足于山川和陆地,人们终于有能力把脚步踏向一望无际天空和无边无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蔚为壮观、碧波湛蓝的海洋。随着人们对亲近大海、近距离感受大海的渴望不断加深,国内外很多滨海城市都受到了大批旅游者的青睐。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滨海旅游业生产总值为8882亿元,同比增长13.3%,2013年滨海旅游业生产总值为7851亿元,同比增长12.61%[1]。
图1.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基于良好的生态景观规划的基础上,完善的滨海景观规划为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后续动力。本文将对国内外滨海景观规划现状结合实例进行简单分析探讨,并对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滨海景观生态规划提升”要达成的任务和设计思想等做出阐述。
2 研究背景
滨海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海水资源大大满足了人们亲近水的渴望。然而,快速的结构与产业化、人口增长、环境认识的不足、不受控制的人类活动等使自然环境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加之海洋本身的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沿海生态平衡岌岌可危,沿海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出现断裂可能。因而,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滨海景观规划和开发的实践中对于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滨海景观带的概念
滨海景观带的概念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定义,滨海城市临海而建,滨海景观带通常都是一个带状的空间,从形状和体量来看这个空间是狭长的,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联系使之产生了特殊的景观价值。滨海景观是典型的带状空间,它拥有方向性强,围合性弱,视域宽广,自然开放等特质,还具有公共活动丰富、历史文脉悠久、功能繁复等特点[2]。
2.1.1 滨海景观带的研究范围
滨海景观带的范围一般以滨海大道为基准线,向陆侧包括与滨海大道相连的开敞空间及具有一定特色的街区,向海侧包括滨海大道与低潮线之间的陆域、近海及对景观有一定影响的近海岛屿[3]。(图2)
图2.城市滨海景观带组成
2.2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Ecology),具有众多不同的含义,但从现代词义来讲,我们一般认为生态一词它是由古希腊的OIKOS一词演变而来。它是传统生态学研究向宏观与空间方向的自然延伸,景观的异质性及其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4]。
随着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日益增加及社会的发展,景观规划应运而生。景观生态规划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综合了景观生态学和许多其他相关甚至不相关学科的知识,因而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和远程遥感技术,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3 研究的动机、目的及意义
城市滨海景观带由于其开放特性常常需要与外界进行密切的联系,然而滨海景观带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十分敏感,往往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因而实际上十分的脆弱。但是,景观源于自然又可孕育自然修复自然,给予自然抵抗力。因此将生态的理念、绿色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融入滨海景观规划的开发与实践中将使得滨海景观带得到长足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滨海景观带的规划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运用到自己的方案中去。
2.3.1 研究内容
(1)分析国内外滨海景观规划的现状总结出本设计规划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运用的经验教训。
(2)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仔细分析,汲取长处,转化为自己的设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3)对规划片区周围居民进行调研,征求群众的意见
(4)本设计案例—吕四港一隅滨海景观规划
?场地分析
?无障碍设施和基础设施和人文关怀设施
?滨海适用植物
3 城市滨海景观规划现状
迎来送往,在21世纪的征程中,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延伸滨海空间的开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类对海洋的开发有了全新的尝试,海洋空间的利用成了热点,无论从规模、深度、广度、范围、方式来讲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半个世纪的发展,滨海广场、人工沙滩、甚至海底隧道,滨海景观规划现阶段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以悉尼为例,悉尼以其多重的砂岩、高地、引人注目的峭壁、绝佳的海湾、沙滩、岩石及其构成,成为了世界上景观最美丽的水域[5]。依托自然地理区位优势,我国很多海滨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开展了滨海景观规划活动。例如,90年代末大连市对其滨海休憩区进行的规划和整治,2001年威海市的国家海滨公园的总体规划等[6]。
我国滨海景观规划成绩显著,但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而看不到问题的存在。由于地处生态交错带这一特殊的地理区位,滨海带本身就十分脆弱,更遑论如遇极端灾害性天气,就更是雪上加霜。不合理的盲目的开发,破坏了当地的原生生态,沿海滩涂、珊瑚、礁石等遭到破坏,动植物生境被打乱。管理上也存在漏洞。许多滨海城市的规划者和决策者开始关注环境的改造,但是这种对环境的改造往往浮于表面。很多地方对生态的研究的重视程度本末倒置。有得地方就算有了理论性的研究成果也缺乏实践,但理论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指导与检验更未能运用到指导实践中去。
景观营造 水系驳岸处理 环境改造、湿地植被、自然土质护岸
植物多样化 本土植物、水生花卉以及适当选择常绿树种
低洼部分水域恢复 布置堤、岛、洲、湾等多样化生境
3 王宇. 城市滨海景观带的空间开发研究——以厦金湾滨海沙滩景观带设计为例[J]. 中国建设信息,2015,10:64-6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