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业广场设计综述(附件)

摘要:本文为对南京罗托鲁拉小镇商业广场的设计要点进行探究。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则始终贯彻于整个设计的方方面面。多样性原则则是人性化设计的根本。要求商业广场能有多样化的空间、提供多样化功能,满足多种活动需求,丰富广场中的公共活动,努力打造社会性景观。
目录
摘要01
目录
Abstract 01
Key words 01
一、设计的意义01
二、商业广场景观设计01
1 功能多样性的设计01
2 空间形态的设计02
3 景观元素的细节设计02
4 生态景观的设计02
5 广场中社会活动的创造03
三、总结03
参考文献03
南京罗托鲁拉小镇商业广场设计
引言
一、设计的意义
商业广场是相对于建筑的室外活动空间,是商业空间的延续,有街道与其联通,场地要求能吸引人群、便于聚会停留,集观光、休憩、文化、购物等多种空间体验于一身,多位于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分,被有意识的作为了活动的焦点。[1]
我国当前城市商业广场的发展正面临严峻问题,设计规划忽视人性尺度,不能吸引人群,空间毫无活力,不能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场所。因此,本项目通过罗托鲁拉小镇商业广场,希望建设一个空间多样化、功能多样性的复合型商业广场,以丰富多样的元素吸引人群,空间与活动相结合,形成社会景观,持续增加地区活力。
二、商业广场景观设计
该项目处江宁区发展的重点片区,是新西兰罗托鲁拉市政府和南京共同营造的中国新西兰文化交流社区,会成为将来生活、商业、交通发展的重心。
1.功能多样性的设计
罗托鲁拉小镇商业区靠近居住区,因此广场上的主要活动人群除消费者、观光客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为周边居民,因此将项目定位为功能复合型商业广场。重视在不同时间段不同使用族群分布的重要性,为办公午休人员提供餐饮休憩空间,也为周边人群提供假日集散活动区域,保证广场功能的多样性,更清晰地彰显出地区社会活力。
商业广场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商业活动、吸引人群,强调人与商品之间的交流,因此,广场定位简洁明朗的风格,突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商业特色。商业广场的边界,设计要与建筑立面相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过渡,提高边界的景观质量,吸引人群进入广场,进而提高整个广场的活力。
除此之外,广场配备食品摊位、小商品摊位、休憩设施、娱乐设施和公共艺术等服务设施能满足被吸引人群的各种需求如漫步、闲坐、用餐或观观察周围世界。[2]考虑商业广场的潜在服务范围,为吸引周边居民来此休憩活动提供服务环境及设施。
2 空间形态的设计
城市商业广场作为商业建筑与其他地块的衔接,应当给人一种完整和谐的感受。在划分空间时,利用地灯、高杆灯、景墙和绿篱、花坛等,创造层次丰富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注意各个空间的联系,保证广场的统一。另外空间划分要注意把握尺度,舒适的人体尺度是广场受欢迎的基本条件,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荒凉之感,影响广场活力。
广场在设计时既要穿行的顺畅又能空间边界鲜明。广场边界不应当是一种屏障,它应该作为一个有机的交接点,能够使两边的区域形成一种互构的关系,突出和强化交叉使用的特征。[3]在广场的交界地带发展更多的用途,使边界由笔直向凹凸变化发展,增加座位和可观光空间,增强地区和广场的活力,形成双赢局面。
另外一个成功的广场还要在适当位置设立视觉焦点,如水幕镜面水景,灯光水景等,以起到汇聚视线、形成空间中心、增强广场内向凝聚力的作用。
3.景观元素的细节设计
各个景观元素也是影响一个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景观元素的细节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广场空间品质的高低。一些巧妙得当的细节不仅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体现人性化设计,更能反映商业广场简洁、大方、时尚的场所精神。
在广场座椅位置的分布上要符合人群闲坐习惯,在数量上要合理。不同人群会有不同坐着的习惯,因此本项目中采用了六种不同的坐凳形式,提供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数量的人群使用。环形坐凳和可移动式桌椅为群体提供了交谈的机会,而异性坐凳、长弧形坐凳和宽木质凳则为许多独自一人的游人提供了舒适的可做空间。广场座位的数量要满足在人流高峰时期的需求,但是如果设置大量实质性座位会使广场在没有人的时候显得荒凉恐怖。从这方面考虑,广场中设置了有一定比例的辅助座椅,如矮围墙、花坛边缘等。
另外的细节设计还包括铺地、篦子的人性化设计上。不同方向和流线的线性广场铺地对场地的空间划分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指引人们的行动。井盖和篦子几乎是存在于广场上必备元素,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元素,然而细微元素最能体现设计的独到品质。在本广场的设计中,树池篦子的设计结合铺地纹理,丰富了地面景观,也起到了一定的划分空间作用。
4.生态景观的设计
广场地面尽量采取可渗透性材料,减少场地向外的径流,减小排水管道的压力。绿地上则利用植草洼地汇聚水流,形成自然排水系统。
广场植物以榉树、香樟为基调树种,同时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相结合,保证地被花草的比例。榉树和红枫等主要落叶树种,保证了广场夏天遮阴而冬天有阳光,利用植物以及一些构筑物调节局部小气候形成宜人休憩空间。
5.广场中社会活动的创造
城市广场,应是人性与公民性的体现,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是每个人参与社会、获得认同并以致为归属的场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景观。[4] 广场中的物质环境固定不变, “人看人”就成为环境知觉中重要的动态内容。[5]商业广场虽然有商业的本质属性,但是也应该重视其中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才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
本项目通过喷泉、灯光水景等的视觉焦点和内聚型空间的设计,为人们的交流交谈提供良性的促进作用,努力打造社会性景观。
三、总结
通过对罗托鲁拉小镇商业广场的设计实践,加深了对商业广场设计的理解。
商业广场的设计应当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景观要素的创意设计最大程度的配合人们的行为,带来生理上的舒适感,满足心理上的安全与归属感,给人们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
广场应该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促进使用者和活动的多样化。广场环境的多样化与行为的多样化相互支持从而产生更多的生机。广场的建设要考虑汇聚人群,而不是以建设广场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洁.关于城市广场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0,(4):1819.
[2](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 编著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加)简雅各布斯 著 金衡山 译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译林出版社 2006.
[4] Edward T.Hall. The Silent Language. New York 1966
[5] Hasegawa, Sandra, Steve Elliott. Public places by private enterprises [J]. Urban Land. 1983, 42(5): 12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