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湿地理念在靖江牧城公园改造中的应用(附件)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具有调节气候、泄洪储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靖江牧城公园湿地保护区中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改造和改进的建议将植被、生物、水体、驳岸这些自然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来统一规划,尽量保留湿地保护区原有的完整地形、保留生态缓冲区与生物廊道,让该区域成为适宜动物、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栖息地。同时,对湿地其它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布局,兼顾游人对湿地景观的需求,建设眺望塔、树屋、健康步道等有特色的辅助设施,在人类行为最小程度地影响生态环境甚至促进生态环境再生之需要的基础上使湿地的效益最大化。关键词 靖江牧城公园,湿地保护区,特色景观,生态设计
目 录
1 引 言 1
2 场地概况与现状分析 1
2.1 场地概况 1
2.2 现状分析 1
2.2.1牧城公园交通现状 1
2.2.2牧城公园硬质景观现状 1
2.2.3牧城公园植物现状 2
2.2.4人的使用情况 2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2
3.1设计构思 2
3.2设计依据 2
3.3设计原则 3
4 设计方案 3
4.1三星岛 4
4.1.1健康步道 4
4.1.2休憩小品 4
4.1.3太湖石 5
4.1.4景观灯 5
4.2滨水绿地 5
4.2.1生态驳岸和雨水收集池 5
4.2.2湿地特色硬质景观 6
4.2.3湿地中草药园 6
4.2.4杉类展览馆 6
5 规划设计分析 7
5.1交通分析 7
5.2铺装分析 7
5.3植物配置分析 8
5.3.1植物选择 8
5.3.2植物配置 9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1 引言
湿地作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生态景观之一,在自然界中具有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器”,肩负着调节气候、泄洪储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1]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本质是在城市或郊区使用现有的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重建或完全使用人工手段,但在整个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它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是城市的“后花园”,以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湿地研究、生态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为主,因其独特的生态作用被誉为城市的“绿肺”。[2]
2 场地概况与现状分析
2.1 场地概况
靖江牧城公园位于现滨江新城东侧,东接新港城,西是环园路,可望见江阴大桥,南临浩瀚长江,北倚沿江高等级公路,从道路级别来看北是主干道、西为次干道,北门为主入口,南门为次入口,占地约4000亩,建成面积2600亩,其中景观湖面积约600亩,湿地约70多亩,通过景观美化打造森林生态景观,拓展亲水空间,旨在回归自然,体现自然野趣,突显“绿色,水乡,休闲,宜居”四大要素,为广大市民提供观光休闲的好地方,被誉为“靖江的肺”。
2.2现状分析
2.2.1 牧城公园交通现状
公园整体的园路分级做得还是不错的,主要道路宽7~8m,考虑到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游人骑行、公交出入,能够联系整个公园。次要道路宽4~5m,能够通自行车,沟通各景点、建筑,有林荫道。休闲小径和健康步道分单人和双人道,双人行走1.5m、单人0.8~lm。路边随处可见指示牌,且指路牌有中、韩、英三种语言,方便人们在偌大的公园里定位和寻找目的地。不过道路材料并未采用透水铺装,这点是属于美中不足的地方。
2.2.2 牧城公园硬质景观现状
牧城公园依势造景,具有台阶、下沉广场、缓坡等各种微地形,且道路多为弧线形,景观较为丰富,有曲径通幽的意境;设计有考虑到以人为本,座椅、指示牌、灯具、垃圾桶均基本具备。不过公园景观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绿地上随意堆叠剩余材料,且有些铺装因环境和人的活动有些许磨损;有的座椅布置得不好,会出现被植物掩盖、因环境和人为受损、材料不当不适宜入座等情况。
2.2.3 牧城公园植物现状
原场地中植物配置有一定的季相,每个季节均有不同的花、叶、果;且多处使用象征吉祥长寿的松竹梅柏,寓意美好。但设计中未能很好考虑植物习性,如一些喜阴植物(八角金盘、美人蕉等)种在了阳光充沛的地方;竖向设计上无明显层次,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不够充分,植物配置以草本、地被搭配乔木居多,不能形成多样性丰富的群落。
2.2.4 人的使用情况
公园里设置了不少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项目:例如环绕公园的观光车和共享单车,可进行野餐的大片草坪,可体验露营的篷宿区,可进行垂钓的湖岸,可租船的游船码头,可鸟瞰公园全景的瞭望塔等。此外,公园提倡健康主题,设置有健康步道和健康教育长廊,并且因公园面积大,经常举办马拉松比赛和自行车比赛,是居民锻炼身体、举办活动的好地方。不过公园里缺少体现湿地特色的缺少鸟类观察亭、平台以及科普展览区,人们无法很好的认识到湿地的作用和重要性;公园里的卫生设施也不是很到位,会出现人们找不到垃圾桶乱扔垃圾的现象。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构思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集散、休息、生态、科研、教育等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湿地、植被、生物、水体、驳岸、滩涂这些自然因素可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来统一规划,[3]即运用各种设计手法,结合水体净化以及合理可行的绿化种植方式,对水体景观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处理,[4]从而恢复它们之间固有的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的水质自净、洪水控制、生物繁衍和人类休闲娱乐。[5]
目 录
1 引 言 1
2 场地概况与现状分析 1
2.1 场地概况 1
2.2 现状分析 1
2.2.1牧城公园交通现状 1
2.2.2牧城公园硬质景观现状 1
2.2.3牧城公园植物现状 2
2.2.4人的使用情况 2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2
3.1设计构思 2
3.2设计依据 2
3.3设计原则 3
4 设计方案 3
4.1三星岛 4
4.1.1健康步道 4
4.1.2休憩小品 4
4.1.3太湖石 5
4.1.4景观灯 5
4.2滨水绿地 5
4.2.1生态驳岸和雨水收集池 5
4.2.2湿地特色硬质景观 6
4.2.3湿地中草药园 6
4.2.4杉类展览馆 6
5 规划设计分析 7
5.1交通分析 7
5.2铺装分析 7
5.3植物配置分析 8
5.3.1植物选择 8
5.3.2植物配置 9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1 引言
湿地作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生态景观之一,在自然界中具有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器”,肩负着调节气候、泄洪储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1]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本质是在城市或郊区使用现有的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重建或完全使用人工手段,但在整个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它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是城市的“后花园”,以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湿地研究、生态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为主,因其独特的生态作用被誉为城市的“绿肺”。[2]
2 场地概况与现状分析
2.1 场地概况
靖江牧城公园位于现滨江新城东侧,东接新港城,西是环园路,可望见江阴大桥,南临浩瀚长江,北倚沿江高等级公路,从道路级别来看北是主干道、西为次干道,北门为主入口,南门为次入口,占地约4000亩,建成面积2600亩,其中景观湖面积约600亩,湿地约70多亩,通过景观美化打造森林生态景观,拓展亲水空间,旨在回归自然,体现自然野趣,突显“绿色,水乡,休闲,宜居”四大要素,为广大市民提供观光休闲的好地方,被誉为“靖江的肺”。
2.2现状分析
2.2.1 牧城公园交通现状
公园整体的园路分级做得还是不错的,主要道路宽7~8m,考虑到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游人骑行、公交出入,能够联系整个公园。次要道路宽4~5m,能够通自行车,沟通各景点、建筑,有林荫道。休闲小径和健康步道分单人和双人道,双人行走1.5m、单人0.8~lm。路边随处可见指示牌,且指路牌有中、韩、英三种语言,方便人们在偌大的公园里定位和寻找目的地。不过道路材料并未采用透水铺装,这点是属于美中不足的地方。
2.2.2 牧城公园硬质景观现状
牧城公园依势造景,具有台阶、下沉广场、缓坡等各种微地形,且道路多为弧线形,景观较为丰富,有曲径通幽的意境;设计有考虑到以人为本,座椅、指示牌、灯具、垃圾桶均基本具备。不过公园景观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绿地上随意堆叠剩余材料,且有些铺装因环境和人的活动有些许磨损;有的座椅布置得不好,会出现被植物掩盖、因环境和人为受损、材料不当不适宜入座等情况。
2.2.3 牧城公园植物现状
原场地中植物配置有一定的季相,每个季节均有不同的花、叶、果;且多处使用象征吉祥长寿的松竹梅柏,寓意美好。但设计中未能很好考虑植物习性,如一些喜阴植物(八角金盘、美人蕉等)种在了阳光充沛的地方;竖向设计上无明显层次,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不够充分,植物配置以草本、地被搭配乔木居多,不能形成多样性丰富的群落。
2.2.4 人的使用情况
公园里设置了不少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项目:例如环绕公园的观光车和共享单车,可进行野餐的大片草坪,可体验露营的篷宿区,可进行垂钓的湖岸,可租船的游船码头,可鸟瞰公园全景的瞭望塔等。此外,公园提倡健康主题,设置有健康步道和健康教育长廊,并且因公园面积大,经常举办马拉松比赛和自行车比赛,是居民锻炼身体、举办活动的好地方。不过公园里缺少体现湿地特色的缺少鸟类观察亭、平台以及科普展览区,人们无法很好的认识到湿地的作用和重要性;公园里的卫生设施也不是很到位,会出现人们找不到垃圾桶乱扔垃圾的现象。
3 设计构思、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构思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集散、休息、生态、科研、教育等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湿地、植被、生物、水体、驳岸、滩涂这些自然因素可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来统一规划,[3]即运用各种设计手法,结合水体净化以及合理可行的绿化种植方式,对水体景观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处理,[4]从而恢复它们之间固有的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的水质自净、洪水控制、生物繁衍和人类休闲娱乐。[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