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对不同矮牵牛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盐胁迫是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之一,土壤的盐渍化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资源,植物受盐渍化影响也日渐明显。本研究以‘黄小鸭’、‘白小鸭’、‘紫纹心’和‘绿纹心’四种不同牵牛花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牵牛花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情况。结果发现,随着盐浓度胁迫程度的加深,各品种发芽率、根长、活力指数、发芽势均显著下降;在同一盐胁迫浓度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种子对盐胁迫的适应性程度不同。从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根长等指标上可以看出‘白小鸭’的抗盐性在四个品种中是最差的,而‘紫纹心’的耐盐性是最好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盐渍化地区园林植物的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牵牛花,盐胁迫,种子,萌发,耐盐性
目录
1 引言 5
1.1 盐渍化的现状 5
1.2 盐渍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6
1.2.1 盐分离子的毒害机理研究6
1.2.2 盐度对植物的影响6
1.2.3 矮牵牛7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7
1.4 前景展望 8
2 材料和方法8
2.1 试验材料 8
2.2 试验设计 8
2.3 测定方法 9
2.4 数据处理 9
3 结果9
3.1 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9
3.2 盐胁迫对种子发芽势的影响10
3.3 盐胁迫对种子根长的影响11
3.4 盐胁迫对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12
3.5 盐胁迫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13
4 讨论14
1 引言
1.1 盐渍化的现状
土壤盐渍化是由自然或者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主要的环境风险[1]。在中低纬度区域,受土壤盐渍化问题的影响日趋明显,其中一些大国,如美国、中国、匈牙利、澳大利亚等的盐渍化问题尤为严重。基于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的现状,土壤盐渍化问题已经被众多国家纳入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当中,盐渍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下的重要内容。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或是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盐碱地的形成,几种水分中含有的离子如Na+、K+、Ca2+、CO32、Cl等,因为水分的不断蒸发而不停地在土地的表层累积,从而改变了土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形成了盐碱地。盐土是指含有水溶性盐类较多的低产土壤,这种土壤一般可溶性盐分离子含量超过0.6%且表面有盐霜或盐结皮,pH值一般不超过8.5。其含有可溶性盐离子一般以NaCl、Na2SO4 等中性盐为主,不利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碱土指土壤胶体中含交换性钠较多(碱化度达15%或20%)的土壤。呈强碱性反应(pH8.5~11)。其组成成分为Na2CO3、NaHCO3等碱性盐,具有腐蚀性,且胶体高度分散,干时收缩坚硬板结,湿时膨胀泥泞,结构性差,通透性不良,含盐量不高。但是实际上,这两种土壤往往混合存在,所以我们称为盐碱土。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土壤盐渍化问题进入了各国人民的视野中,成为了讨论频繁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全球已有7%的土地遭到了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且危害范围还在不断增加。而我国也是土壤盐渍化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盐渍土面积约为3000万hm2。盐渍化土壤面积大,分布广,这对我国农业生产,树木种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盐碱地之所以成为全球性问题,是因为它对于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盐碱地不易地表径流,不易疏干,土地升温慢。由此,盐碱地的地温长时间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这样,土壤中的酶活性就会收到极大的影响,酶活性受到抑制,与其功能有关的活动就会大大降低,比如有机质转化和微生物代谢活动减弱,导致土壤肥力差、养分利用率降低、紧实易板结、结构透气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盐碱地土壤孔隙小,那么矿物质含量较低,化学和物理性状都较差。其次,由于水分蒸发富集的盐离子可对植物造成直接的毒害作用,使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在盐碱地土壤中,大量的可溶性盐的存在会让土壤的渗透压升高,植物发生生理干旱,阻碍生长发育。在旱季,地表蒸发使得土壤溶液不断减少,迫使盐离子在植株内累积,发生离子拮抗,破坏其正常生理代谢,导致植株畸形或死亡[2]。
1.2 盐渍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1.2.1 盐分离子的毒害机理研究
离子毒害主要是指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盐离子以及某些金属离子对植物生长的毒害影响[3]。这些金属离子会对植株生长发育过程的正常生理生化活动造成影响,如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等会受到抑制,从而减缓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盐分离子的毒害机理研究已经越发广泛和深入,目前,提出了渗透抑制论,矿质营养失调理论,离子毒害论和氮素代谢影响理论四种理论[4],从中可以发现,盐碱土中由于水分蒸发析出的盐离子不断的累积,会引起植物生理性缺水,并且,这些盐分离子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阻止植物对一些其他有利于植物的离子吸收,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减产甚至死亡;其中,Na+和Mg+的增加会引起植物细胞的结构性损伤以及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减少叶绿素的产生;同时,土壤盐分能引起植物氮素代谢过程中产生具有毒性的中间产物,促使作物新陈代谢过程减弱等机理性问题。
盐胁迫对植物的毒害作用除了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外,还有就是在于土壤的强碱性,较高的pH环境对于的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抑制作用。碱土中主要是Na2CO3、NaHCO3,它们所含 的CO32和HCO3离子发生水解,使得土壤产生较高的pH而呈强碱性。植物在较高的pH环境下会发生盐碱烧伤而完全不能生长,在碱性环境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离子堆积,使植物的一些生理代谢活动受到影响,离子的堆积必然会使其他的一些营养元素无法吸收从而匮乏,加剧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破坏或抑制细胞质膜的电渗性,植物细胞质膜丧失选择吸收离子的功能而停止发育。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会发生许多生理代谢活动,而pH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职责,因此,盐胁迫对植物生长有着严重的抑制作用。
目录
1 引言 5
1.1 盐渍化的现状 5
1.2 盐渍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6
1.2.1 盐分离子的毒害机理研究6
1.2.2 盐度对植物的影响6
1.2.3 矮牵牛7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7
1.4 前景展望 8
2 材料和方法8
2.1 试验材料 8
2.2 试验设计 8
2.3 测定方法 9
2.4 数据处理 9
3 结果9
3.1 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9
3.2 盐胁迫对种子发芽势的影响10
3.3 盐胁迫对种子根长的影响11
3.4 盐胁迫对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12
3.5 盐胁迫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13
4 讨论14
1 引言
1.1 盐渍化的现状
土壤盐渍化是由自然或者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主要的环境风险[1]。在中低纬度区域,受土壤盐渍化问题的影响日趋明显,其中一些大国,如美国、中国、匈牙利、澳大利亚等的盐渍化问题尤为严重。基于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的现状,土壤盐渍化问题已经被众多国家纳入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当中,盐渍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下的重要内容。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或是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盐碱地的形成,几种水分中含有的离子如Na+、K+、Ca2+、CO32、Cl等,因为水分的不断蒸发而不停地在土地的表层累积,从而改变了土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形成了盐碱地。盐土是指含有水溶性盐类较多的低产土壤,这种土壤一般可溶性盐分离子含量超过0.6%且表面有盐霜或盐结皮,pH值一般不超过8.5。其含有可溶性盐离子一般以NaCl、Na2SO4 等中性盐为主,不利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碱土指土壤胶体中含交换性钠较多(碱化度达15%或20%)的土壤。呈强碱性反应(pH8.5~11)。其组成成分为Na2CO3、NaHCO3等碱性盐,具有腐蚀性,且胶体高度分散,干时收缩坚硬板结,湿时膨胀泥泞,结构性差,通透性不良,含盐量不高。但是实际上,这两种土壤往往混合存在,所以我们称为盐碱土。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土壤盐渍化问题进入了各国人民的视野中,成为了讨论频繁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全球已有7%的土地遭到了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且危害范围还在不断增加。而我国也是土壤盐渍化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盐渍土面积约为3000万hm2。盐渍化土壤面积大,分布广,这对我国农业生产,树木种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盐碱地之所以成为全球性问题,是因为它对于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盐碱地不易地表径流,不易疏干,土地升温慢。由此,盐碱地的地温长时间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这样,土壤中的酶活性就会收到极大的影响,酶活性受到抑制,与其功能有关的活动就会大大降低,比如有机质转化和微生物代谢活动减弱,导致土壤肥力差、养分利用率降低、紧实易板结、结构透气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盐碱地土壤孔隙小,那么矿物质含量较低,化学和物理性状都较差。其次,由于水分蒸发富集的盐离子可对植物造成直接的毒害作用,使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在盐碱地土壤中,大量的可溶性盐的存在会让土壤的渗透压升高,植物发生生理干旱,阻碍生长发育。在旱季,地表蒸发使得土壤溶液不断减少,迫使盐离子在植株内累积,发生离子拮抗,破坏其正常生理代谢,导致植株畸形或死亡[2]。
1.2 盐渍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1.2.1 盐分离子的毒害机理研究
离子毒害主要是指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盐离子以及某些金属离子对植物生长的毒害影响[3]。这些金属离子会对植株生长发育过程的正常生理生化活动造成影响,如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等会受到抑制,从而减缓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盐分离子的毒害机理研究已经越发广泛和深入,目前,提出了渗透抑制论,矿质营养失调理论,离子毒害论和氮素代谢影响理论四种理论[4],从中可以发现,盐碱土中由于水分蒸发析出的盐离子不断的累积,会引起植物生理性缺水,并且,这些盐分离子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阻止植物对一些其他有利于植物的离子吸收,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减产甚至死亡;其中,Na+和Mg+的增加会引起植物细胞的结构性损伤以及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减少叶绿素的产生;同时,土壤盐分能引起植物氮素代谢过程中产生具有毒性的中间产物,促使作物新陈代谢过程减弱等机理性问题。
盐胁迫对植物的毒害作用除了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外,还有就是在于土壤的强碱性,较高的pH环境对于的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抑制作用。碱土中主要是Na2CO3、NaHCO3,它们所含 的CO32和HCO3离子发生水解,使得土壤产生较高的pH而呈强碱性。植物在较高的pH环境下会发生盐碱烧伤而完全不能生长,在碱性环境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离子堆积,使植物的一些生理代谢活动受到影响,离子的堆积必然会使其他的一些营养元素无法吸收从而匮乏,加剧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破坏或抑制细胞质膜的电渗性,植物细胞质膜丧失选择吸收离子的功能而停止发育。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会发生许多生理代谢活动,而pH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职责,因此,盐胁迫对植物生长有着严重的抑制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