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快哉亭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附件)

公园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发展和个性的窗口和国际交往的舞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公园产生了诸多老化现象,如布局混乱、设施破旧等。随着建设新型城市公园的推进,众多公园在城市空间中形成系统和网络并成为地域中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公园时代正在到来,然后我国的城市公园现在面临着更新的问题是,怎样使调节城市生活需求和公园传统景观文化间的平衡关系,挖掘公园的内在潜力,为民所用,保证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城市公园 地域文化 改造设计 景观要素 目 录
1 引 言 5
2 背景分析 5
2.1 改造背景... 5
2.1.1 城市历史 5
2.1.2 公园历史 6
2.2 区位分析 6
2.3 现状分析 7
2.3.1 公园基本设施分析 7
2.3.2 市民使用情况分析 8
3 国内案例分析 8
3.1 中山市岐江公园 8
3.2 上海市复兴公园 8
3.3 成都市怡湖公园 9
4 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9
4.1 文化性缺失 9
4.2 功能分区混乱 9
4.3 景观空间利用率低 10
4.4 植物配置单调 10
5 改造思路 10
5.1 改造理念 10
5.2 改造原则 11
5.3 改造主题 11
6 改造策略 11
6.1 当地的历史文化 11
6.2 公园文化要素的保留和优化 11
6.3 空间形态的调整 12
6.4 水体 12
6.5 植物 13
6.6 园路、铺装 14
结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3 空间形态的调整 12
6.4 水体 12
6.5 植物 13
6.6 园路、铺装 14
结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上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1]。 而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的设计,是将市民从城市的功能容器中解放出来,把原本属于人的空间还给人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徐州城市公园休闲空间的设计现状以及地域文化如何融入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并对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将快哉亭公园改造成现代宜人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安静美丽的环境。
背景分析
2.1 改造背景
2.1.1 城市历史
徐州历史完整,千年一贯,史不断线,始终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徐州风尚典型,南北交融、东西并蓄,涵具勤劳勇敢仁义之风;徐州文化底蕴深厚,秉地域风土之优,融上古众家之长,开汉朝文化之先。历史上,老子与孔子曾在徐州的沛泽相会,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思想交流;孔子讲学多次途径彭城,在城东吕梁观水一叹,成为万代警世通言。黄河体系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与长江系列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此交汇,为汉朝文化的产生铺垫了地理温床,哺育了汉朝开国皇帝和一大批文臣武将。
纵观五千年历史,无论国都在西、在南、在北,徐州始终处于最高统治核心区的中心方位;也无论是文化高地迁易,还是经济重心转移,徐州始终处于向心和发散的轴心段位。徐州是华东重要的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重工业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徐州先后被授予“历史文化名城”、“ 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市”、“全国卫生城”、“中国品牌经济城市”、“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徐州已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东陇海线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市是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立了徐州作为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中心城市的新坐标。伴随着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徐州健步跨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阶段。高速铁路的运行,使传统铁路地位产生了质的飞跃;纵横交错及绕城四环高速公路的建成,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观音机场国际化二期工程的建设,必将缩短徐州城与世界的距离。数字化通讯骨干网、局域网的建设,不仅使徐州跃上发展数字化城市的平台,也奠定了徐州在淮海地区信息枢纽的地位。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城成了商家必争之城;昨天的龙飞凤舞之地,又呈现出更加繁荣兴旺的景象;徐州,这个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水天全、人和天和的生态之城,这个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大气雄风、超然俊朗的文化都市,已活力四射地展现出自己的国际形象。
2.1.2 公园历史
快哉亭取名苏轼的《快哉此风赋》。宋西宁十年(1077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后,常约宾朋来此避暑。一天,苏市登城步入新改建的亭内,李邦直请他命名。苏轼挥毫作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如夫鹢退宋都之上,云飞泗水之湄,寥寥南郊,怒号千万,飒飒东海,鼓舞与四维。因此隅晋人一映之小,笑玉川两腋之卑。野马相欢,搏羽毛于汗漫,应龙所行,作麟角以参差。”。从此把阳春亭易名为快哉亭。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徐海道吴世熊重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太守桂中行又进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任命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因十年动乱遭受严重破坏,1989年又拨款在原址上重建,与新整修的快哉亭公园在建国40周年之际同时对外开放。作为徐州市最早免费开放的公园,给徐州人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场所。
2.2 区位分析
公园是让人们体验娱乐休闲生活的场所,具有丰富的文化、自然生态和社会等功能。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徐州属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拔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2012年末全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