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局部绿地改造(附件)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校园的绿地改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的实例进行阐述。首先提出了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理念特色性、时代性、功能性和生态性;在肯定改造绿地特有的植物景观景观的基础上,指出仍存在不足,并提出更新对策:要体现的校园景观特色,加强规划,更好的营造自然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艺术景观的建设等;最后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关键词 校园绿地改造,人,自然,人文内涵,植物群落景观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 1
2.1 设计背景... 1
2.1.1 学校概况 1
2.1.2 校园文化 1
2.1.3 校园意象.....................................................................................................................2
2.1.4 枚乘路校园环境.....................................................................................2
2.1.5 气候条件.....................................................................................................................2
2.2 区位分析 2
2.3 现状分析 3
2.3.1 改造绿地基本设施分析 3
2.3.2 改造绿植被现状分析 3
2.3.3 师生对改造绿地的态度 3
2.3.4 师生使用需求分析 3
3 绿地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
3.1 缺少人文内涵 4
3.2 改造绿地景观系统缺乏统一的主题 4
3.3 植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分析 3
2.3.1 改造绿地基本设施分析 3
2.3.2 改造绿植被现状分析 3
2.3.3 师生对改造绿地的态度 3
2.3.4 师生使用需求分析 3
3 绿地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
3.1 缺少人文内涵 4
3.2 改造绿地景观系统缺乏统一的主题 4
3.3 植物层次的配置不够丰富 4
3.4 原有植物生长势强或生长势弱 5
3.5 人性化有待加强 5
3.6 文化特色不够明显 5
4 设计思路 5
4.1 设计理念 5
4.2 设计原则 6
4.3 设计主题 7
5 设计策略 7
5.1 创造良好的校园意象,丰富校园环境体验 8
5.2 体现校园场所精神,实现“创园育人”的目的 8
5.3 明确谁是校园真正的使用者,实现使用者的需求 8
5.4 增强景观物理的复杂性 9
5.5 保持和增强生态的复杂性 9
6 设计方法 9
6.1 象征、隐喻、片段、叙事等相结合的空间体验 9
6.1.1 象征和隐喻 9
6.1.2 片段 10
6.1.3 叙事 11
6.2 独具地域特色的细部营造 11
6.2.1 景墙 11
6.3 种植设计方法 11
6.3.1 科学性原则 11
6.3.2 实用性原则 12
6.3.3 文化性原则 12
6.3.4 经济性原则 12
7 功能分区 12
7.1 林荫阅读区 12
7.2 林荫景观漫步区 12
7.3 自然种植区 12
7.4 生态湿地区 13
7.5 历史变革区 13
7.6 地方文化区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在大学校园局部绿地改造设计中,大学绿地景观与大学中各式建筑体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并在大学校园环境的综合范畴中占据中心地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为了给学历高的老师群体和具有青春朝气、文化层次较高的学生群体创造一个授业解惑、休闲、活动、学习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自然、生态的环境。[1]而此空间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交流活动的场所。
景观空间的界面是景观的物质构成要素,界面与空间是互为依托、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界面是实体,可以被人感知;空间是虚空,只能被人体验。界面与空间互为交织在一起,并传达出时代、文化的内涵,从而实现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营造。如果要设计出完美的大学绿地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从功能与形式的层面来看,大学绿地景观与其他类型的绿地景观是不同的,它的内涵不仅停留在一般景观设计上,更是包含人文环境和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2]一所大学的主流价值观和人文环境可以产生一种凝聚力、感染力,从而深刻地影响该校师生。一所大学的景观同样也应该是这种精神的载体,通过设计理念渗透到设计方案的方方面面,以此提高大学的社会认同感。[3]
2 背景
2.1设计背景
2.1.1学校概况
为江苏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淮阴工业专科学校。2000年,由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江苏农垦职工大学合并而成。截至2015年4月,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2070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
2.1.2 校园文化
是恩来故乡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用恩来精神办学、用恩来精神育人是学院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
2.1.3 校园意象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而校园意象则是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
水系众多,植物种类丰富,形成了春花、夏荫、秋色、冬落叶的水上校园景观。学校建筑沿中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建筑风格特色明显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 1
2.1 设计背景... 1
2.1.1 学校概况 1
2.1.2 校园文化 1
2.1.3 校园意象.....................................................................................................................2
2.1.4 枚乘路校园环境.....................................................................................2
2.1.5 气候条件.....................................................................................................................2
2.2 区位分析 2
2.3 现状分析 3
2.3.1 改造绿地基本设施分析 3
2.3.2 改造绿植被现状分析 3
2.3.3 师生对改造绿地的态度 3
2.3.4 师生使用需求分析 3
3 绿地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
3.1 缺少人文内涵 4
3.2 改造绿地景观系统缺乏统一的主题 4
3.3 植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分析 3
2.3.1 改造绿地基本设施分析 3
2.3.2 改造绿植被现状分析 3
2.3.3 师生对改造绿地的态度 3
2.3.4 师生使用需求分析 3
3 绿地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
3.1 缺少人文内涵 4
3.2 改造绿地景观系统缺乏统一的主题 4
3.3 植物层次的配置不够丰富 4
3.4 原有植物生长势强或生长势弱 5
3.5 人性化有待加强 5
3.6 文化特色不够明显 5
4 设计思路 5
4.1 设计理念 5
4.2 设计原则 6
4.3 设计主题 7
5 设计策略 7
5.1 创造良好的校园意象,丰富校园环境体验 8
5.2 体现校园场所精神,实现“创园育人”的目的 8
5.3 明确谁是校园真正的使用者,实现使用者的需求 8
5.4 增强景观物理的复杂性 9
5.5 保持和增强生态的复杂性 9
6 设计方法 9
6.1 象征、隐喻、片段、叙事等相结合的空间体验 9
6.1.1 象征和隐喻 9
6.1.2 片段 10
6.1.3 叙事 11
6.2 独具地域特色的细部营造 11
6.2.1 景墙 11
6.3 种植设计方法 11
6.3.1 科学性原则 11
6.3.2 实用性原则 12
6.3.3 文化性原则 12
6.3.4 经济性原则 12
7 功能分区 12
7.1 林荫阅读区 12
7.2 林荫景观漫步区 12
7.3 自然种植区 12
7.4 生态湿地区 13
7.5 历史变革区 13
7.6 地方文化区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在大学校园局部绿地改造设计中,大学绿地景观与大学中各式建筑体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并在大学校园环境的综合范畴中占据中心地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为了给学历高的老师群体和具有青春朝气、文化层次较高的学生群体创造一个授业解惑、休闲、活动、学习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自然、生态的环境。[1]而此空间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交流活动的场所。
景观空间的界面是景观的物质构成要素,界面与空间是互为依托、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界面是实体,可以被人感知;空间是虚空,只能被人体验。界面与空间互为交织在一起,并传达出时代、文化的内涵,从而实现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营造。如果要设计出完美的大学绿地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从功能与形式的层面来看,大学绿地景观与其他类型的绿地景观是不同的,它的内涵不仅停留在一般景观设计上,更是包含人文环境和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2]一所大学的主流价值观和人文环境可以产生一种凝聚力、感染力,从而深刻地影响该校师生。一所大学的景观同样也应该是这种精神的载体,通过设计理念渗透到设计方案的方方面面,以此提高大学的社会认同感。[3]
2 背景
2.1设计背景
2.1.1学校概况
为江苏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淮阴工业专科学校。2000年,由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江苏农垦职工大学合并而成。截至2015年4月,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2070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
2.1.2 校园文化
是恩来故乡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用恩来精神办学、用恩来精神育人是学院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
2.1.3 校园意象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而校园意象则是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
水系众多,植物种类丰富,形成了春花、夏荫、秋色、冬落叶的水上校园景观。学校建筑沿中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建筑风格特色明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