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字数:19244】
摘 要基坑工程是地下空间开挖并对地下空间安全运转进行一系列维护体系的工程,对于建筑基坑周围环境的稳定性要求,减少基坑四周的沉降量,采用支挡结构维护基坑四周,使目标地下工程能有效使用,基坑支挡通常采用排桩支护,经济安全,风险较小,基坑工程设计多种多样,主要受地下土层的影响,不同的地质条件是导致基坑支护设计简单复杂的根本原因,在保证周边已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再根据地质条件合理设计基坑工程。本设计具体介绍了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然后再对比现有的几类基坑支护形式,并根据本工程设计区域内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混凝土灌注桩的支护方案,接下来根据勘察报告的土层信息进行土压力计算,用等值梁法计算内力,冠梁、腰梁按设计要求配筋,用理正7.0软件进行基坑整体稳定性验算,对本工程采用的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大概的介绍,最后对施工组织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设计了相关的应急措施预案。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概况 1
1.2场区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
1.2.1工程地质 2
1.2.2水文地质情况 2
第二章 支护结构比较与选型 3
2.1支挡式结构 3
2.1.1锚拉式支挡结构 3
2.1.2悬臂式支挡结构 3
2.1.3双排桩支挡结构 4
2.2土钉墙及符合土钉墙 4
2.3重力式水泥土墙 4
2.4钻孔咬合桩 5
2.5方案的比较及选择 6
2.5.1基坑特点 6
2.5.2支护方案选择 6
第三章 土压力计算 7
3.1地面荷载的确定 7
3.2按分层土计算土压力 7
3.3土压力计算 10
3.3.1外侧土压力计算 10
3.3.2内测土压力计算 12
3.3.3绘制基坑支护简图 13
第四章 结构内力计算 14
4.1计算理论 14
4.2计算土压力零点 14
4.3分段计算连续梁各固定端的弯矩 15
4.4弯矩分配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4.1力学知识和定义 18
4.4.2分配系数 19
4.4.3分配弯矩 19
4.4.4各支点反力和轴力计算 21
4.4.5嵌固深度计算 22
第五章 支撑设计 23
5.1内支撑结构选型 23
5.2桩身配筋 23
5.3冠梁设计 26
5.4腰梁设计 28
第六章 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 30
6.1竖向支承桩施工技术 30
6.2逆作挖土施工技术 31
6.3关键连接节点技术 32
6.3.1竖向支承柱顶部梁柱连接节点 32
6.3.2竖向支承柱中部梁柱连接节点 33
6.3.3竖向支承柱底部连接节点 34
第七章 基坑稳定性分析 36
7.1嵌固稳定性验算 36
7.2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36
7.3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 37
第八章 基坑地下水控制 39
8.1基坑截水 39
8.2降水方法及其选用 40
8.3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0
8.4防范基坑降水不利影响的措施 41
8.5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 43
第九章 施工组织与设计 45
9.1施工场地布置 45
9.2排桩施工 45
9.3截水帷幕施工 46
9.4电渗井点施工 48
9.5强夯施工 48
9.6基坑施工应急处理措施 49
9.7文明施工措施 50
9.8环境保护措施 50
结束语 53
致 谢 54
参考文献 55
附录A 57
附录B 68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一级,1.1的重要性系数。工程标高±0.00对比黄海高程4.950m,自然地坪按照黄海高程4.800m,其相对标高0.15m。当现场的实际与设计的标高有误差时,要将实际标高上报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再及时修改。地下室一层,地板厚度490mm,垫层为300厚石子灌砂夯实,200厚素混凝土找平,设计开挖深度暂定为7900mm、8200mm、8500mm、8800mm、9700mm、(至底板垫层底),8350mm、9650mm(至承台垫层底)。工程桩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
/
图11 基坑总平面图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工程地质
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显示,由上至下的土层(基坑影响范围内)的顺序为:第一层为杂填土用沙石子回填,用机械夯实,全场的分布厚度为1.20m;第二层为粘性土:硬塑型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1.1m;第三层为淤泥质土:流塑型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6.7m;第四层为淤泥质土:流塑型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12.8m;第五层为淤泥质粘土:流塑型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4.8m;最后一层为粘土:硬塑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9.5m。
1.2.2水文地质情况
工程地区内的杂填土和表层粘性土和淤泥质黏土层含水都为空隙潜水,透水性较弱,由于地表降水和周边河流暗河补给,已蒸发为主向外侧向排泄,水位埋深
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杂填土、表层粘土及淤积软土层中,弱透水性,主要由邻近地表水体、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侧向径流和蒸发为主。水位埋深1.50~1.80m,高程3.16~3.78m。
支护结构比较与选型
排桩支护、锚杆、地下连续墙、双排桩支护、土钉墙、重力式挡土墙等等,都是基坑工程的备选支护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各自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类型。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概况 1
1.2场区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
1.2.1工程地质 2
1.2.2水文地质情况 2
第二章 支护结构比较与选型 3
2.1支挡式结构 3
2.1.1锚拉式支挡结构 3
2.1.2悬臂式支挡结构 3
2.1.3双排桩支挡结构 4
2.2土钉墙及符合土钉墙 4
2.3重力式水泥土墙 4
2.4钻孔咬合桩 5
2.5方案的比较及选择 6
2.5.1基坑特点 6
2.5.2支护方案选择 6
第三章 土压力计算 7
3.1地面荷载的确定 7
3.2按分层土计算土压力 7
3.3土压力计算 10
3.3.1外侧土压力计算 10
3.3.2内测土压力计算 12
3.3.3绘制基坑支护简图 13
第四章 结构内力计算 14
4.1计算理论 14
4.2计算土压力零点 14
4.3分段计算连续梁各固定端的弯矩 15
4.4弯矩分配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4.1力学知识和定义 18
4.4.2分配系数 19
4.4.3分配弯矩 19
4.4.4各支点反力和轴力计算 21
4.4.5嵌固深度计算 22
第五章 支撑设计 23
5.1内支撑结构选型 23
5.2桩身配筋 23
5.3冠梁设计 26
5.4腰梁设计 28
第六章 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 30
6.1竖向支承桩施工技术 30
6.2逆作挖土施工技术 31
6.3关键连接节点技术 32
6.3.1竖向支承柱顶部梁柱连接节点 32
6.3.2竖向支承柱中部梁柱连接节点 33
6.3.3竖向支承柱底部连接节点 34
第七章 基坑稳定性分析 36
7.1嵌固稳定性验算 36
7.2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36
7.3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 37
第八章 基坑地下水控制 39
8.1基坑截水 39
8.2降水方法及其选用 40
8.3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0
8.4防范基坑降水不利影响的措施 41
8.5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 43
第九章 施工组织与设计 45
9.1施工场地布置 45
9.2排桩施工 45
9.3截水帷幕施工 46
9.4电渗井点施工 48
9.5强夯施工 48
9.6基坑施工应急处理措施 49
9.7文明施工措施 50
9.8环境保护措施 50
结束语 53
致 谢 54
参考文献 55
附录A 57
附录B 68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一级,1.1的重要性系数。工程标高±0.00对比黄海高程4.950m,自然地坪按照黄海高程4.800m,其相对标高0.15m。当现场的实际与设计的标高有误差时,要将实际标高上报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再及时修改。地下室一层,地板厚度490mm,垫层为300厚石子灌砂夯实,200厚素混凝土找平,设计开挖深度暂定为7900mm、8200mm、8500mm、8800mm、9700mm、(至底板垫层底),8350mm、9650mm(至承台垫层底)。工程桩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
/
图11 基坑总平面图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工程地质
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显示,由上至下的土层(基坑影响范围内)的顺序为:第一层为杂填土用沙石子回填,用机械夯实,全场的分布厚度为1.20m;第二层为粘性土:硬塑型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1.1m;第三层为淤泥质土:流塑型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6.7m;第四层为淤泥质土:流塑型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12.8m;第五层为淤泥质粘土:流塑型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4.8m;最后一层为粘土:硬塑高压缩性土,全场的分布厚度为9.5m。
1.2.2水文地质情况
工程地区内的杂填土和表层粘性土和淤泥质黏土层含水都为空隙潜水,透水性较弱,由于地表降水和周边河流暗河补给,已蒸发为主向外侧向排泄,水位埋深
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杂填土、表层粘土及淤积软土层中,弱透水性,主要由邻近地表水体、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侧向径流和蒸发为主。水位埋深1.50~1.80m,高程3.16~3.78m。
支护结构比较与选型
排桩支护、锚杆、地下连续墙、双排桩支护、土钉墙、重力式挡土墙等等,都是基坑工程的备选支护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各自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类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