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GT200大米抛光机抛光辊的设计制造与工艺分析

MPGT200大米抛光机抛光辊的设计制造与工艺分析[20200123191256]
日期: 2012年10月16日 【摘要】
近年来刀库的发展已超越其为工具机配件的角色,在其特有的技术领域中发展出符合工具机高精度、高效能、高可靠度及多工复合等概念之产 品。其产品品质的优劣,关系到工具机的整体效能表现。本论文通过对盘式机械手换刀刀库的安装步骤,注意事项,和打刀缸的安装调整的介绍,阐述了刀库换刀的过程原理。总结了安装过程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方案。
刀库的调整,直接关系到自动换刀装置的动作实现,细节的注意会大幅度增加刀库的寿命以及主轴的精度。在机床的装配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刀库、打刀缸、安装、调试
引言 1
一、盘式刀库自动换刀原理 2
二、打刀缸的结构与调整 3
(一)打刀缸的结构 3
(二)打刀缸的调整 3
(三)打刀缸安装调试的注意事项 5
三、刀库的安装与调整 6
(一) 刀库的安装 6
(二) 刀库的调整 6
四、盘式刀库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12
(一)刀套的破损 12
(二)传动马达烧坏 12
(三)刀套在倒刀时不正常倒刀 12
(四)换刀时,刀掉落,而且有拉刀的情况发生 12
(五)倒刀时刀掉落 12
(六)换刀时刀臂无法回位 12
(七)互锁保护总结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谢辞 16
附录 17
(一)PMC 变量及换刀宏程序说明 17
引言
加工中心利用刀库实现换刀,这是目前加工中心大量使用的换刀方式。由于有了刀库,机床只要一个固定主轴夹持刀具,有利于提高主轴刚度。独立的刀库大大增加了刀具的储存数量,有利于扩大机床的功能,并能较好的隔离各种影响加工精度的干扰因素。
刀库换刀按照换刀过程有无机械手参与,分成有机械手换刀和无机械手换刀两种情况。在有机械手换刀过程中,使用一个机械手将加工完毕的刀具从主轴中拔出,与此同时,另一机械手将在刀库中待命的刀具从刀库中拔出,然后两者交换位置,完成换刀过程。有机械手的系统在刀库配置,与主轴的相应位置及刀具数量上都比较灵活,换刀时间短。
未来工具机产业的发展,均以追求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为目标。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切削时间的不断缩短,对换刀时间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换刀的速度已成为高等级工具机的一项重要指标。快速自动换刀技术是以减少辅助加工时间为主要目的,综合考虑工具机的各方面因素,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刀具交换的技术方法。
一、盘式刀库自动换刀原理
立式加工中心自动换刀机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换刀动作由电机1齿轮2、3、4、5 带动一组凸轮来控制完成。
1电机2、3、4、5齿轮6盘形凸轮7蜗杆凸轮8、10、14、15滚子 9槽型凸轮11增压活塞12杆13花键套16拨叉17花键轴18锁紧轴19、21弹簧20销轴22机械手体23盖24松刀活塞25夹紧杆
图1-1 自动换刀机构示意图
抓刀与换刀:蜗杆凸 轮7带动花键套13上的6个滚子14使花 键 套13与 花键 轴17一同转动,由固定在花键轴17上的机械手(由机械手体22、销轴20、和弹簧21组成)完成抓刀与换刀动作。
松刀与夹刀:盘形凸轮6压在滚子10上,使增压活塞11向下移动,压力油通过管路是松刀油缸活塞向下移动,推动夹紧杆松开夹刀的弹簧完成松刀动作。夹刀是通过主轴内的一组蝶簧完成的。
拔刀与插刀:槽型凸轮9通过轮子8带动拨叉16摆动,由滚子15使花键轴17上下移动,带动机械手完成。
刀具的自动锁紧:机械手体22内装有销轴20和弹簧21机械手在上限位置时,销轴,20可以压缩弹簧21进入花键轴17下端的孔内。机械手就能抓住和放开刀具。换刀时机械手离开上限位置,杆12与盖23之间出现间隙,弹簧,19推动锁紧轴18上移,将销轴,20顶住不能后退,刀具自动锁紧,这样就保证了机械手在旋转换刀时,手爪中的刀具不会被抛出。送刀结束,机械手回到上极限位置,杆12顶到盖13上,同时将锁紧轴,18压回到初始位置,解除了对刀具的锁紧。
刀具交换过程如下:在机床加工中,刀库预先按程序中的刀具指令将准备交换的刀具转到换刀位置,加工完毕执行换刀指令,主轴箱上升到换刀位置,机械手的手臂逆时针旋转75°,两手爪同时抓住主轴和刀库中的刀具→机械手向下拔出刀具→机械手臂逆时针旋转180°→机械手上升将新刀插入主轴,旧刀插入刀库→机械手臂顺时针旋转75°回到初始位置,同时机床开始下一道工序的加工,换刀过程结束。
二、打刀缸的结构与调整
(一)打刀缸的结构
打刀缸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打刀缸的结构
打刀缸上部为气缸,下部为液压缸,并与油杯相通,底部为压杆回程气缸。气缸上腔进气,推动活塞及活塞杆(油缸的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密封在油缸腔内的液压油,压力倍增,推动压杆运动,作用执行机构。
气缸下腔进气,气缸活塞返回,同时底部液压杆回程气缸接通,压杆返回到起始位置,主轴打刀动作完成。
当液压杆向下运动至终点位置时,压杆上一小孔与气路连通,压缩空气从压杆中心排出,实现主轴吹气功能。
压杆上装有行程撞块,在其行程极限位置,分别撞其行程开关,其信号应送入到控制程序中,保证各部件间的协调,以免产生错误动作。
(二)打刀缸的调整
1.作为主轴打刀缸使用,用于立式主轴,用支架固定垂直安装在主轴箱上平面;如用于卧式,油杯应垂直位置安装,并高于油缸外体。选用时应注意,用于卧式因油缸内易残留空气,出力要降低10%-15%。
2.固定打刀缸的支架固定面应与主轴轴线垂直,允许误差不超过0.05mm/100mm,避免打刀缸歪斜,打刀时对缸壁产生作用力,影响使用寿命。
3.打刀行程位置的调整:打刀缸安装后先调整主轴打刀时的行程位置。气缸上腔通气,压杆推动主轴内拉力杆,在测量拉杆端面到主轴端面的距离A(如图2-2)。顶刀量的多少(打刀量)应根据所使用的刀库机械手上下窜动量确定,通常BT30主轴顶刀量为0.2-0.4mm、BT40主轴的顶刀量0.4-0.7mm、BT50主轴顶刀量为0.5-1mm。但切不可小于最小顶刀量。如果小于最小顶刀量卡爪无法打开,导致刀具无法松下,在运行换刀程序的过程中会损坏主轴及机械手臂。
图2-2 拉杆端面到主轴端面的距离A
图2-3打刀量的检测
调整距离“A”的方法:
先松开防松垫圈上的螺栓,调整固定螺丝与拉杆距离。调整好后,用手拖着刀具按下松刀按钮,对百分表的示数进行检测(如图2-3所示)进行打刀试验,直到A达到要求值,保证刀具能松开取下,而又不伸出过多;否则,刀库的刀臂会弯曲,主轴受损,调整后将防松垫圈上的螺栓紧固。
注意:测量A值之前要把中心吹气的流量控制阀关到最小,否则会在气体的压力下,刀具抖动,导致A值不准。防松垫圈与打刀缸体必须有间隙1-2mm(如图2-4),如果间隙很小会导致防松效果减低,甚至失效。
图2-4防松垫圈的固定
调整好打刀位置后再检查主轴在带刀与不带刀的状况下,主轴上的拉刀杆尾部不应与压固螺纹接触,否则,主轴运转会与压固螺丝摩擦,如果发生以上情况,应调整刀具拉杆的长度、打刀行程或选择行程更大的打刀缸。
行程开关位置的调整。调整行程开关位置直接与刀具自动交换程序有关,应加以重视。调整行程开关,在两端分别进行。压杆处在极限位置,将行程开关逐渐向撞块靠近,待开关内刚好发生动作(可听到弹簧片弹动的声音),再将开关下压0.5-1.5mm固定即可。PLC电控图中应增加延时继电器,合理设置延时时间,使拔刀、拉刀与刀库动作协调,避免过早拔刀或过早松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23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