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140法兰盘的加工工艺分析

CA6140法兰盘的加工工艺分析[20200123191830]
【摘要】
本文一例零件是按数控车床加工的程序编制与步骤,加工工艺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进行整套的工艺分析与计算,按工艺程序卡进行编程与加工。
  本设计通过初期的结构设计,绘制零件图,规范技术要求,从而对各组成表面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再拟定较为合理的工艺规程,部分工序运用数控机床编程加工,充分体现质量和经济性的统一。在整个机械加工过程中,夹具除了夹紧,固定被加工零件外,还要求保证零件的位置精度,提高加工效率。
通过对零件的分析,及几周的深入研究,已经制订出了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案,此加工方案可以很好的加工出此零件,并且可以达到此零件所要求的各项尺寸,形位公差等要求,可以投入机械生产中使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加工工艺;图纸;尺寸;公差;加工方案;零件
引言 1
一、零件的作用 2
二、CA6140法兰盘的图纸分析 2
三、加工难点分析 2
四、UGCAD建立三维立体模型 3
五、工艺规程设计 4
六、刀具的选择 6
七、毛坯的确定 8
八、机床的选择 8
九、走刀路线的确定 8
十、实体加工 10
十一、模拟仿真软件对程序的检验 10
十二、零件的后处理 10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谢辞 13
引言
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为了检验我们三年以来的所学,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是最好的途径。三年以来,我们学了UGCAD、AUTOCAD等绘图软件,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公差测量与配合、数控编程与操作等基础课程,并且实训了加工中心、普通车床、铣床等机床,而这次的毕业设计能很好的将这些软件、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结合运用起来,这对我们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是对课题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使课题零件能够顺利的、完整的、正确的加工完成,并能够满足所有的尺寸,形位公差要求,从而能够投入电子生产中使用。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的课题名称叫做《CA6140法兰盘的加工工艺分析》,指的是对法兰盘进行加工。法兰盘的图纸是指定的,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按照图纸上的要求,加工出需要的零件,即法兰盘。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是通过零件图纸识别,难点分析,UGCAD软件建模,AUTOCAD绘制工程图、制程图,选择机床,选择刀具、夹具,确定走刀路线及切削用量,如何合理处理零件的技术特性,这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完成的。
通过完成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可以把我们三年来的所学全部运用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我们巩固三年来所学的知识有莫大的帮助。
一、零件的作用
CA6140卧式车床上的法兰盘,为盘类零件,用于卧式车床上。车床的变速箱固定在主轴箱上,靠法兰盘定心。法兰盘内孔与主轴的中间轴承外圆相配,外圆与变速箱体孔相配,以保证主轴三个轴承孔同心,使齿轮正确啮合。主要作用是标明刻度,实现纵向进给。
二、CA6140法兰盘的图纸分析
此次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所需加工的零件为CA6140法兰盘(见图2-1),材料为HT200,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Φ20 mm的孔为中心 ,包括:Φ mm的外圆柱面及左端面, 尺寸为Φ mm的圆柱面,Φ90mm的外圆柱面、右端面及上面的4个Φ9mm的透孔, Φ mm的外圆柱面及上面的Φ6mm,Φ4mm的孔, Φ90mm端面上距离中心线分别为34mm和24mm的两个平面。并且其余加工面都与它有位置关系,可以先加工它的一个端面,再借助专用夹具以这个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另一端面,然后再加工孔到尺寸要求,再以孔定位加工各个表面。
要加工的内容很多,数控车床并不能全部完成,为了能较好的完成该零件的加工,其中加工中心要加工的为上下底面,侧面的U型槽及沉孔;圆度在铣床上加工,孔在数控车床上加工。
三、加工难点分析
(一)此零件有两一处圆度要求,是指方形台底面Φ13.2的孔和上表面Φ30H7与下表面Φ17.5的圆的圆度要求,其圆度的公差为0.02㎜。精度要求比较高;
(二)此零件有一处垂直度要求,是指底面与Φ17.5的圆垂直,其垂直度的公差为0.05㎜。精度要求比较高;
(三)次零件还有一处平行度要求,带有U型槽的侧面与Φ17.5的孔平行要求,其平行度公差为0.05mm, 精度要求比较高;
(四)此零件要求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全为1.6度,要求不低;
四、UGCAD建立三维立体模型
图纸分析完毕,利用UGCAD建立三维立体模型(见图4-1、4-2、4-3)。
基于本零件的复杂程度有限,在建立三维模型的过程中,只要注意形状位置不要弄错,尺寸大小不要输错,建模时细心认真点,建模过程既可完成。
由于图纸的尺寸比较复杂,要加工的面也比较多,以下是从多个角度给出的模型。
五、工艺规程设计
(一)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二)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一要考虑如何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二要考虑怎样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这两个要求常常是不能兼顾的,但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Φ45外圆柱面和端面作为粗基准。在车床上用带有子口的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三)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四)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当生产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性的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下表所示:
(1) mm外圆表面
表5-1 车 外圆表面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工序基本尺寸 工序尺寸的公差 工序尺寸及偏差
精磨外圆 0.2 45 0.017 Φ
精车外圆 0.4 45.2 0.039 Φ
半精车外圆 1.4 45.6 0.1 Φ
粗车外圆 3 47 0.3 Φ
毛坯 5 50 1.0 Φ
(2)外圆表面Φ mm
表5-2 车Φ 外圆表面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工序基本尺寸 工序尺寸的公差 工序尺寸及偏差
精车外圆 0.5 100 0.24 Φ
半精车外圆 1.5 100.5 0.30 Φ
粗车外圆 4 102 0.6 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22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