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
2.1 资本结构理论1
2.2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3
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3.1 企业资金有限3
3.2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4
3.3 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4
3.4 融资成本高4
4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5
4.1 企业自身因素5
4.2 外部环境因素6
5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8
5.1 优化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环境的对策8
5.2 优化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对策9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政来源,而且它对活跃市场具有主导作用。但由于中小自身缺陷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产生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中小企业在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上很难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相匹配。该问题不但困扰着业界和理论工作者,也引起了国家决策者的重视,国务院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意义重大,只有找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就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尤为重要。
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在现代经济学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大多其以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但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不同融资需求,在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1资本结构理论
围绕如何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是西方主流的企业融资理论,其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
2.1.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分为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也称折衷理论)。
净收益理论是以权益资本总可以获取一个固定不变的收益率且企业总能以一个固定利率筹集到所需的全部债务资金为假设前提。该理论认为,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可以通过负债融资,总资本成本率降低,进而企业的市场价值提高。因此,根据该理论,100%的负债是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很显然,该理论的缺点是过分强调了财务杠杆的作用,但并未意识到财务风险等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净营业收益理论的假设前提是总资本成本率和负债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该理论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的总价值不发生任何变化,即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不相关。根据此理论,最佳的资本结构并不存在,也就不存在资本结构的决策问题。显然净营业收益理论不是完全正确的。
净收益理论和净营业收益理论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极端理论,而介于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资本结构理是论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债务成本率、权益资本率和总资本成本率均可能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不独立于资本结构之外,企业确实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即在加权平均成本由降低转为上升的那一个拐点上,且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运用来实现资本结构的调整。[1]
2.1.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在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中,折衷理论看起来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该理论是根据经验判断得出的而并非依据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因此往往在实际中会产生偏差。而以MM定理为代表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出现资本结构理论,则将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净营业收益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MM定理,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该定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它们所采取的融资方式无关,即不论是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对企业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故该定理又被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后来,Modigliani & Miller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MM定理认为,负债对企业价值和融资成本是有影响的资本结构理论,如果企业负债率达到100%时,企业的价值就会实现最大化,即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是债权融资。由于该定理将债权融资放在了企业融资的最优先位置上,与现实情况也是不一致的。
MM定理的缺点在于只考虑了负债带来的税收优惠,而忽视了负债带来的风险和额外费用。权衡理论将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素纳入到研究之中,并在MM定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权衡模型。该理论认为,由于负债的增加可以使企业获得无形中税收优惠的好处,但这并非是无限的。随着负债率的增加,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各种费用和风险累计成额外成本,进而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了。权衡理论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引入了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素,使MM定理向现实性迈进了一步。但由于没有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公司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而仍存在很多局限性。
2.1.3新资本结构理论
Jensen & 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说,即以代理理论、企业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来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融资结构的学说。
信号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了解是不对称的,企业经营者有关于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却无法获取,只能通过资产负债率或企业债务比例信息间接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
融资次序理论认为企业应先考虑内源融资,再考虑外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中,应先考虑采取间接融资方式,再考虑采取直接融资方式(在直接融资中,应首选债券融资)。
控制权理论认为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结构在决定企业收入分配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也就是说,很大程度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的是企业融资结构。
2.2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以MM定理为研究主线的西方关于融资结构研究的主流思想。然而它并没有考虑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拥有的特定的融资特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其资本结构安排有何影响的研究没有从动态的角度考虑。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主流资本结构理论这方面的不足。
Weston & Brigham(1970)根据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周期有三个阶段,他们分为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后来,Weston & Brigham(1978)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将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即创立期、成长阶段I、成长阶段II、成长阶段III、成熟期和衰退期,并根据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额和利润等显性特征说明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来源情况,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了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规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无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因为中小企业是一个发展较快且具有较强生命周期特点的群体,。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
2.1 资本结构理论1
2.2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3
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3.1 企业资金有限3
3.2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4
3.3 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4
3.4 融资成本高4
4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5
4.1 企业自身因素5
4.2 外部环境因素6
5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8
5.1 优化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环境的对策8
5.2 优化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对策9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政来源,而且它对活跃市场具有主导作用。但由于中小自身缺陷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产生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中小企业在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上很难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相匹配。该问题不但困扰着业界和理论工作者,也引起了国家决策者的重视,国务院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意义重大,只有找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就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尤为重要。
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在现代经济学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大多其以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但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不同融资需求,在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1资本结构理论
围绕如何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是西方主流的企业融资理论,其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
2.1.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分为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也称折衷理论)。
净收益理论是以权益资本总可以获取一个固定不变的收益率且企业总能以一个固定利率筹集到所需的全部债务资金为假设前提。该理论认为,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可以通过负债融资,总资本成本率降低,进而企业的市场价值提高。因此,根据该理论,100%的负债是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很显然,该理论的缺点是过分强调了财务杠杆的作用,但并未意识到财务风险等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净营业收益理论的假设前提是总资本成本率和负债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该理论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的总价值不发生任何变化,即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不相关。根据此理论,最佳的资本结构并不存在,也就不存在资本结构的决策问题。显然净营业收益理论不是完全正确的。
净收益理论和净营业收益理论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极端理论,而介于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资本结构理是论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债务成本率、权益资本率和总资本成本率均可能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不独立于资本结构之外,企业确实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即在加权平均成本由降低转为上升的那一个拐点上,且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运用来实现资本结构的调整。[1]
2.1.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在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中,折衷理论看起来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该理论是根据经验判断得出的而并非依据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因此往往在实际中会产生偏差。而以MM定理为代表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出现资本结构理论,则将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净营业收益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MM定理,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该定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它们所采取的融资方式无关,即不论是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对企业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故该定理又被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后来,Modigliani & Miller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MM定理认为,负债对企业价值和融资成本是有影响的资本结构理论,如果企业负债率达到100%时,企业的价值就会实现最大化,即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是债权融资。由于该定理将债权融资放在了企业融资的最优先位置上,与现实情况也是不一致的。
MM定理的缺点在于只考虑了负债带来的税收优惠,而忽视了负债带来的风险和额外费用。权衡理论将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素纳入到研究之中,并在MM定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权衡模型。该理论认为,由于负债的增加可以使企业获得无形中税收优惠的好处,但这并非是无限的。随着负债率的增加,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各种费用和风险累计成额外成本,进而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了。权衡理论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引入了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素,使MM定理向现实性迈进了一步。但由于没有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公司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而仍存在很多局限性。
2.1.3新资本结构理论
Jensen & 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说,即以代理理论、企业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来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融资结构的学说。
信号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了解是不对称的,企业经营者有关于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却无法获取,只能通过资产负债率或企业债务比例信息间接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
融资次序理论认为企业应先考虑内源融资,再考虑外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中,应先考虑采取间接融资方式,再考虑采取直接融资方式(在直接融资中,应首选债券融资)。
控制权理论认为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结构在决定企业收入分配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也就是说,很大程度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的是企业融资结构。
2.2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以MM定理为研究主线的西方关于融资结构研究的主流思想。然而它并没有考虑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拥有的特定的融资特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其资本结构安排有何影响的研究没有从动态的角度考虑。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主流资本结构理论这方面的不足。
Weston & Brigham(1970)根据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周期有三个阶段,他们分为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后来,Weston & Brigham(1978)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将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即创立期、成长阶段I、成长阶段II、成长阶段III、成熟期和衰退期,并根据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额和利润等显性特征说明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来源情况,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了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规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无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因为中小企业是一个发展较快且具有较强生命周期特点的群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