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1
2.1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鉴定标准 1
2.2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
3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
3.1 财务管理制度薄弱 5
3.2 融资困难 5
3.3 投资能力弱,缺乏科学性 6
3.4 内部监管能力欠缺 6
3.5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7
4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对策 7
4.1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8
4.2 提高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 8
4.3 建立科学的投资机制,理性投资 9
4.4 提高内部监管水平 9
4.5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9
5 以江苏新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沭阳分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10
5.1 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0
5.2 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的利税占据了全国总数的60%和40%,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逐渐崛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1]。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的良机,但是许多中小企业一心追求市场的占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额和企业产生的经济利润,管理思想陈旧落后,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不大、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以及受到了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技术落后、管理思想僵化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很难应对市场竞争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者的管理局面仅局限在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思想,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使得企业能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中的挑战,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及现状的阐述,深入充分地了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其次,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的对策[2]。最后以江苏新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沭阳分公司作为具体的案例,根据该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状况,并通过分析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2.1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鉴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的概念,是通过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对比,进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中小企业一般指的是规模不大、企业人数较少、生产力还没有形成规模的企业,包括企业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具体指的是处在向大规模发展过程中的或者生产能力欠缺和规模较小的企业[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更好的区分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有着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指国家已经确认的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另一种解释则将微型企业排除在中小企业之外。
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经济水平、社会背景都是不同的,每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划分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每个国家对中小企业都有相对不同的鉴定标准。就算在相同的国家中,历史年代的不同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都会造成对中小企业划分的不同的鉴定标准。为了更直观地对中小企业进行鉴定,国际上通常采用定量定性两种鉴定方法。实收资本、企业职工人数和企业的经营额是影响定量鉴定标准的三个要素。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和处于垄断地位对应的是定性鉴定的三个标准[4]。由于标准比较简单以及容易统计的原因,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定量界定标准。但也有少数国家同时采用了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标准,目的是为了国家保护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帮助。因为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国家政府为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经济市场竞争缺陷的弥补。因此国家规定了中小企业是在行业中不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并对符合中小企业鉴定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处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5]。
我国一般以独立核算的基层生产单位作为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对象。该标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数次的调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中小企业有了最新的划分标准: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0人几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6]。
2.2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显著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构建市场经济以及推动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在不断扩大自身经济规模、长远可持续的发展、优化企业产业和生产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300万,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了全国工商注册企业数量的99%,反映出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产值以及产生的销售收入占据了国家总产值和总收入的相当大的比重,在纳税方面对国家也贡献不菲。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城市和乡镇的就业机会,申请的专利占据了全国申请总量的72%[7]。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催化剂,许多国家早已把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优化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国家战略。这些都说明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多并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农业收入、推动科技创新、增加城乡就业机会、扩大出口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作用。近几年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
中小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增长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分布在各行各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参与者和体现者,许多国家将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增强经济实力的核心战略,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拓展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中小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灵活且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生产。当国家经济的发展受到波动的影响时,可以从专业技术、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时,又可以扭转颓势,更快的显示出经济复苏的迹象[8]。我国成立60多年以来,中小企业始终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在市场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有效且强力的推进作用。
1 引言 1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1
2.1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鉴定标准 1
2.2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
3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
3.1 财务管理制度薄弱 5
3.2 融资困难 5
3.3 投资能力弱,缺乏科学性 6
3.4 内部监管能力欠缺 6
3.5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7
4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对策 7
4.1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8
4.2 提高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 8
4.3 建立科学的投资机制,理性投资 9
4.4 提高内部监管水平 9
4.5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9
5 以江苏新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沭阳分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10
5.1 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0
5.2 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的利税占据了全国总数的60%和40%,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逐渐崛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1]。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的良机,但是许多中小企业一心追求市场的占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额和企业产生的经济利润,管理思想陈旧落后,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不大、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以及受到了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技术落后、管理思想僵化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很难应对市场竞争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者的管理局面仅局限在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思想,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使得企业能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中的挑战,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及现状的阐述,深入充分地了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其次,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的对策[2]。最后以江苏新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沭阳分公司作为具体的案例,根据该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状况,并通过分析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2.1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鉴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的概念,是通过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对比,进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中小企业一般指的是规模不大、企业人数较少、生产力还没有形成规模的企业,包括企业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具体指的是处在向大规模发展过程中的或者生产能力欠缺和规模较小的企业[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更好的区分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有着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指国家已经确认的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另一种解释则将微型企业排除在中小企业之外。
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经济水平、社会背景都是不同的,每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划分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每个国家对中小企业都有相对不同的鉴定标准。就算在相同的国家中,历史年代的不同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都会造成对中小企业划分的不同的鉴定标准。为了更直观地对中小企业进行鉴定,国际上通常采用定量定性两种鉴定方法。实收资本、企业职工人数和企业的经营额是影响定量鉴定标准的三个要素。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和处于垄断地位对应的是定性鉴定的三个标准[4]。由于标准比较简单以及容易统计的原因,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定量界定标准。但也有少数国家同时采用了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标准,目的是为了国家保护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帮助。因为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国家政府为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经济市场竞争缺陷的弥补。因此国家规定了中小企业是在行业中不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并对符合中小企业鉴定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处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5]。
我国一般以独立核算的基层生产单位作为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对象。该标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数次的调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中小企业有了最新的划分标准: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0人几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6]。
2.2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显著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构建市场经济以及推动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在不断扩大自身经济规模、长远可持续的发展、优化企业产业和生产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300万,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了全国工商注册企业数量的99%,反映出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产值以及产生的销售收入占据了国家总产值和总收入的相当大的比重,在纳税方面对国家也贡献不菲。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城市和乡镇的就业机会,申请的专利占据了全国申请总量的72%[7]。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催化剂,许多国家早已把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优化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国家战略。这些都说明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多并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农业收入、推动科技创新、增加城乡就业机会、扩大出口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作用。近几年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
中小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增长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分布在各行各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参与者和体现者,许多国家将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增强经济实力的核心战略,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拓展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中小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灵活且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生产。当国家经济的发展受到波动的影响时,可以从专业技术、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时,又可以扭转颓势,更快的显示出经济复苏的迹象[8]。我国成立60多年以来,中小企业始终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在市场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有效且强力的推进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