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购物的融资及体系构建

摘 要中小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融资需求,文章以金融支持为主线,先从宏观层面上考察了企业的融资结构。分别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融资体系的影响,再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四维购物的融资及发展过程为例,试图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结构及融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探求融资困难之所在。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政府投资少、间接融资比重高、融资审批程序复杂等方面。最后依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并结合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
目 录
1 绪论 1
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2 四维购物企业的融资原因 5
2.1企业简介 5
2.2融资原因 6
3 四维购物融资难的经济解释及成因 7
3.1四维购物融资难的经济解释 7
3.1.1从企业角度分析 7
3.1.2从投资者角度分析 7
3.2四维购物融资难成因 8
3.2.1四维购物融资难问题 8
3.2.2四维购物融资困境的成因 8
4 四维购物的体系构建分析及影响因素 10
4.1四维购物的体系构建 10
4.2四维购物的体系构建影响因素 12
4.3四维购物的发展前景与目标 12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绪论
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金对每个中小企业都是稀缺资源,而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长远发展时时刻刻又离不开资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虽然企业进行融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生产与资本经营的维持和发展,但是就其每一项具体的融资活动而言通常要受特定动机的驱使。例如,企业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发生的资金周转而临时需要进行融资;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为了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进行融资;企业为了对外投资、兼并其他企业进行融资;企业为了偿付债务和调整资本结构进行融资等等。无论企业的融资活动受何种动机驱使,最终都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本文章将对四维购物的融资及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该企业融资能力的分析,指出其成功、合理之处,同时也提出增强企业融资效益的策略。
1.1.2研究意义
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研究意义在于企业应该怎样去融资才会促进企业发展,及融资完成后后续的一些工作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本文试图以小看大,以四维购物的融资体系构建为例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及优缺点。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1)“麦克米伦缺口”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Macmi1lan)在向英国国会提供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 (Macmi11angap),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Macmi1lan发现,在英国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的规模低于25万英镑(约合400万英镑现值)时,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这是关于融资缺口方面最早的论述,后来Bolton和Wilson的报告以及Mason和Harison等人对非正式风险投资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筹集一定数额以下的资本时都面临着资本缺口的问题。
(2)不对称信息理论:1977年罗斯(Ross)在《贝尔经济学学刊》上发表了题为“财务结构的确定:激励信号方法”的论文,提出了公司资本结构的信号理论;1984年梅耶斯(Myers)和迈基鲁夫Majluf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题为“企业有信息而投资者没有信息时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的论文,提出了资本结构的排序假说。这两篇论文构建了不对称信息理论。
(3)Myers的融资顺序偏好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以最优资本结构为目标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担心控制权的稀释和丧失,企业更倾向于对企业干预程度最小的融资方式,即中小企业融资次序是先内源后外源,外源中则是先债权后股权。啄食顺序融资理论还认为银行融资具有低成本优势,银行信贷融资应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4)Banerjeel的长期互动假说:Banerjeel (1994)提出了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区性的,与地方中小企业长期合作,互相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愿意为之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大型金融机构缺乏此优势,出于规避信贷风险考虑,他们更偏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不愿意为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该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 Phillp.Strallan and Jamesp.Weston(1998)也阐述了几乎相同的主张: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方面,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5)Stieglitz和Weiss的S一W模型:Stieglitz和Weiss(1981)在引入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素后较为圆满地解释了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并成为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模型(简称S一W模型)。这一模型假定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借款人知道项目的具体风险,银行只能了解整个借款人集体风险,此时如果银行采用增加利息的方法,它将面临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比大企业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银行更倾向于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从而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
发展趋势:从发现资金问题进行融资到慢慢解决了许多融资难的问题,到现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方面,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渐渐都十分重视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培育和发展。政府也给予大力的支持,对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直接发放贷款等一系列政府资助。
1.2.2国内研究现状
(1)李华明(2004),薛清海(2004)等认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小、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过大的问题。
(2)林毅夫(2005)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比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我国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6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