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财务激励机制不仅是妥善处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更是促使被管理者将企业的外部刺激内化为自觉行动,进而提升激励效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企业而言,构建合理的、高效的财务激励机制不仅必要而且重要。然而,诸如激励机制缺乏动力、激励效果不佳、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以及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长期财务激励机制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其效度被大大地减弱。因此,探寻合理、高效的财务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文章以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为例,结合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促成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能为海底捞及其类似企业财务激励机制正向功能的发挥提供借鉴和帮助。
Key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idilao;Financial management; Incentive mechanism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1
1.2.1 理论意义 1
1.2.2 现实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1.4 研究方法 3
1.4.1 文献法 3
1.4.2 实证分析法 3
1.4.3 描述性研究法 4
2财务激励机制概述 4
2.1 财务激励机制的内涵 4
2.2 财务激励机制的形式 4
2.2.1 直接激励 4
2.2.2 间接激励 4
2.3财务激励机制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4
3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5
3.1 海底捞简介 5
3.2 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现状 6
3.2.1 各职级工资标准十分明确 7
3.2.2 各种福利稳定员工 7
3.2.3 完善的考核制度 8
3.3 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3.1 激励机制缺乏动力 8
3.3.2 激励效果不佳 8
3.3.3 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 8
3.3.4 长期财务激励机制缺失 9
4 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
4.1 激励主体不明确 9
4.2 激励形式不完善 9
4.3 监督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对称 9
4.4 绩效考核不科学 10
5 优化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的路径选择 10
5.1 科学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权限 10
5.2 构建多元化的财务激励机制 10
5.2.1 物质激励 10
5.2.2 精神激励 10
5.2.3 权利激励 11
5.2.4 市场激励 11
5.3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建设 11
5.3.1 完善内部财务制度 11
5.3.2 加强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12
5.4 制定合理的薪酬考核制度 12
5.4.1 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和考评机制 12
5.4.2 建立人才发展的竞争机制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随着企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才能充分地、全面地调动企业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能动性必然最终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推动因素。财务激励机制不仅是妥善处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更是促使被管理者将企业的外部刺激内化为自觉行动,进而提升激励效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企业而言,构建合理的、高效的财务激励机制不仅必要而且重要。然而,诸如激励机制缺乏动力、激励效果不佳、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以及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长期财务激励机制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其效度被大大地减弱。因此,探寻合理的、高效的财务激励机制路径,进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现状以及问题的分析,进而发现引致财务激励机制诸多问题的促成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能为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提供借鉴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
财务激励机制对企业生产者的重要正向推动作用已经被企业的管理实践所一次次证实。也正是基于此,学者们、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财务人员都在不断地探寻促成合理财务激励约束机制运行的重要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而促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探寻和分析财务激励机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理论意义
文章探寻合理、高效财务激励机制的案例无疑丰富了相关的财务激励机制理论的研究。同时,文章所采用的分析视角以及优化路径等措施又必然最终完善财务机制的相关理论。
1.2.2 现实意义
文章以海底捞为例,分析了“海底捞”实施财务激励机制的经验以及不足,并结合“海底捞”在推进财务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显然,文章的最终提出的优化理论无疑对指导海底捞以及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财务活动对行为人实施一定的激励无疑是推动行为人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基于此,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就财务激励对行为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分析视角的不同也必然导致他们研究结果的差异。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著名学者Steven Firer(2013)通过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与财务激励机制的关系,认为财务机制是破击委托代理中诸如“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完善的财务激励机制使得“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变得没有必要。同时,Steven Firer认为,完善财务激励机制的构建必须充分地将公司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充分地结合起来。同时,财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必须将企业内部改革与外在环境变化相适应、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及将企业的中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基于辩证的视角,Kose John(2015)认为,激励和约束的共同作用是发挥经济主体能动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如果单单采用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势必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大价值。相反,还可能最终导致诸如腐败等现象的发生。Kose John因此强调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无疑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著名学者杜红琴(2015)在《关于完善和强化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探讨》一文中,发现财务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无疑是阻滞我国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杜红琴认为,正是诸如代理层非独立化、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多层代理关系等现象最终促成了国有企业“激励空缺”,进而引起了低效率。因此,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除了需要不断地完善外在市场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外还必须突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作为现行财务激励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股权激励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刘玉婷(2015)在《构建企业财务激励机制的路径思考》一文中,通过对我国大量股份制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发现,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其年度报酬与企业的绩效存在较大的出入。分析显示,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所持股份比例都相对较低。正是这种相对较低的持股比例使得经理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因此,提升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推动上市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无疑必须从完善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即完善公司激励机制开始。学者蔡新秀(2012)通过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效用的研究后发现,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低效率的重要推动因素。蔡新秀认为,正是出资人的模糊化导致了董事会“空壳”,进而引起了诸如经理人员行为不规范、监事会职权不明确等现象的发生,最终促成了国有企业激励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对我国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阐述不难发现激励机制与企业的绩效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充分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Key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idilao;Financial management; Incentive mechanism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1
1.2.1 理论意义 1
1.2.2 现实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1.4 研究方法 3
1.4.1 文献法 3
1.4.2 实证分析法 3
1.4.3 描述性研究法 4
2财务激励机制概述 4
2.1 财务激励机制的内涵 4
2.2 财务激励机制的形式 4
2.2.1 直接激励 4
2.2.2 间接激励 4
2.3财务激励机制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4
3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5
3.1 海底捞简介 5
3.2 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现状 6
3.2.1 各职级工资标准十分明确 7
3.2.2 各种福利稳定员工 7
3.2.3 完善的考核制度 8
3.3 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3.1 激励机制缺乏动力 8
3.3.2 激励效果不佳 8
3.3.3 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 8
3.3.4 长期财务激励机制缺失 9
4 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
4.1 激励主体不明确 9
4.2 激励形式不完善 9
4.3 监督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对称 9
4.4 绩效考核不科学 10
5 优化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的路径选择 10
5.1 科学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权限 10
5.2 构建多元化的财务激励机制 10
5.2.1 物质激励 10
5.2.2 精神激励 10
5.2.3 权利激励 11
5.2.4 市场激励 11
5.3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建设 11
5.3.1 完善内部财务制度 11
5.3.2 加强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12
5.4 制定合理的薪酬考核制度 12
5.4.1 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和考评机制 12
5.4.2 建立人才发展的竞争机制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随着企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才能充分地、全面地调动企业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能动性必然最终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推动因素。财务激励机制不仅是妥善处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更是促使被管理者将企业的外部刺激内化为自觉行动,进而提升激励效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企业而言,构建合理的、高效的财务激励机制不仅必要而且重要。然而,诸如激励机制缺乏动力、激励效果不佳、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以及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长期财务激励机制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其效度被大大地减弱。因此,探寻合理的、高效的财务激励机制路径,进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现状以及问题的分析,进而发现引致财务激励机制诸多问题的促成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能为海底捞财务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提供借鉴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
财务激励机制对企业生产者的重要正向推动作用已经被企业的管理实践所一次次证实。也正是基于此,学者们、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财务人员都在不断地探寻促成合理财务激励约束机制运行的重要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而促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探寻和分析财务激励机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理论意义
文章探寻合理、高效财务激励机制的案例无疑丰富了相关的财务激励机制理论的研究。同时,文章所采用的分析视角以及优化路径等措施又必然最终完善财务机制的相关理论。
1.2.2 现实意义
文章以海底捞为例,分析了“海底捞”实施财务激励机制的经验以及不足,并结合“海底捞”在推进财务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显然,文章的最终提出的优化理论无疑对指导海底捞以及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财务活动对行为人实施一定的激励无疑是推动行为人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基于此,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就财务激励对行为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分析视角的不同也必然导致他们研究结果的差异。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著名学者Steven Firer(2013)通过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与财务激励机制的关系,认为财务机制是破击委托代理中诸如“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完善的财务激励机制使得“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变得没有必要。同时,Steven Firer认为,完善财务激励机制的构建必须充分地将公司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充分地结合起来。同时,财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必须将企业内部改革与外在环境变化相适应、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及将企业的中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基于辩证的视角,Kose John(2015)认为,激励和约束的共同作用是发挥经济主体能动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如果单单采用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势必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大价值。相反,还可能最终导致诸如腐败等现象的发生。Kose John因此强调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无疑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著名学者杜红琴(2015)在《关于完善和强化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探讨》一文中,发现财务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无疑是阻滞我国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杜红琴认为,正是诸如代理层非独立化、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多层代理关系等现象最终促成了国有企业“激励空缺”,进而引起了低效率。因此,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除了需要不断地完善外在市场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外还必须突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作为现行财务激励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股权激励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刘玉婷(2015)在《构建企业财务激励机制的路径思考》一文中,通过对我国大量股份制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发现,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其年度报酬与企业的绩效存在较大的出入。分析显示,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所持股份比例都相对较低。正是这种相对较低的持股比例使得经理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因此,提升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推动上市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无疑必须从完善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即完善公司激励机制开始。学者蔡新秀(2012)通过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效用的研究后发现,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低效率的重要推动因素。蔡新秀认为,正是出资人的模糊化导致了董事会“空壳”,进而引起了诸如经理人员行为不规范、监事会职权不明确等现象的发生,最终促成了国有企业激励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对我国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阐述不难发现激励机制与企业的绩效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充分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