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分析
摘 要 个人所得税是以公民的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不易转移的直接税,国家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的收入差距、经济上的贫富差距这两方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防止居民收入过高,缩小贫富差距。本文以延安市城镇居民的收入为例,说明个人所得税对收入的调节效应,分析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促进个人所得税制度得到更好的完善。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个人所得税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编写此文的目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理论概述。第三部分介绍了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第四部分介绍了延安市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欠佳原因分析。第五部分介绍了改善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改进思路。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理论概述 3
2.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功能定位 3
2.1.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3
2.1.2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 3
2.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基本思路 4
2.3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特点 5
3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调节效果 6
3.1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6
3.1.1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结构 6
3.1.2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总体情况 6
3.2个人所得税对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及对财政收入的作用 7
3.2.1个人所得税对子长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 7
3.2.2个人所得税对子长县财政收入的作用 8
4延安市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欠佳原因 9
4.1申报机制不够合理,税制设置不科学 9
4.2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健全 9
4.3居民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意识淡薄,征收监管体制不够健全 9
5改善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的对策建议 11
5.1建立健全税收机制,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奖惩机制 11
5.2加强个人所得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征管 11
5.3政府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 11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个人所得税是以公民的收入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其目的和意义在于调节个人收入过高,缩小贫富差距,使居民达到共同富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从建立到实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法经过了多次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免征额就是一项修改对象,修改之后免征额在逐年提高,2006年修改为1600元,2007年修改为2000元,2011年修改为3500元。在2011年修改时,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3%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2011年对税法的修改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及适用税率级次。这项修改对于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着重要意义。
个人所得税不仅仅在我们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多次改革,在其它国家也是如此,就拿美国来说吧。美国在1862年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1913年个人所得税制度确定,1916年议会通过了一项收入法案,法案将税率提高到了2%,1917年、1918年都对税率进行了提高。20世纪20年代,会议又连续五次削减了税率,税率恢复到刚开始的1%。《1935年税收法》中将最高税率由59%提高到75%,1964年2月,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年税收法案》,实施减税。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修改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免征额、调整税率级次的范围,美国修订与改革的总趋势是降低税率,都是在考虑了国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做出来的修改,都体现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但在适合国情的条件下我国要不断借鉴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以便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得到更好的完善。
1.2研究目的
我国从1989年征收个人所得税之后,对居民的收入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但随时间变化的同时,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足之处也随着体现出来。国家设立个人所得税,一方面是为了筹集财政支出,保障政府职能运行和促进社会稳定。也调节了个人的收入差距,减少了贫富差距。从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总体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功能已经实现并运行稳定,但促进公平的调节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调节能力,能否实现社会公平进行研究,对个人所得税应税调节效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延安市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调节的效果,分析出造成目前调节效果不显著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便促进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
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理论概述
2.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功能定位
2.1.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现行的税种很多,每个税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如下:
从征税对象看,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各项所得,将纳税人列入征税范围后,才能对其征税,最后的税负承担者是纳税人。
从计税方式看,个人所得税计税方式具有多样性。个人所得税根据所得核算方式不同,计税方式也不同,计税方式有按年计征、按月计征、按次计征。
从计税单位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以人为计税单位。计税时以取得收入的个人为计算单位。
从承担角度看,个人所得税是直接税。个人所得税无法转移和转嫁,直接对纳税人征税,由纳税人自己承担。
从税率的高低看,个人所得税是累进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越低,适用的税率越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
从税率的性质看,个人所得税是综合税。税率是根据纳税人的所得来源划分的,个人所得的取得来源渠道众多,决定了个人所得税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所以,个人所得税属于综合税。
从税率的作用看,个人所得税是公平税。个人所得税以纳税人所得多少为标准,个人所得越少,税率越低;个人所得越多,税率越高。
2.1.2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
第一,征收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功能。个人所得税是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对纳税人的所得直接纳税的税款,纳税人的税负不易转移,因此征收个人所得税,可以有效的调节收入差距,缓减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使居民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征收个人所得税具有增加财政收入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个人所得税率在上升,税额也在增加,使得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理论概述 3
2.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功能定位 3
2.1.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3
2.1.2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 3
2.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基本思路 4
2.3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特点 5
3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调节效果 6
3.1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6
3.1.1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结构 6
3.1.2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总体情况 6
3.2个人所得税对延安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及对财政收入的作用 7
3.2.1个人所得税对子长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 7
3.2.2个人所得税对子长县财政收入的作用 8
4延安市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欠佳原因 9
4.1申报机制不够合理,税制设置不科学 9
4.2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健全 9
4.3居民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意识淡薄,征收监管体制不够健全 9
5改善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的对策建议 11
5.1建立健全税收机制,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奖惩机制 11
5.2加强个人所得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征管 11
5.3政府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 11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个人所得税是以公民的收入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其目的和意义在于调节个人收入过高,缩小贫富差距,使居民达到共同富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从建立到实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法经过了多次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免征额就是一项修改对象,修改之后免征额在逐年提高,2006年修改为1600元,2007年修改为2000元,2011年修改为3500元。在2011年修改时,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3%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2011年对税法的修改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及适用税率级次。这项修改对于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着重要意义。
个人所得税不仅仅在我们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多次改革,在其它国家也是如此,就拿美国来说吧。美国在1862年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1913年个人所得税制度确定,1916年议会通过了一项收入法案,法案将税率提高到了2%,1917年、1918年都对税率进行了提高。20世纪20年代,会议又连续五次削减了税率,税率恢复到刚开始的1%。《1935年税收法》中将最高税率由59%提高到75%,1964年2月,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年税收法案》,实施减税。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修改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免征额、调整税率级次的范围,美国修订与改革的总趋势是降低税率,都是在考虑了国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做出来的修改,都体现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但在适合国情的条件下我国要不断借鉴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以便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得到更好的完善。
1.2研究目的
我国从1989年征收个人所得税之后,对居民的收入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但随时间变化的同时,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足之处也随着体现出来。国家设立个人所得税,一方面是为了筹集财政支出,保障政府职能运行和促进社会稳定。也调节了个人的收入差距,减少了贫富差距。从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总体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功能已经实现并运行稳定,但促进公平的调节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调节能力,能否实现社会公平进行研究,对个人所得税应税调节效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延安市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调节的效果,分析出造成目前调节效果不显著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便促进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
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理论概述
2.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功能定位
2.1.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现行的税种很多,每个税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如下:
从征税对象看,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各项所得,将纳税人列入征税范围后,才能对其征税,最后的税负承担者是纳税人。
从计税方式看,个人所得税计税方式具有多样性。个人所得税根据所得核算方式不同,计税方式也不同,计税方式有按年计征、按月计征、按次计征。
从计税单位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以人为计税单位。计税时以取得收入的个人为计算单位。
从承担角度看,个人所得税是直接税。个人所得税无法转移和转嫁,直接对纳税人征税,由纳税人自己承担。
从税率的高低看,个人所得税是累进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越低,适用的税率越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
从税率的性质看,个人所得税是综合税。税率是根据纳税人的所得来源划分的,个人所得的取得来源渠道众多,决定了个人所得税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所以,个人所得税属于综合税。
从税率的作用看,个人所得税是公平税。个人所得税以纳税人所得多少为标准,个人所得越少,税率越低;个人所得越多,税率越高。
2.1.2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
第一,征收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功能。个人所得税是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对纳税人的所得直接纳税的税款,纳税人的税负不易转移,因此征收个人所得税,可以有效的调节收入差距,缓减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使居民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征收个人所得税具有增加财政收入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个人所得税率在上升,税额也在增加,使得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