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问题研究(附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收益的披露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在2009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解释》,并对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进行了说明。3年后于2012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征求意见稿,第一次给出综合收益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实践的增加,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在此之前许多前辈涉足其他综合收益披露这个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此借助前辈门的成果来进一步探讨我国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上有关其他综合收益的数据等相关信息,并对我国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研究方法 1
1.3其他综合收益相关理论概述 1
1.4其他综合收益相关文献 2
1.4.1国外研究现状 2
1.4.2国内研究现状 3
2.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现状分析. 4
2.1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金额分析 4
2.2其他综合收益披露企业的数量分析 5
3.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3.1报表或附注数据间勾稽关系不平衡 7
3.1.1报表间勾稽关系不平衡 7
3.1.2附注金额与报表金额不一致 9
3.2附注中明细内容披露不符合规定 10
3.3多计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11
4.对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合理化建议 13
4.1制定专门的综合收益及其他综合收益准则 13
4.1.1明确其他综合收益的内涵及判定标准 13
4.1.2明确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 14
4.2改进其他综合收益的日常核算 15
4.3加强宣传教育,培养从业人员综合收益观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准则制度,就是为了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收益报告的模式,更好地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众多前辈就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信息的相关问题。
通过参考前辈们所得出的结论与从上市公司披露其他综合收益信息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的认定标准还有混淆之处,还有就是企业对其他综合收益信息不够重视等原因,使得上市公司在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建议。
1.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有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在相关基础理论中,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的研究,为论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2)历史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通过纵向的动态分析和横向的静态比较,探究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动因,发展历程,环境支持和环境约束,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1.3其他综合收益相关理论概述
我国财政部在2009年6月印发了财会[2009] 8号文件,正式将“综合收益”概念引入我国。据了解该文件要求企业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目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项目,并且对其他综合收益及综合收益做出了如下说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从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还未对其他综合收益给出明确的定义,而我国在2009年12月颁布的财会[2009]16号文件中,也只是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与披露格式做出了调整。直到2012年,我国财政部才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而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由此可见,我国会计准则中对综合收益及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解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是基本一致的。虽然美国会计准则并未直接给出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但通过其对综合收益的解读,仍可以归纳出它们对其他综合收益看法的相同之处,即其他综合收益:(1)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2)与业主之间的交易无关;(3)当期己经发生但根据实现原则不能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净资产变动。
1.4其他综合收益相关文献
1.4.1国外研究现状
Ball和Brown(1968),Beave(1968)他们分别采用关联研究方法和事件研究方法,得出公司的盈余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这一结论,因此从而证明了会计收益具有信息含量。
Ohlson(1995)、Ohlson和Feltham(1995)他们通过建立模型将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市场价值与现在的会计盈余、权益的账面价值及股利等要素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基于干净盈余的公司价值理论,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收益所体现的干净盈余比传统净利润要更好地反映权益价值。
Dhaliwa(1999)在对综合收益、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对股票回报和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中指出,相比较传统净利润的列报方式,FASB130提出的既没有与市场收益有更强的想换性的综合收益列报,同时也没有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
1.4.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最早对综合收益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葛家澍,他在文章中详细而系统的介绍了英国ASB、美国FASB以及IASC有关综合收益报告的准则,并且从多方面证明了关于企业财务业绩报表改革的总思路则是一致的。
毛志宏、冉丹和季丰(2012)三位则是通过以沪深两市以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效果。结果发现:近三年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列报的金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都存在着报表间数据勾稽关系错误、漏填或错报综合收益总额项目的金额、没有在附注中充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内容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同时,混淆权益性交易事项和其他综合收益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赵自强等(2009)利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对比新准则实施前后综合收益项目与股价收益率的价值相关性,发现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汤小娟和王蕾(2009)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综合收益与净利润的信息含量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低于传统的净利润指标。欧阳爱平和刘仑(2010)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每股综合收益和每股净利润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综合收益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较低,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净利润的关注程度要高于综合收益。
2.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现状分析.
2.1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金额分析
2012年至2015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合并利润表中所披露的金额,其中包括“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净利润”项目、“综合收益总额”项目。
20122015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情况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研究方法 1
1.3其他综合收益相关理论概述 1
1.4其他综合收益相关文献 2
1.4.1国外研究现状 2
1.4.2国内研究现状 3
2.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现状分析. 4
2.1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金额分析 4
2.2其他综合收益披露企业的数量分析 5
3.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3.1报表或附注数据间勾稽关系不平衡 7
3.1.1报表间勾稽关系不平衡 7
3.1.2附注金额与报表金额不一致 9
3.2附注中明细内容披露不符合规定 10
3.3多计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11
4.对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合理化建议 13
4.1制定专门的综合收益及其他综合收益准则 13
4.1.1明确其他综合收益的内涵及判定标准 13
4.1.2明确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 14
4.2改进其他综合收益的日常核算 15
4.3加强宣传教育,培养从业人员综合收益观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准则制度,就是为了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收益报告的模式,更好地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众多前辈就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信息的相关问题。
通过参考前辈们所得出的结论与从上市公司披露其他综合收益信息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的认定标准还有混淆之处,还有就是企业对其他综合收益信息不够重视等原因,使得上市公司在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建议。
1.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有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在相关基础理论中,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的研究,为论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2)历史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通过纵向的动态分析和横向的静态比较,探究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动因,发展历程,环境支持和环境约束,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1.3其他综合收益相关理论概述
我国财政部在2009年6月印发了财会[2009] 8号文件,正式将“综合收益”概念引入我国。据了解该文件要求企业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目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项目,并且对其他综合收益及综合收益做出了如下说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从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还未对其他综合收益给出明确的定义,而我国在2009年12月颁布的财会[2009]16号文件中,也只是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与披露格式做出了调整。直到2012年,我国财政部才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而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由此可见,我国会计准则中对综合收益及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解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是基本一致的。虽然美国会计准则并未直接给出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但通过其对综合收益的解读,仍可以归纳出它们对其他综合收益看法的相同之处,即其他综合收益:(1)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2)与业主之间的交易无关;(3)当期己经发生但根据实现原则不能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净资产变动。
1.4其他综合收益相关文献
1.4.1国外研究现状
Ball和Brown(1968),Beave(1968)他们分别采用关联研究方法和事件研究方法,得出公司的盈余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这一结论,因此从而证明了会计收益具有信息含量。
Ohlson(1995)、Ohlson和Feltham(1995)他们通过建立模型将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市场价值与现在的会计盈余、权益的账面价值及股利等要素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基于干净盈余的公司价值理论,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收益所体现的干净盈余比传统净利润要更好地反映权益价值。
Dhaliwa(1999)在对综合收益、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对股票回报和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中指出,相比较传统净利润的列报方式,FASB130提出的既没有与市场收益有更强的想换性的综合收益列报,同时也没有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
1.4.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最早对综合收益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葛家澍,他在文章中详细而系统的介绍了英国ASB、美国FASB以及IASC有关综合收益报告的准则,并且从多方面证明了关于企业财务业绩报表改革的总思路则是一致的。
毛志宏、冉丹和季丰(2012)三位则是通过以沪深两市以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效果。结果发现:近三年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列报的金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都存在着报表间数据勾稽关系错误、漏填或错报综合收益总额项目的金额、没有在附注中充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内容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同时,混淆权益性交易事项和其他综合收益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赵自强等(2009)利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对比新准则实施前后综合收益项目与股价收益率的价值相关性,发现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汤小娟和王蕾(2009)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综合收益与净利润的信息含量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低于传统的净利润指标。欧阳爱平和刘仑(2010)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每股综合收益和每股净利润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综合收益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较低,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净利润的关注程度要高于综合收益。
2.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现状分析.
2.1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金额分析
2012年至2015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合并利润表中所披露的金额,其中包括“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净利润”项目、“综合收益总额”项目。
20122015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