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采访技巧研究以邹城台关注民生

目 录
前 言 1
一、 出镜记者和《关注民生》节目简介 1
(一) 什么是出镜记者 1
(二) 邹城电视台《关注民生》节目简介 1
二、 从《关注民生》角度分析出镜记者应有的准备 2
(一)受访前的准备 2
(二)采访准备的内容 3
三、出镜记者采访技巧研究——以《关注民生》为例 4
(一)采访的时机以及场合的选择 4
(二)提问的基础要求 5
(三)善于观察和倾听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 言
目前,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顺利进行采访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法律观念的深人人心,人民群众普遍更加在意个人的隐私权和形象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恐惧和抵触镜头、话筒,不愿意接受采访,加之网络信息无孔不入,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投入应用,让广大群众对画面、采访内容、知识的应用等有了较为严格的衡量标准及要求。高新媒体设备和仪器的介入,使新闻记者面临操作上的巨大挑战。
出镜记者和《关注民生》栏目简介
(一)什么是出镜记者
出镜记者简单来说就是既能用摄像机清晰的报告现场情况,又能用自己的声音对现场的情况作出报道、评述的新闻工作者。
按照出镜记者接受的任务和被派往的地区来分,又可以分为特派记者,特约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机动记者等类型。
顾名思义,特派记者就是因特别采访任务而接受派遣的记者,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接到特派被派往成都采访的记者蒋林,就因为在地震中的紧急播报而被大家熟知。特约记者不同于特派记者,他们的地位比较特殊,特约记者是指那些应约给媒体提供新闻的人,采访任务比普通的出镜记者更加重要,更加有特色,如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哈桑阿巴斯,本身不具备记者基本素养,也不会写采访稿件,但是由于他工作、生活在叙利亚,随着战事的焦灼,他的重要作用就显现了出来,再加上他魔性的新闻播报,收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地方记者和驻外记者一般是指被派往某地区的常驻记者,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加强记者和派驻地的联系,及时反映当地情况,比如在巴西的勇闯毒贩老巢采访的央视记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体提供新闻的人,采访任务比普通的出镜记者更加重要,更加有特色,如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哈桑阿巴斯,本身不具备记者基本素养,也不会写采访稿件,但是由于他工作、生活在叙利亚,随着战事的焦灼,他的重要作用就显现了出来,再加上他魔性的新闻播报,收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地方记者和驻外记者一般是指被派往某地区的常驻记者,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加强记者和派驻地的联系,及时反映当地情况,比如在巴西的勇闯毒贩老巢采访的央视记者刘晓骞。机动记者则不同于地方记者,他们不常驻某一个地方,采访任务也不固定,一般的情况下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他们有点像特派记者,往往是为了完成某一项采访任务,或为采访某些突发事件、直接接受派遣和调动。
本文中讲的出镜记者就是机动记者。
(二)邹城电视台《关注民生》栏目简介
邹城电视台《关注民生》节目是邹城电视台的品牌主打栏目,该节目立足民生发展,从乡镇小事出发,报道邹城基础建筑,是邹城市发展扶持基层建设的重要窗口,起到上传下达的中转站作用,对上提交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帮助广大市民表情达意,对下传达市委市政府的最新政策,帮助回答市民提出的问题,还帮助解决不公平的事,曝光隐藏在暗中的不光彩的事。
《关注民生》节目有着强大的主持人和记者阵容,主持人方面,有郑鹏、徐凡等老牌主持,还有杨帆、黄绅、张娜等新晋主持人,新老结合,既保持了传统,又推陈出新,记者方面,有郑滨、孔峰、魏娜、付丹等一系列既有想法,基本功又出众的记者,同时还有张宁、宋志方、胡松梅等资深的媒体人,是邹城电视台仅次于《新闻联播》的媒体团队。
二、从《关注民生》角度分析出镜记者应有的准备
(一)受访前的准备
记者要在短时间内认识采访对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丰富而复杂,记者采访新闻既要客观、真实、准确,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选取精巧的采访角度,没有事先的充分准备,短时间内达到采访目的是很难完成的。
1.明确报道思想,找准采访突破口
“许多时候,记者得到某个新闻线索是简略的、粗糙的,新闻主题是什么,怎样去进行深入的采访,从哪里入口、采访哪些方面、把那些侧面作为采访重点,心里并没有底。此时,充分的准备可以帮助记者明确报道思想,进而找准采访的重点和突破口。”
邹城台《关注民生》的记者孔峰就曾接到过这样的采访任务,去采访泰山玻纤邹城有限公司工人赵娜,只给了一个人名,没有明确采访的内容,也没有采访的方向,孔峰接到任务后,没有盲目的去采访,而是联系实际,又跟受访者交流,最终将采访的主题定在了生产效率方面,从而提高了采访效率,深挖了一名普通工人在岗位上的不普通经历。
2.认识采访对象,缩短双方距离
记者每天面多的采访对象,并不都是自己熟悉的,绝大多数对自己来说都是陌生的。陌生的人之间如何很快变得熟悉起来?这对记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闻采访是一个记者雨采访对象互动的过程。互动就是交流,交流的前提是熟悉,要熟悉就必须事先初步认识和了解对方。事先认识和了解对方,就能在采访时一下子缩短双方之间的距离,产生一见如故之感。不然,对对方一无所知,尽问一些让对方难堪的话,就可能在交谈中因话不投机而使采访受阻。
邹城台的记者田卓群有一次采访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张家声老先生的时候,刚开始老先生只是礼节性的回答几个问题,到后来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因为他当时已经具体问到:“在您从艺的几十年中,演出的风格有过什么样额变化?这些是不是跟时代的背景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您是怎么应对这种变换的?”采访结束后张老赞扬的说到:你和其他的记者不一样,别的记者都一直在问我:“您对表演有什么看法?”“您来到这里有没有什么感想?”而你是真正问到了我的心里。
3.熟悉采访领域,减少盲目和失误
记者的采访领域很宽,并不是每次接触的领域自己都熟悉,这就要求记者采访之前对要采访的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懂的那个领域的最常用的术语,懂的那个领域的一般运行规则,这样才能弄清那个领域的问题,提问题才可能提的准。现在新闻单位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就是把记者在大学所学专业与所跑战线结合起来。比如学经济的就去跑经济,学法律的就跑公检法,学政治学的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3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