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节目《杨澜访谈录》主持人提问艺术研究

目 录
前言 - 1 -
一、杨澜访谈录概述 - 1 -
二、提问特点 - 2 -
(一)提问句式多样化 - 2 -
(二)句式成分有省略 - 4 -
三、杨澜的提问技巧 - 5 -
(一)重视文化语境,善于引导嘉宾 - 5 -
(二)提问句式多样,提问直击要害 - 6 -
(三)词汇丰富多彩,巧用排比语句 - 7 -
结论 - 8 -
参考文献 - 9 -
致 谢 - 9 -
前言
上海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作为我国现阶段电视新闻人物专访节目最高水平的代表,我们应该对杨澜在访问嘉宾时采用的提问技巧进行研究,透过使用看似简单的问答形式,挖掘出深层次的、有意义的信息。通过捕捉其外在表现背后每一个与此呼应的内在素质,并将这一素质尽量具体化,力求呈现出关于电视人物专访节目实践表现的理性的、具体可感的、宜于操作的参照体系。
在研究此课题中,进一步分析理解提问在访谈中的重要地位,它关系到访谈的成功与否。只有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引出对方精彩的回答,得到所需要的内容。“访问不难,发问实难”,一定要在提问的层面多下功夫。同时,对于主持人来说,还要努力找到自己的提问特色,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许多提问的技巧,实际上显示出主持人的风格面貌。主持人是不是吸引人、有魅力,也体现在这些提问技巧上。
本次论文着重研究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提问的技巧,结合主持人杨澜与嘉宾问答经典案例,对提问的技巧、句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力求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电视工作者进行访谈节目的制作提供全新的思路。
一、杨澜访谈录概述
《杨澜访谈录》的成功离不开主持人杨澜的贡献,她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精彩的表现深受观众喜爱。她1990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美语言学专业毕业后,就到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和知名主持人赵忠祥共同主持《正大综艺》。在此期间,她荣获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殊荣。在1994年,她毅然决定离开央视,到美国求学。留学期间,她在学业上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被授予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学位。回国后,她选择了凤凰卫视中文台。然后,她在主持界得到肯定的时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澜的贡献,她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精彩的表现深受观众喜爱。她1990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美语言学专业毕业后,就到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和知名主持人赵忠祥共同主持《正大综艺》。在此期间,她荣获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殊荣。在1994年,她毅然决定离开央视,到美国求学。留学期间,她在学业上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被授予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学位。回国后,她选择了凤凰卫视中文台。然后,她在主持界得到肯定的时候,她突然要从商。2001年6月,《杨澜访谈录》问世,这档节目邀请的嘉宾是来自全球知名人士,一经推出获得了强烈地反响。
《杨澜访谈录》这个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它是由阳光卫视推出的,走在国内电视访谈节目的前沿。[]截止到目前,它已经有16年的经历了,访问了超过600位嘉宾了,它的每一期节目邀请的嘉宾都非常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一次特邀的是王光美女士,她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之后有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奥尔布赖特、台北市长马英九、索尼公司董事长出井伸之、著名艺术家林怀民和小泽征尔以及航天英雄杨利伟等。[]这些人均是国家领导人或者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在节目中涉及的话题也方方面面,小到嘉宾的工作和生活,大到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等,不仅对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还注重从历史角度来看问题,把问题分析地很透彻,传递了有价值的思想。主持人杨澜与嘉宾的交谈很随意,能够做到轻松自如,让嘉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她不会一上来就谈论大的方面,而是从嘉宾的经历谈起,给人一种亲切感,从而能够放松下来,然后循序渐进,把嘉宾引入节目中心,最后升华,引出节目主要传递的价值。这个节目把世界各地的名人聚焦在一起,突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力争把名人的人格魅力和价值观呈现给观众。这个节目广受好评,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档节目也是杨澜投身商业活动的代表作,不仅仅作为主持人她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商人而言,她也是成功的。杨澜是成功女性的杰出代表。
这档节目受众范围广,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在国内有远远高于一亿五千万的受众,在世界上的受众人数高达三亿多。该节目一经推出,收视率非常喜人,在国内和国外广受赞誉。
二、提问特点
(一)提问句式多样化
1、连用疑问句
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杨澜在与嘉宾对话的时候,非常喜欢先用特殊疑问句,然后紧接着使用一般疑问句,这样就把问题缩小化,让问题更有针对性,从而能够达到主持人提问的目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在与印度商业成功人士精英卢英德的问答中,她就是这样使用的。
杨澜:您在中国的扩张方式是什么?是直接投资,还是兼并呢?
卢英德:主要的战略是直接投资。
《杨澜访谈录卢英德:身披纱丽的商界传奇》
这期采访在当时百事可乐公司想要在我国实施战略扩张的背景下进行,主持人杨澜首先使用了特殊疑问句,可见这个问题涵盖的面太广了,且这个问题很大。这样的情况下,会让嘉宾回答起来没有方向,或者她的回答不是节目预期想要达到的。在此,主持人特别恰到好处地使用了一般疑问句,让这个问题缩小化,这问出了观众的心声,还有一点很重要,这样也和下面的内容遥相呼应,也就是巧妙地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让前后内容连接很顺畅。
2、陈述句
在节目中杨澜不仅仅是用上述提到的疑问句,还会用到陈述句,却表达了疑问句的意思。这个用法比较经典的是,她在和范思哲对话的时候用到的,她是走在全球时尚的前沿,是时尚的领先者,在节目中提到她哥哥离世时,给她在时装发布会的影响,杨澜就用了这样的形式,很平稳,重视对方的感受,不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情绪。
杨澜:您哥哥去世后,在第一时装发布会最后那一刻我想您的情绪是十分激动吧?
范思哲:是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40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