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解说员职业素养探析

目 录
ABSTRACT
一、体育解说及体育解说员的发展 1
(一)体育解说概念 1
(二) 体育解说员的发展 1
二、体育解说员对比分析 4
(一)解说门事件层出不穷——以“黄健翔解说门”为例 4
(二)大众认同的优秀解说员——以张斌为例 5
三、体育解说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4
(一)体育解说中存在的问题 4
(二)如何避免解说门事件的发生 7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体育解说及体育解说员的发展
(一)体育解说概念
什么是体育解说
从工作性质来看,体育解说就是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体育比赛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具有实时性的显著特征。“体育解说,是用详细的语言来描述群体文化,有效融入个人情感,并非为某一参赛方喝彩。”在对赛事进行解说过程中,解说员往往会掺杂个人情感态度,从不同视角对赛事进行分析,语言中流露出自己的立场。但值得肯定的是,体育解说是一种历史性语境的产物,解说员的语言站位不能以个体意志为出发点,而要顺应宏观社会文化。
体育解说,属于播音活动范畴,在体育比赛过程中对比赛情况进行介绍的播音活动,向解说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思维敏捷,有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在第一时间内对赛事进行介绍、评论。讲解活动中,解说员往往承担着以下几方面工作任务:观众不清楚体育比赛的具体进程,由体育解说员为观众解释清楚;观众不了解比赛的具体规则,由体育解说员为观众介绍;观众不了解比赛进程的战术套路,由体育解说员为观众解释;观众不清楚体育比赛的内在意义和内涵,由体育解说员进行评论;观众不了解体育比赛的魅力,体育解说员为他们烘托。
体育解说员的发展
1、体育解说员的发展历程
(1)旧中国的广播体育解说员
1993年6月,青岛市为第十七届华北运动大会建立了民众教育馆广播电台,大会中,国术报告员纪雨人、田径报告员张贻先,韩冠渊等人报告了比赛经过,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实况比赛解说员。幽默派体育解说员的创始者是罗遇唐,在1934年的第18届北方体育大会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托。
体育解说员的发展
1、体育解说员的发展历程
(1)旧中国的广播体育解说员
1993年6月,青岛市为第十七届华北运动大会建立了民众教育馆广播电台,大会中,国术报告员纪雨人、田径报告员张贻先,韩冠渊等人报告了比赛经过,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实况比赛解说员。幽默派体育解说员的创始者是罗遇唐,在1934年的第18届北方体育大会上,以新式的解说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6年,我国足球队参加了第一场友谊赛,当时由上海广播电台承担了转播任务,翟洪仁的精彩解说使人领略了足球专家的风采。此后,有体育解说的体育赛事广播逐渐成为新的风向标。
(2)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和电视体育解说员
以上世纪60年代为分水岭,自此以后,我国体育评论逐渐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每十年间,就会涌现出新一代评论员,截止到目前为止,体育评论员共经历了六代发展。
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体育评论员出现,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之、陈述二位。1951年,在苏联与上海联队的男篮比赛活动中,他们二人负责解说,一鸣惊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张之是一名职业播音员,曾经评论过国庆节阅兵、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并且张之热衷于篮球运动,所以关于篮球的一些战术技巧方面的问题比较清晰。而陈述是一个演员,他的评论风格十分幽默的,善于烘托气氛,在当时没有电视转播的条件下,也能够使受众产生一种在现场的感觉。在讲解的过程中,张之着重于战术分析,陈述重点放在渲染氛围上,配合默契,深受受众的喜爱。
第二代体育评论员首次出现在70年代,体育评论员宋世雄最具代表性。进入80年代,体育解说行业中出现了第三代评论员,在这一时期中,当女排姑娘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越来越多的人为体育魅力所折服,体育评论员也得到了快速成长,此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评论员,韩乔生、孙正平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步入90年代,第四代体育评论员使人们眼前一亮。第四代评论员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历较高,他们不仅掌握了精湛的体育专业知识,在体育、新闻等专业也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在他们的努力下,体育电视逐渐步入专业化发展轨道。2000年,央视成功组织“体育评论员大赛”,此项活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打造了第五代体育评论员,这意味着我国体育解说取得了专业化发展。相对而言,第五代评论员综合能力更强,他们将数据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领军人物。2004-200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办的“谁将解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第六代体育评论员初出茅庐。经过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界杯的考验,我国的体育评论事业日趋成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评论员,与第五代评论员相比,他们身上体现出更高、更强的专业化特征,并形成了不同的主持风格,使体育解说事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我国早期对体育解说的研究
从我国学者对体育解说进行研究的情况来看,劳骥开创了国内研究的先河,他通过自己的论文对体育运动、体育解说等进行了详细诠释,以田径游泳解说为重点展开探讨。自此以后,该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学者注意,但从整体研究情况来看,不够系统。
我国体育评论员发表在1998年第五期《南方电视学刊》的《新时代体育节目解说之我见》中,认为体育评论员“一半专家加一半球迷”。为此,马国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个优秀的体育评论家,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体育专业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要从内心深处热爱体育事业,使观众受到感染。”
二、体育解说员对比分析
(一)解说门事件层出不穷——以“黄健翔解说门”为例
1994年,黄健翔来到央视体育部工作,开始了他在央视体育解说的生涯。
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吸引了无数球迷的目光,在意大利与澳大利亚的比赛中,黄健翔给观众带来这样的解说:
“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啦!格罗索立功啦!不要给澳大利亚人任何的机会!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的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托蒂!托蒂面对这个点球。他面对的是全世界意大利球迷的目光,和期待!球进啦!比赛结束啦!意大利队获得了胜利!淘汰了澳大利亚队!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队面前!伟大的意大利!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
“不负全意大利人的期望,这个点球是一个绝对理论上的决杀,绝对的死角。意大利队进入了八强!胜利属于意大利,属于格罗索,属于卡纳瓦罗,属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3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