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褪黑素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和降低镉的吸收来提高小白菜对镉的耐性

本文采用室内水培的试验方法,研究外源褪黑素对镉胁迫下上海青小白菜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此探讨外源褪黑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小白菜对镉的耐性。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对镉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外源褪黑素能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和降低镉的吸收来提高小白菜对镉的耐性。当镉浓度为 20 μmol·L-1 时,添加100 μmol·L-1褪黑素,通过测量相关指标和数据处理,与单独用镉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可以发现褪黑素增强了镉胁迫下小白菜SOD,POD,CAT,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了光合色素的含量,减少了小白菜植

多菌灵降解菌株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采集长期施用多菌灵的土壤,从中分离出一株能够有效降解多菌灵的菌株D3。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3鉴定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sp.)并对菌株D3进行生长和降解特性研究。菌株D3能够利用多菌灵做为唯一碳氮源生长,且在72 h内将50 mg?L-1的多菌灵几乎全部降解。菌株D3生长的最适pH为6.0-7.0,最适NaCl浓度为0-5g?L-1,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有机氮源为蛋白胨,无机氮源为KNO3,具有多粘菌素B和克林霉素抗性。使用响应面法对菌株降解多菌灵

植物特有的rab5同源基因在水稻抗盐中的机理研究

土壤盐渍化会影响作物质量和产量,并会限制农业发展。本文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报道,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初步研究了参与囊泡运输的RAB5小G蛋白与水稻抗盐机制之间存在的联系。结果表明,RAB5b作为囊泡运输过程中的调节因子,在盐胁迫下,其组成型激活态的过表达可以维持Na+/H+反向转运子(NHX1)定位于液泡膜上;而NHX1可以将存在于细胞质内的高浓度Na+泵入液泡内存储起来,即区室化,从而增强植株的耐盐性、减少了高浓度盐离子对细胞器和酶类的伤害。本文为通过遗传手段培育耐盐作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及

氨基酸液态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氨基酸液态有机肥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有机肥且具有金属吸附、螯合、络合等能力,应用于研究有机肥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施加不同浓度、处理不同天数研究有机肥对氯化钙提取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液态有机肥通过改变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氯化钙提取态锌、铜等的含量。较之纯水对照组,小麦的生长发育增长明显,表明该有机肥可以提供更多营养物质,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还能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水稻不育突变体f287的图位克隆及功能预测

通过对宁粳4号进行甲磺酸乙酯(EMS)诱变,得到一隐性雄性不育突变体f287。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无法正常结实,稻壳为绿色,花药弱小发白。经I2-KI花粉染色后也未能观察到染色花粉粒。利用不育突变体f287与dular杂交所得的F2群体中的169个隐性极端个体,将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9条染色体长臂的E19-10和P13-5分子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为307kb,在该定位区间内没有报导过的不育基因。推测该不育基因是新的不育基因,调控水稻花粉的早期发育。本研究为该不育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

水稻响应镉胁迫转录因子(osnac300)功能研究(附件)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OsNAC300是否参与水稻响应镉(Cadmium, Cd)胁迫应答。以20天苗龄的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我们用0、0.5、5和50 μM四种浓度镉处理3天,并测定水稻的生长指标和镉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OsNAC300的水稻幼苗的生长速度更快,生物量更大,但耐镉性及镉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又以OsNAC300p:GUS转基因水稻胚根为材料,我们使用加镉和不加镉条件处理24小时,然后进行GUS染色和体视显微镜拍照。GUS染色结果显示镉胁迫会显著诱导根中OsNAC30

水稻耐盐基因mybc与泛素e3连接酶(osmsrfp)互作验证及功能的初步探究

植物因其固定不动的特性比动物更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盐害、水分和温度已成为全球作物的三大环境危害因素。水稻中的HKT转运体/离子通道家族在Na+耐受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2]。前期研究发现一类新的MYB-CC类转录因子(命名为OsMYBc)可以和OsHKT1;1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发挥正调控作用。为进一步完善调控网络,前期研究中利用酵母双杂系统,以MYBc N端肽段为钓饵蛋白筛选到与OsMYBc互作的蛋白RING型泛素E3连接酶,将其命名为OsMSRFP(Oryza sativa MYBc-Stress

水稻黄叶突变体的生理分析与基因定位

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水稻(Oryza sativa L.)苗期叶色失绿是水稻中一种较常见的重要突变性状,叶色变异是高等植物中突变频率较高且易于鉴定的突变性状。本实验以60Co-γ辐射诱变的日本晴突变体库中筛选到的水稻黄叶突变体yl1为实验材料,对其苗期、抽穗期的表型进行观察比较,并在其成熟期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量;同时对突变体yl1的叶绿素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元素含量进行测量对比。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上InDel标记SH111和SH112之间725

滨州地区内陆盐碱地盐生植物资源及其土壤盐分调查

多数盐碱区地下水矿化度高,水位高,地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分随水移动到地表并产生积聚,从而形成了难以根治的盐碱地。我国山东省滨州地区盐碱地众多,并且盐碱化程度较高,耐盐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具有典型性。对当地盐碱地及适生植物进行研究,可为当地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并为抗逆基因的研究提供材料。本课题针对滨州地区盐碱地开展了土壤采集化验以及植物考察鉴定,获得了该地区的土壤盐分数据以及植物名录,并对两者的联系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山东省滨州地区被统计到盐碱地适生植物共有20科37属42种,其中禾本科及藜科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修复成了国内外研究热点。生物炭是一种良好的钝化剂,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土壤固化实验探究生物炭用于土壤Cd污染修复的实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和有机质的变化较明显,而水解氮无明显变化。Cd的形态从酸可提取态想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减少了Cd的生物毒性。土壤酶的活性随着生物炭的增加而提高。所以生物炭能显著的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以作为优良的土壤钝化剂,且秸秆炭的修复效果比污泥炭好。通过本研究,为生

盐胁迫对两种油菜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内源性硫化氢代谢和氧化损伤影响的初步研究

硫化氢(H2S)是一种新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可以增强植物耐盐胁迫的能力,但尚不明确其具体的作用机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CP3508、J4375及其杂交子代F1的油菜幼苗为材料。结果表明在100 mM 氯化钠溶液盐胁迫下亲本和杂交后代中硫化氢含量上升;亲本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活性均上升,而子代中活性变化不明显;两种亲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杂交后代F1则几乎不受影响。在该项研究中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和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活性关联不大,特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