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的表达量关系
核仁小分子RNA(small nucleolar RNA, snoRNAs)是一类负责调控核糖体RNA(rRNA)转录后成熟的短的非编码RNA(ncRNA)。根据其结构和主要功能将核仁小分子RNA分成三个家族C / D box snoRNAs(SNORD)、H / ACA box snoRNAs(SNORA)和small Cajal body-specific RNAs(SCARNA),SNORD的主要功能为指导rRNA特定位点上的核糖残基的2-羟基基团添加甲基(2-O-甲基化),SNORA负责在rRNA的特定位点上将尿苷异构化为假尿苷(假尿苷化),而SCARNA指导RNA聚合酶II转录剪接体RNA U1、U2、U4、U5和U12的修饰(甲基化和假尿苷化)。人源snoRNAs中,SNORD有355种,SNORA有182种,SCARNA有27种,共564种。每个snoRNAs 自己的宿主基因,在不同组织的不同细胞中,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的表达值存在差异。从GEO DateSets数据库中搜集到的13个细胞系的非编码RNA及其基因表达量的数据中筛选出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的表达量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到snoRNAs与其宿主基因表达量的关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4
1.1实验材料 4
1.1.1实验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网址4
1.1.2数据分析软件4
1.2实验方法4
1.2.1实验步骤4
1.2.2GEO中数据测定方法4
2结果与分析5
2.1实验结果5
2.1.1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信息统计 5
2.1.2不同细胞系内基因表达量和ncRNA的表达量的统计5
2.1.3 13个细胞系内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6
2.2实验分析7
3讨论7
3.1实验意义与展望7
3.2实验收获8
致谢8
参考文献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15
表16
表26
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的表达量关系
引言
引言
核仁小分子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s)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 RNA,代谢稳定,且多富集于核仁。典型的 snoRNAs 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分子大小约为60-400 nt;具有类似核仁提取物的性质(抗盐性);snoRNAs 分子具有多种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保守序列元件;需要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体(ribonucleoprotein paricles, snoRNP),并以此形式存在和行使功能。根据其结构和主要功能将核仁小分子RNA分成三个家族:C / D box snoRNAs(SNORD)、H / ACA box snoRNAs(SNORA)和small Cajal bodyspecific RNAs(SCARNA),SNORD的主要功能为指导rRNA特定位点上的核糖残基的2羟基基团添加甲基(2O甲基化),SNORA负责在rRNA的特定位点上将尿苷异构化为假尿苷(假尿苷化)[2],而SCARNA指导RNA聚合酶II转录剪接体RNA U1、U2、U4、U5和U12的修饰(甲基化和假尿苷化)[3]。snoRNAs指导的核苷酸修饰是非常保守的,在古生菌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4]。
结构较为保守的SNORD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被鉴定出来[5],SNORD含有C盒(RUGAUGA,R代表嘌呤)和D盒(CUGA),通常以双份(C盒和D盒)形式存在,两个与RNA靶标杂交的反义框,SNORD碱基对的5和3末端形成最终的SNORD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中的茎[6]。SNORDs通过与snoRNP前体中的蛋白质结合而避免降解,其中茎末端形成双链RNA茎,其保护免受外切核酸酶影响。蛋白质组学研究破译了人类U3 snoRNAs的snoRNP组装途径[7],由RUVBL1和RUVBL2(具有DNA依赖性ATP酶和DNA解旋酶活性并且属于与不同细胞活性(AAA +)蛋白质家族相关的ATP酶的蛋白质)两个亚基组成的六复合体加上PIH1D1(与Hsp90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和RPAP3(与Hsp90相关的含TPR蛋白质)组成R2TP复合体,像分子伴侣一样起作用,允许在蛋白质和snoRNAs之间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ATP、NHP2L1(一种小核核糖核蛋白)、NUFIP(含有C2H2锌指基元和核定位信号的核RNA结合蛋白)、ZNHIT3(HIT型锌指蛋白)以及NOP58(一种核糖核蛋白)结合,释放出PIH1D1和RPAP3。这种蛋白质复合物与SNORD和甲基转移酶结合,除去ZNHIT3。 在进一步的成熟步骤中,另一分子的甲基转移酶以及NOP56(一种核糖核蛋白)进入复合物,除去衔接子ZNHIT6(HIT型锌指蛋白)和NUFIP(GATA锌指蛋白),RUVBL1 / 2的卸载导致进一步的重排并产生最终的SNORD复合物(SNORNP)。SNORNP由两个分子NHP2L1和SNORD相互作用形成的RNA扭结结合,一个NOP56和NOP58分子桥接这些结构和两个纤维蛋白分子。这样反义框识别靶RNA中的序列,D或D盒上游的第五个核苷酸被甲基化纤维蛋白 2O甲基化[8],其被正确定位在复合物中。
SNORA的二级结构有被称为“发夹铰链发尾巴”的标志性二级结构[9],其包括与单链区域(铰链)和3末端区域(尾部)连接的两个发夹结构域,其中包含被称为假尿苷化口袋的区域,其中发生底物RNA上的目标尿苷残基的异构化。正如名称所暗示的,SNORA由两个保守的盒基序,盒H基序(ANANNA,N代表任何碱基)和ACA三联体组成。盒子H和ACA三联体分别位于铰链和尾巴区域的发夹附近。事实上,H盒基序代表H / ACA snoRNP相关蛋白的蛋白质识别信号,并且是SNORA稳定性以及功能活性H / ACA snoRNP复合物的生物合成所必需的,SNORA 3末端上游的ACA三联体是SNORA稳定性所必需的。由假尿苷合酶dyskerin(H / ACA snoRNP复合体内负责将尿苷转化为假尿苷的酶)和其他的核心蛋白,包括NOP10(snoRNP复合蛋白)、NHP2(一种核糖核蛋白,与snoRNAs结合)和GAR1,(H / ACA snoRNP假尿苷酰基亚单位)以及 H / ACA snoRNAs的小型ncRNA组成的高度保守的snoRNP复合物在rRNA上的特定位点引导假尿苷的修饰[10]。在每个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上,分别有大约 50 - 100 个的 2O 核糖甲基化和假尿嘧啶化的修饰位点。这些修饰位点都位于成熟核糖体中最保守的重要功能区,特别是肽基转移酶中心和大小亚基结合部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4
1.1实验材料 4
1.1.1实验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网址4
1.1.2数据分析软件4
1.2实验方法4
1.2.1实验步骤4
1.2.2GEO中数据测定方法4
2结果与分析5
2.1实验结果5
2.1.1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信息统计 5
2.1.2不同细胞系内基因表达量和ncRNA的表达量的统计5
2.1.3 13个细胞系内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6
2.2实验分析7
3讨论7
3.1实验意义与展望7
3.2实验收获8
致谢8
参考文献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15
表16
表26
snoRNAs及其宿主基因的表达量关系
引言
引言
核仁小分子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s)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 RNA,代谢稳定,且多富集于核仁。典型的 snoRNAs 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分子大小约为60-400 nt;具有类似核仁提取物的性质(抗盐性);snoRNAs 分子具有多种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保守序列元件;需要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体(ribonucleoprotein paricles, snoRNP),并以此形式存在和行使功能。根据其结构和主要功能将核仁小分子RNA分成三个家族:C / D box snoRNAs(SNORD)、H / ACA box snoRNAs(SNORA)和small Cajal bodyspecific RNAs(SCARNA),SNORD的主要功能为指导rRNA特定位点上的核糖残基的2羟基基团添加甲基(2O甲基化),SNORA负责在rRNA的特定位点上将尿苷异构化为假尿苷(假尿苷化)[2],而SCARNA指导RNA聚合酶II转录剪接体RNA U1、U2、U4、U5和U12的修饰(甲基化和假尿苷化)[3]。snoRNAs指导的核苷酸修饰是非常保守的,在古生菌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4]。
结构较为保守的SNORD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被鉴定出来[5],SNORD含有C盒(RUGAUGA,R代表嘌呤)和D盒(CUGA),通常以双份(C盒和D盒)形式存在,两个与RNA靶标杂交的反义框,SNORD碱基对的5和3末端形成最终的SNORD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中的茎[6]。SNORDs通过与snoRNP前体中的蛋白质结合而避免降解,其中茎末端形成双链RNA茎,其保护免受外切核酸酶影响。蛋白质组学研究破译了人类U3 snoRNAs的snoRNP组装途径[7],由RUVBL1和RUVBL2(具有DNA依赖性ATP酶和DNA解旋酶活性并且属于与不同细胞活性(AAA +)蛋白质家族相关的ATP酶的蛋白质)两个亚基组成的六复合体加上PIH1D1(与Hsp90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和RPAP3(与Hsp90相关的含TPR蛋白质)组成R2TP复合体,像分子伴侣一样起作用,允许在蛋白质和snoRNAs之间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ATP、NHP2L1(一种小核核糖核蛋白)、NUFIP(含有C2H2锌指基元和核定位信号的核RNA结合蛋白)、ZNHIT3(HIT型锌指蛋白)以及NOP58(一种核糖核蛋白)结合,释放出PIH1D1和RPAP3。这种蛋白质复合物与SNORD和甲基转移酶结合,除去ZNHIT3。 在进一步的成熟步骤中,另一分子的甲基转移酶以及NOP56(一种核糖核蛋白)进入复合物,除去衔接子ZNHIT6(HIT型锌指蛋白)和NUFIP(GATA锌指蛋白),RUVBL1 / 2的卸载导致进一步的重排并产生最终的SNORD复合物(SNORNP)。SNORNP由两个分子NHP2L1和SNORD相互作用形成的RNA扭结结合,一个NOP56和NOP58分子桥接这些结构和两个纤维蛋白分子。这样反义框识别靶RNA中的序列,D或D盒上游的第五个核苷酸被甲基化纤维蛋白 2O甲基化[8],其被正确定位在复合物中。
SNORA的二级结构有被称为“发夹铰链发尾巴”的标志性二级结构[9],其包括与单链区域(铰链)和3末端区域(尾部)连接的两个发夹结构域,其中包含被称为假尿苷化口袋的区域,其中发生底物RNA上的目标尿苷残基的异构化。正如名称所暗示的,SNORA由两个保守的盒基序,盒H基序(ANANNA,N代表任何碱基)和ACA三联体组成。盒子H和ACA三联体分别位于铰链和尾巴区域的发夹附近。事实上,H盒基序代表H / ACA snoRNP相关蛋白的蛋白质识别信号,并且是SNORA稳定性以及功能活性H / ACA snoRNP复合物的生物合成所必需的,SNORA 3末端上游的ACA三联体是SNORA稳定性所必需的。由假尿苷合酶dyskerin(H / ACA snoRNP复合体内负责将尿苷转化为假尿苷的酶)和其他的核心蛋白,包括NOP10(snoRNP复合蛋白)、NHP2(一种核糖核蛋白,与snoRNAs结合)和GAR1,(H / ACA snoRNP假尿苷酰基亚单位)以及 H / ACA snoRNAs的小型ncRNA组成的高度保守的snoRNP复合物在rRNA上的特定位点引导假尿苷的修饰[10]。在每个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上,分别有大约 50 - 100 个的 2O 核糖甲基化和假尿嘧啶化的修饰位点。这些修饰位点都位于成熟核糖体中最保守的重要功能区,特别是肽基转移酶中心和大小亚基结合部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