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条件下加洲鲈个体生长差异分析【字数:8738】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人工养殖对加州鲈个体生长差异的影响。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下加州鲈在各月间的体长、体重、生长速度和整齐度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对混合养殖及分级养殖的加州鲈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分级养殖对加州鲈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后期尤其是12月水温降低时,各规格增重率仍高于20%,较混合养殖的8.3%,生长速度明显提高,证明分级养殖对加州鲈的生长速度有显著提高作用。在8月、10月、12月中,小规格鱼苗的增重率61.02%、69.08%、26.47%,较大规格的59.16%、57.01%、23.59%,说明分级养殖提高了小规格品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了大小规格之间的差异。并且分级能够降低大小分化,收鱼时鱼苗体长间的标准差由混合养殖的3.13降低至分级养殖时小规格的2.17及大规格的2.07,提高了鱼群的整齐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目录
1 前言 1
1.1 加州鲈的生物学特性 1
1.2 加州鲈在国内的养殖现状 1
1.2.1 加州鲈的经济价值 1
1.2.2 影响加州鲈生长的主要因素 2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2 材料与方法 4
2.1 实验材料 4
2.2 实验方法 4
2.3 实验管理 5
2.4 采样与分析 6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7
3.1 两年中加州鲈生长情况比较 7
3.2 不同生长期间加州鲈的生长差异比较 8
3.3 不同生长期中加州鲈整齐度的比较 9
4 讨论 12
4.1 养殖密度对加州鲈个体生长差异的影响 12
4.2 分级养殖对加州鲈生长的影响 13
4.2.1 分级养殖对加州鲈生长速度的影响 13
4.2.2 分级养殖对加州鲈整齐度的影响 14
5 小结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前言
1.1 加州鲈的生物学特性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大口黑鲈,属鲈形目、棘臀鱼科,是原产于美洲亚热带的温水性鱼类。加州鲈呈纺锤形,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裂大,为斜裂,超过眼后缘,颌能伸缩,眼珠突出,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眼部灰白色。从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体披细小栉鳞,第一背鳍9根硬棘,第二背鳍12~13根鳍条,臀鳍3根硬棘,1O~12根鳍条,腹鳍1根硬棘,5根鳍条。尾为正尾裂,稍向内凹。侧线完全,口内具绒毛状细齿,有胃和幽门垂,消化道为体长的0.7倍,可食部分约占体重的86%[1]。
在自然条件下,加州鲈常栖息于土壤沙泥质,较为清澈的静水环境。加州鲈生活范围广,在流动水体中都能生存,在南方温暖地区尤为多见。一般活动于中下水层,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加州鲈属于生长速度较快的大型鱼类,人工养殖60~70d 日龄鱼全长可达 14.5~16cm,体重可达 40~50g,当年鱼苗经人工养殖就可达到上市规格,其生长速度与放养密度、饲料、水温、水质、水域类型等有关[2]。加州鲈一二龄时生长迅速,后因生殖成熟生长速度逐年下降[3]。
繁殖期的加州鲈,产卵期一般在 2~7 月,需要水温在18~26℃,江浙沪地区主要产卵期为4月上中旬。加州鲈有营巢护幼习性,在自然水域中,有用水草、石块、沙砾等筑巢,鱼苗长至 3cm 前,雄鱼都会对受精卵进行保护。
1.2 加州鲈在国内的养殖现状
1.2.1 加州鲈的经济价值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我国的渔业发展重心从“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转移,水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国在80年代中期正式引入加州鲈,随后在各地相继进行人工驯化和繁殖。经人工养殖的加州鲈,在含氧量1.5mg/l以上的水中,可在较大温度范围及盐度的水中生长,因其适应性广,生长快,富含丰富蛋白质及脂肪,观赏及食用价值并存,迅速成为国内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4]。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养殖水平达到比较高的水准。由于加州鲈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加上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加州鲈的产业分工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明确划分,产业各个环节的分工已经比较明显,从养殖,贮藏到运输,交易,近几年来加州鲈养殖产量也一直稳步上升,我国加州鲈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0万吨以上,其中,广东省是加州鲈的主养地区,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市场需求、价格、产量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在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下,促进了加州鲈市场的扩展与稳定。
我国北方地区条重大于500克的加州鲈价格在35元/千克左右,即使在2018年后期加州鲈价格随市场饱和有所下降,其价格及收益仍十分可观[5]。现在我国可进行人工养殖的加州鲈品种已经发展至201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白俊杰研究员团队育成新品种大口黑鲈“优鲈3号”。
1.2.2 影响加州鲈生长的主要因素
于加州鲈鱼苗而言,影响其成活率及产量的因素很多。首先,人工养殖野生品种通常会对其进行了适应性的人工选择,以方便大规模地养殖。野生的加州鲈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养殖群体的品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造成了遗传多样性的降低[6]。品种退化在人工养殖中易造成因单一因素的变化导致大量鱼种的死亡,造成损失。最为常见的是由水质引起的霉疾病,死亡率较高,还有寄生虫,如车轮虫引起的鱼苗营养不足,皮肤受损,严重影响鱼苗生长[7]。
饲料的管理是现今加州鲈大规模育种及养殖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养殖户大多以小杂鱼为饲料,饵料的投喂中营养元素的不足或过多,会造成鱼苗消化系统的不同程度损伤,甚至引发疾病和大比例的死亡[8]。大规模养殖中,人工饲料必然逐渐代替天然饲料,其中的蛋白质42%左右,纤维素低于3.5%,脂肪不低于6%,适量地添加维生素,更适宜加州鲈的生长[9]。加州鲈的养殖方式对加州鲈产量及成活率也有影响,现在市面上传统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10]。近年来,为提高加州鲈产量,人工养殖中出现了更为高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及与其他鱼类套养模式,在成活率和收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减少了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1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鱼类的正常生产,增加了病害发生的概率,且病害防治体系尚未健全,对大规模养殖不利。其次,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完善,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且我国渔业养殖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结构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着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加洲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调节性,一方面加洲鲈苗种培育、池塘养殖技术、全价配方饲料等技术已基本突破,另一方面加洲鲈为广大城乡居民所接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