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方法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附件)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本文使用淮安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环境卫星影像数据,结合地形图以及其余统计数据等资料,利用遥感分类体系,淮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耕地,草丛,水系,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六类。将Arcgis软件支持与其他数据相结合,在遥感图像的三个时期进行数据预处理、图像裁剪和图像增强处理,分别得到了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结果表明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2000年林地面积为335.06km^2,到2010年增加到了370.51km^2.增加了10.6%。而建设用地面积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增加了34.04%,增加了444.84km^2。水系、草地、耕地面积大幅度持续减少。草地面积由2000年的204.4km^2,减少到2010年的161.25km^2,共计减少了43.15km^2,减少的比例为21.1%。水系减少的比例为5.9%,耕地减少的比例为5.8%。关键词 淮安市,遥感技术,GIS,土地利用变化
目录
1 引言 4
1.1 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 5
1.2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5
1.2.1 国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5
1.2.2国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6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7
2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介绍 8
2.1 自然环境 8
2.2 人文环境 9
2.3 数据来源 9
2.3.1数据来源 9
2.3.2 数据集建立 10
2.3.3 土地利用数据预处理 11
3 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12
3.1 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分析 12
3.2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动态度 15
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16
4.1 自然因素 16
4.2 人口因素 16
4.3经济因素 17
4.4 政策因素 17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是衡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一个区域土地利用的程度和水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强,使人类活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分析。本课题以江苏省淮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遥感软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和统计21世纪前十年,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分布,为该地区的合理发展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合理决策。
1.1 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体现,它是通过所有人类活动有意图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对土地施加影响而产生的利用方法和利用情况,或者认为土地使用是一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即使用土地的自然属性。或者认为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采取行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开展了农林牧业和城市建设等土地利用活动,出现了耕地,森林,草地,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全球变化的焦点,是自然与人文社科范畴的关键。
1.2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在三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的带领下,尤其是通过“八五”和“九五”期间中国科学院与农业部的多次合作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科研经验,丰富了很多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国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是纷纷向国际水平努力看齐,不断加强对土地利用变化方面的研究,结合国际的相关经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土地利用的驱动力的转化机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工作。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类地区,其中之一是人文和自然力量非常活跃的地区:一方面,它可能是将来某一时间土地利用变化较强的地区,一方面它将成为不久将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土地利用变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深圳,北京,长三角等地区;另一类是形成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资源利用率高的“易受灾地区”。农业和牧区的过渡带,农林的过渡带,农业鱼类的过渡带,森林区,牧区和农业区等地区对干旱和半干旱过渡地区的东北部和榆林地区等土地覆盖变化敏感。此外,还有青藏高原,内陆沙漠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所以中国的很多研究将在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起很大的作用。
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景观、城郊景观、湿地景观、森林景观方面,但对于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且空间格局演变较快的中小型矿业城市研究较少。通过借助 ArcGIS 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软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空间数据库并生成转移矩阵,以达到对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面积转移状态进行全面具体的研究。如乔伟峰等人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概率转移矩阵深入研究了江苏市19992008 年的耕地变化情况;WuPengFei等人以北京市关丹水库为研究区域,根据研究区 19782009 年的地图数据建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并采用ArcGIS软件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而达到对所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估的目的。目前,借助ArcGIS 软件建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作为手段来探究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的探究途径。
王秀兰学者对内蒙古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分析表明: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土地利用变化越快,初步分析和构建了人口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模型。王良建等学者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梧州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梧州市耕地面积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和经济因素。
1.2.2 国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全球性组织和国家在全球环境变化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启动了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项目。至今为止已经实施的计划有:美国全球年变化研究计划与欧洲空间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的高分辨率雷达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和季节植被情况项目;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利用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提出了一套景观格局评价体系;德国安哈尔特州草原通过覆被数据、航拍影像对研究区1953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景观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物种多样性为导致景观结构变化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
目录
1 引言 4
1.1 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 5
1.2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5
1.2.1 国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5
1.2.2国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6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7
2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介绍 8
2.1 自然环境 8
2.2 人文环境 9
2.3 数据来源 9
2.3.1数据来源 9
2.3.2 数据集建立 10
2.3.3 土地利用数据预处理 11
3 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12
3.1 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分析 12
3.2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动态度 15
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16
4.1 自然因素 16
4.2 人口因素 16
4.3经济因素 17
4.4 政策因素 17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是衡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一个区域土地利用的程度和水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强,使人类活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分析。本课题以江苏省淮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遥感软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和统计21世纪前十年,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分布,为该地区的合理发展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合理决策。
1.1 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体现,它是通过所有人类活动有意图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对土地施加影响而产生的利用方法和利用情况,或者认为土地使用是一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即使用土地的自然属性。或者认为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采取行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开展了农林牧业和城市建设等土地利用活动,出现了耕地,森林,草地,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全球变化的焦点,是自然与人文社科范畴的关键。
1.2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在三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的带领下,尤其是通过“八五”和“九五”期间中国科学院与农业部的多次合作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科研经验,丰富了很多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国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是纷纷向国际水平努力看齐,不断加强对土地利用变化方面的研究,结合国际的相关经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土地利用的驱动力的转化机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工作。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类地区,其中之一是人文和自然力量非常活跃的地区:一方面,它可能是将来某一时间土地利用变化较强的地区,一方面它将成为不久将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土地利用变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深圳,北京,长三角等地区;另一类是形成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资源利用率高的“易受灾地区”。农业和牧区的过渡带,农林的过渡带,农业鱼类的过渡带,森林区,牧区和农业区等地区对干旱和半干旱过渡地区的东北部和榆林地区等土地覆盖变化敏感。此外,还有青藏高原,内陆沙漠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所以中国的很多研究将在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起很大的作用。
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景观、城郊景观、湿地景观、森林景观方面,但对于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且空间格局演变较快的中小型矿业城市研究较少。通过借助 ArcGIS 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软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空间数据库并生成转移矩阵,以达到对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面积转移状态进行全面具体的研究。如乔伟峰等人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概率转移矩阵深入研究了江苏市19992008 年的耕地变化情况;WuPengFei等人以北京市关丹水库为研究区域,根据研究区 19782009 年的地图数据建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并采用ArcGIS软件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而达到对所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估的目的。目前,借助ArcGIS 软件建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作为手段来探究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的探究途径。
王秀兰学者对内蒙古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分析表明: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土地利用变化越快,初步分析和构建了人口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模型。王良建等学者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梧州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梧州市耕地面积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和经济因素。
1.2.2 国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全球性组织和国家在全球环境变化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启动了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项目。至今为止已经实施的计划有:美国全球年变化研究计划与欧洲空间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的高分辨率雷达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和季节植被情况项目;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利用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提出了一套景观格局评价体系;德国安哈尔特州草原通过覆被数据、航拍影像对研究区1953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景观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物种多样性为导致景观结构变化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csg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