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四季风景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 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 中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住宅建设以跨越式速度发展。从住区建设现状来看一来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周围开始出现许多新建得规模较大的的居住区。此外,是在对旧城进行的大规模改造的同时,大规模街区的拆迁以及新型住宅、商业区的重建接踵而至。在如此大规模、高速度的开发与改造下,住区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大家对居住区环境的追求,已从一开始仅关注住区内部的环境,延展到关注外部的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从对生理必要需求的满足,逐渐向心理与文化发展领域的层次演变。关键词 住区,住区发展,环境建设,活动空间
目 录
1 引言 1
2 概述1
3 规划设计依据1
4 区位与现状概况2
4.1 区位分析3
4.2 地理环境3
5 规划范围与要求3
5.1 范围分析3
5.2 设计要求3
6 规划设计原则3
7 总体构思4
8 总平面布置4
8.1 规划用地布局4
8.2 住宅布局4
8.3 规划路网布局5
8.4 规划建筑布局5
9 道路交通5
9.1 对外交通及出入口5
9.2 道路系统及分级5
9.3 静态交通5
10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5
10.1 景观系统5
10.2 绿地系统6
11 经济技术指标6
结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9
引言
新的世纪,新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承载其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与空间载体,住区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住区环境的设计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住区环境,可以促成、引导、影响居民的行为活动。同时,这些行为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优化环境。也正是因为各种居住行为的存在与发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住区环境才变得生动有趣,才有了意义,而建筑师将以普通居住者与专业设计者的双重身分来感受、理解这种新的变化与要求,也有责任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创造生活、创造生活的空间。
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区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论住区环境是好还是坏都将直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伴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方面期盼的持续升高,打造出一个个性化的居住生活环境俨然已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并具备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概述
淮安坐落于我国江苏省的中部偏北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被评为苏北重要的中心发展城市。淮安市途径京杭运河、古淮河,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作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的洪泽洪,不哺育了淮安的人文,滋养着生息。
规划地块位于淮安市生态新城高铁新区,为其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编号为B075的地块。基地东至汇景南路,西至白果路,南至广州路,北至蔡南路。规划地块总面积约为9.75公顷,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7栋,其中小高层33栋,多层24栋。会所一个,幼人儿园一所,并配有物业管理中心,其中小区北部以及西北、东北部分别布置了底层商业。
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2016年修改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
5、《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
6、《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7、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4 区位与现状概况
4.1区位分析
淮安市生态新城高铁新区东至京沪高速,西至新长铁路,南至广州路,北至徐杨路。集交通、商办、休闲、商业、文娱、生态宜居等多功能联合的核心地区。
规划地块位于淮安市生态新城高铁新区,基地东至汇景南路,西至白果路,南至广州路,北至蔡南路。南邻新长铁路,东临大寨河。
4.2地理环境
基地地势平坦,该地块位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 14.8℃ ,年降水量:900mm1000mm。年平均风速在2.9米/s3.6米/s,以东南风为主。
5 规划范围与要求
5.1范围分析
规划地块位于淮安市生态新城高铁新区,东至汇景南路,西至白果路,南至广州路,北至蔡南路。规划用地面积约9.75公顷,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规划用地内部地势平坦,东南角毗邻大寨河,南邻新长铁路,环境良好。
5.2设计要求
运用科学的规划理论,提出基地规划设计理念体系结构。在路网、绿化、景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其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平面形态等。可配置一定面积的商业建筑(沿街商业),另可结合现状需求配备幼托、会所、物管等基础设施及相应的活动场地。
具体建设规定如下:
(1)容积率:≤1.8;
(2)建筑密度:≤30%;
(3)建筑高度:≤35米;
(4) 绿地率:≥30%;
(5)日照间距:建筑间距应符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规范要求。
6 规划设计原则
建筑的整体造型感以及布局方式都应考虑到城市设计以及与周围地块的关系;此方案设计致力于打破固有的现状模式,提高素质化,丰富其层次感,设计独特的住宅单元,打造一款经济化、便捷化的现代服务小区。
建筑的布局应满足居民日常的日照要求,通风要求、左右间距条件。为了居民生活的健康与娱乐,需在满足指标的条件下,打造宜人的组团绿化空间,让居住于此的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的归属感。
(3)在施工建设方面,应研究并观察淮安市当地的风土人情,将地方特色融入到建设中来。与此同时,也应该注重住区景观的设计,以合适的人体尺度感,打造宜人的活动空间。在平面布置方面,设身处地的选区合适的平面规划方案,力求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娱乐要求。
总而言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地考虑以下五大原则:
①合理化原则
该小区规划设计能与城市发展的目标相结合,符合规划要求,从而使规划地块与周边地块相结合,与周边城市道路相关的交通功能相互协调,进一步的确定各类功能的合理布局。
②整合原则
加强生活区与公建区的协调、整合,以及与周边其他功能区域的联系沟通,促进各项功能之间的互补,注重保持延续的景观界面以及丰富的景观系统,打造出一个宜人、便捷的住区环境。
目 录
1 引言 1
2 概述1
3 规划设计依据1
4 区位与现状概况2
4.1 区位分析3
4.2 地理环境3
5 规划范围与要求3
5.1 范围分析3
5.2 设计要求3
6 规划设计原则3
7 总体构思4
8 总平面布置4
8.1 规划用地布局4
8.2 住宅布局4
8.3 规划路网布局5
8.4 规划建筑布局5
9 道路交通5
9.1 对外交通及出入口5
9.2 道路系统及分级5
9.3 静态交通5
10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5
10.1 景观系统5
10.2 绿地系统6
11 经济技术指标6
结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9
引言
新的世纪,新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承载其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与空间载体,住区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住区环境的设计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住区环境,可以促成、引导、影响居民的行为活动。同时,这些行为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优化环境。也正是因为各种居住行为的存在与发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住区环境才变得生动有趣,才有了意义,而建筑师将以普通居住者与专业设计者的双重身分来感受、理解这种新的变化与要求,也有责任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创造生活、创造生活的空间。
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区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论住区环境是好还是坏都将直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伴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方面期盼的持续升高,打造出一个个性化的居住生活环境俨然已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并具备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概述
淮安坐落于我国江苏省的中部偏北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被评为苏北重要的中心发展城市。淮安市途径京杭运河、古淮河,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作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的洪泽洪,不哺育了淮安的人文,滋养着生息。
规划地块位于淮安市生态新城高铁新区,为其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编号为B075的地块。基地东至汇景南路,西至白果路,南至广州路,北至蔡南路。规划地块总面积约为9.75公顷,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7栋,其中小高层33栋,多层24栋。会所一个,幼人儿园一所,并配有物业管理中心,其中小区北部以及西北、东北部分别布置了底层商业。
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2016年修改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
5、《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
6、《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7、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4 区位与现状概况
4.1区位分析
淮安市生态新城高铁新区东至京沪高速,西至新长铁路,南至广州路,北至徐杨路。集交通、商办、休闲、商业、文娱、生态宜居等多功能联合的核心地区。
规划地块位于淮安市生态新城高铁新区,基地东至汇景南路,西至白果路,南至广州路,北至蔡南路。南邻新长铁路,东临大寨河。
4.2地理环境
基地地势平坦,该地块位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 14.8℃ ,年降水量:900mm1000mm。年平均风速在2.9米/s3.6米/s,以东南风为主。
5 规划范围与要求
5.1范围分析
规划地块位于淮安市生态新城高铁新区,东至汇景南路,西至白果路,南至广州路,北至蔡南路。规划用地面积约9.75公顷,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规划用地内部地势平坦,东南角毗邻大寨河,南邻新长铁路,环境良好。
5.2设计要求
运用科学的规划理论,提出基地规划设计理念体系结构。在路网、绿化、景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其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平面形态等。可配置一定面积的商业建筑(沿街商业),另可结合现状需求配备幼托、会所、物管等基础设施及相应的活动场地。
具体建设规定如下:
(1)容积率:≤1.8;
(2)建筑密度:≤30%;
(3)建筑高度:≤35米;
(4) 绿地率:≥30%;
(5)日照间距:建筑间距应符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规范要求。
6 规划设计原则
建筑的整体造型感以及布局方式都应考虑到城市设计以及与周围地块的关系;此方案设计致力于打破固有的现状模式,提高素质化,丰富其层次感,设计独特的住宅单元,打造一款经济化、便捷化的现代服务小区。
建筑的布局应满足居民日常的日照要求,通风要求、左右间距条件。为了居民生活的健康与娱乐,需在满足指标的条件下,打造宜人的组团绿化空间,让居住于此的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的归属感。
(3)在施工建设方面,应研究并观察淮安市当地的风土人情,将地方特色融入到建设中来。与此同时,也应该注重住区景观的设计,以合适的人体尺度感,打造宜人的活动空间。在平面布置方面,设身处地的选区合适的平面规划方案,力求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娱乐要求。
总而言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地考虑以下五大原则:
①合理化原则
该小区规划设计能与城市发展的目标相结合,符合规划要求,从而使规划地块与周边地块相结合,与周边城市道路相关的交通功能相互协调,进一步的确定各类功能的合理布局。
②整合原则
加强生活区与公建区的协调、整合,以及与周边其他功能区域的联系沟通,促进各项功能之间的互补,注重保持延续的景观界面以及丰富的景观系统,打造出一个宜人、便捷的住区环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csgh/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