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东营市为例
当今农业科学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是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GIS在内的一些农业高新技术以及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而且GIS与其他高新技术的结合在农业中的运用也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在GIS支持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以及GIS在评价中的应用。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以山东省东营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运用GIS技术对用地的自然、社会属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值,依此来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将GIS引入到土地适宜性的空间评价中评价方法更科学,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服务。利用GIS软件将原始点位数据生成面数据,再针对生成的数据进行裁剪、转换及综合分析等处理,对研究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根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2
一、研究区域概况2
二、前期准备工作2
(一)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基础2(二)确定土地评价单元2
(三)选择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3
(四)分类系统3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流程4
(六)评价因子表4
(七)计算权重值5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6
(一)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6
(二)单因子评价分析7
1.土地土壤类型 7
2.土壤有机质含量 7
3.土壤盐渍化 7
4.排水条件 8
5.微地貌 8
(三)综合因子评价分析8
(四)适宜耕种土地分布及其质量9
四、结束语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流程图4
图2东营市耕种适宜性评价图10
表1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系统3
表2东营市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分级以及分值标准5
表3评价指标相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重要性标度及其含义6
表4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因子权重6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引言
引言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项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它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指在总体规划之前,对于某些一定的土地用途(例如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等等)或者依据一定的目的来对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以及社会属性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用这种方式来合理的利用土地,检测出土地更加适合某一项用途的过程叫做土地适宜性评价[1]。起初,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都不高,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国先后使用了很多高新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等,所以我国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面发展较为迅速。此次研究区域是继珠海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区域中的一个城市,拥有着大量未开发的滩涂好盐碱地,因此,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对该城市适宜耕种土地进行初步分析,为东营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设性意见[2][3]。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东营市位于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是山东省北部一个城市,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从这里入海。其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相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地处中纬度,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主要矿产资源是石油,数百种农作物品种。
东营市南北最大纵距123km,东西最大横距74km,土地总面积7923.26km2,其中,农用地面积3761.2km2,占东营市土地总面积的47.47%;建设用地面积1150.46km2,占东营市土地总面积的14.52%;未利用地面积为3011.67km2,占东营市土地面积的38.0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营市未利用土地面积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而这一部分土地在今后的总体规划中能否被合理的利用是东营市今后规划工作的重点。
二、前期准备工作
(一)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基础
首先,创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数字化工作底图,对东营市国土局2011年编制的《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东营市1986年编制的《1∶20万东营市土壤图》等相关资料进行图层矢量化、属性表录入以及空间叠加分析。即根据一定的精度整理各个因素图,将所需要的工作底图扫描录入到计算机中,之后,将录入的工作底图由栅格数据转化为所需要的矢量数据,最后标上图例、注记,完成创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数字化工作底图。
(二)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土地质量的空间的不一样,将分析研究区域可以进一步细化到一定的地域范围,对这一地域进行鉴定以及评价,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第一步要确定土地评价单元,也就是根据评价土地的土地质量划分土地级别的基本单位。划分土地评价单元有很多种方式,本文采用将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东营市土壤图以及东营市地形图三途进行叠加的方式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叠加后产生了83754个图斑,将同属性的图斑进行合并处理,最后处理所得到的图斑便是本次东营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单元。
(三)选择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是指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对于土地的利用情况以及土地适宜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这些自然属性便是我们所说的评价因子,它反映了该区土地的自然状况以及对于特定的土地利用形式是否适宜。
由于这些评价因子对于土地利用能力是不一样的,再加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评价因子的评价尺度也是有所不同,所以,为了提高土地适宜性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能否正确的选择评价因子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而所选出的评价因子能否正确以及准确的反映土地自然属性影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所以说,正确选择评价因子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前期工作最重要的部分。选择评价因子应该依据以下几个原则[4]:(1)从不同角度考虑分析土地适宜性的综合分析原则;(2)从多种因素中选主要因素的主导因素原则;(3)选择一些较为稳定影响土地用途的而且短时间不会发生变化的因素的稳定性原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级结果具有应用价值;(4)选定对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有明显影响,并在本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5)相对来说较为独立的因素优先选择;(6)进行评价之前尽量将基础资料补充完整,使得结果更加准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2
一、研究区域概况2
二、前期准备工作2
(一)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基础2(二)确定土地评价单元2
(三)选择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3
(四)分类系统3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流程4
(六)评价因子表4
(七)计算权重值5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6
(一)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6
(二)单因子评价分析7
1.土地土壤类型 7
2.土壤有机质含量 7
3.土壤盐渍化 7
4.排水条件 8
5.微地貌 8
(三)综合因子评价分析8
(四)适宜耕种土地分布及其质量9
四、结束语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流程图4
图2东营市耕种适宜性评价图10
表1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系统3
表2东营市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分级以及分值标准5
表3评价指标相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重要性标度及其含义6
表4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因子权重6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引言
引言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项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它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指在总体规划之前,对于某些一定的土地用途(例如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等等)或者依据一定的目的来对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以及社会属性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用这种方式来合理的利用土地,检测出土地更加适合某一项用途的过程叫做土地适宜性评价[1]。起初,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都不高,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国先后使用了很多高新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等,所以我国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面发展较为迅速。此次研究区域是继珠海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区域中的一个城市,拥有着大量未开发的滩涂好盐碱地,因此,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对该城市适宜耕种土地进行初步分析,为东营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设性意见[2][3]。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东营市位于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是山东省北部一个城市,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从这里入海。其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相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地处中纬度,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主要矿产资源是石油,数百种农作物品种。
东营市南北最大纵距123km,东西最大横距74km,土地总面积7923.26km2,其中,农用地面积3761.2km2,占东营市土地总面积的47.47%;建设用地面积1150.46km2,占东营市土地总面积的14.52%;未利用地面积为3011.67km2,占东营市土地面积的38.0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营市未利用土地面积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而这一部分土地在今后的总体规划中能否被合理的利用是东营市今后规划工作的重点。
二、前期准备工作
(一)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基础
首先,创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数字化工作底图,对东营市国土局2011年编制的《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东营市1986年编制的《1∶20万东营市土壤图》等相关资料进行图层矢量化、属性表录入以及空间叠加分析。即根据一定的精度整理各个因素图,将所需要的工作底图扫描录入到计算机中,之后,将录入的工作底图由栅格数据转化为所需要的矢量数据,最后标上图例、注记,完成创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数字化工作底图。
(二)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土地质量的空间的不一样,将分析研究区域可以进一步细化到一定的地域范围,对这一地域进行鉴定以及评价,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第一步要确定土地评价单元,也就是根据评价土地的土地质量划分土地级别的基本单位。划分土地评价单元有很多种方式,本文采用将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东营市土壤图以及东营市地形图三途进行叠加的方式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叠加后产生了83754个图斑,将同属性的图斑进行合并处理,最后处理所得到的图斑便是本次东营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单元。
(三)选择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是指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对于土地的利用情况以及土地适宜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这些自然属性便是我们所说的评价因子,它反映了该区土地的自然状况以及对于特定的土地利用形式是否适宜。
由于这些评价因子对于土地利用能力是不一样的,再加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评价因子的评价尺度也是有所不同,所以,为了提高土地适宜性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能否正确的选择评价因子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而所选出的评价因子能否正确以及准确的反映土地自然属性影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所以说,正确选择评价因子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前期工作最重要的部分。选择评价因子应该依据以下几个原则[4]:(1)从不同角度考虑分析土地适宜性的综合分析原则;(2)从多种因素中选主要因素的主导因素原则;(3)选择一些较为稳定影响土地用途的而且短时间不会发生变化的因素的稳定性原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级结果具有应用价值;(4)选定对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有明显影响,并在本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5)相对来说较为独立的因素优先选择;(6)进行评价之前尽量将基础资料补充完整,使得结果更加准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csgh/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