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本文首先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实证、对策三方面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对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进行测度,从纵向到横向、从整体到部分对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评价结果发现江苏省2000-2015年经历了协调度先迅速增加再稳步增加最后趋于平稳三个发展阶段,并得出了现阶段江苏省整体协调、地区内部不平衡的重要结论。最后根据协调等级和两子系统评分大小总结动因,对不同城市提出针对性建议,指出科技文化的进步是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达到高度协调的重要动力。本次研究为未来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方法2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2
1.国外研究进展2
2.国内研究进展2
(1)理论研究2
(2)实证研究和辅助方法2
(3)对策研究2
(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测度方法2
1.指标选取与体系建立原则2
2.原始数据矩阵归一化2
3.熵值法确定权重3
4.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评分3
5.耦合关系模型的应用3
(1)耦合度3
(2)耦合关系模型的推广3
二、研究区域概况3
三、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研究4
(一)省级尺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研究4
1.评价步骤与方法4
(1)指标选取4
(2)归一化及权重确定5
(3)评分并比较5
2.结果分析5
(1)评价结果分析5
(2)耦合协调度评价6
(二)地级市尺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研究6
1.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水平评价6
(1)评价步骤及数据6
(2)结果分析8
2.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测度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测度步骤与方法10
(2)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分析10
(3)综合分级分析11
(三)协调发展动因12
四、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13
(一)主要结论13
1.长期发展结论13
2.现阶段结论13
(二)对策建议13
1.针对性建议13
2.指导性建议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图1 20002015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变化趋势6
图2 20002015年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6
图3 2014年城镇化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9
图4 2015年城镇化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9
图5 2014年生态环境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9
图6 2015年生态环境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10
图7 2014年协调度自然断点法(Jenks)分类11
图8 2015年协调度自然断点法(Jenks)分类11
图9 2014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分级结果12
图10 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分级结果12
图11 20002015年江苏省城镇化指标熵值变化趋势13
表1 20002015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指标原始数据4
表2 江苏省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指标体系5
表3 20002015年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5
表4 2014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指标原始数据7
表5 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指标原始数据7
表6 2014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城镇化指标权重8
表7 2014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指标权重8
表8 2014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水平评分8
表9 2014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10
表10 耦合协调度分级10
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引言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关系着人类自身未来的发展,研究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始终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消耗过快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引导我国城镇化适度发展势在必行。准确把握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适度发展。本次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对江苏省及省内各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转型能有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有关学者通过对经济发展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先后提出不少理论框架和模型,皮尔斯主张环境保护过程中纳入阶段性的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控制,而不局限于环境策略相对适宜[1];美国环境经济学家格鲁斯曼,克鲁格用40多个发达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总结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即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呈倒U型演变规律[2]。
在上述理论影响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帕纳约托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恩几乎同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艾力(Ali)等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4];桑那(Sanna)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城镇化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作用[5]。
2.国内研究进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方法2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2
1.国外研究进展2
2.国内研究进展2
(1)理论研究2
(2)实证研究和辅助方法2
(3)对策研究2
(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测度方法2
1.指标选取与体系建立原则2
2.原始数据矩阵归一化2
3.熵值法确定权重3
4.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评分3
5.耦合关系模型的应用3
(1)耦合度3
(2)耦合关系模型的推广3
二、研究区域概况3
三、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研究4
(一)省级尺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研究4
1.评价步骤与方法4
(1)指标选取4
(2)归一化及权重确定5
(3)评分并比较5
2.结果分析5
(1)评价结果分析5
(2)耦合协调度评价6
(二)地级市尺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研究6
1.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水平评价6
(1)评价步骤及数据6
(2)结果分析8
2.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测度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测度步骤与方法10
(2)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分析10
(3)综合分级分析11
(三)协调发展动因12
四、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13
(一)主要结论13
1.长期发展结论13
2.现阶段结论13
(二)对策建议13
1.针对性建议13
2.指导性建议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图1 20002015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变化趋势6
图2 20002015年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6
图3 2014年城镇化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9
图4 2015年城镇化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9
图5 2014年生态环境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9
图6 2015年生态环境自然断点法(Jenks)分级10
图7 2014年协调度自然断点法(Jenks)分类11
图8 2015年协调度自然断点法(Jenks)分类11
图9 2014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分级结果12
图10 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分级结果12
图11 20002015年江苏省城镇化指标熵值变化趋势13
表1 20002015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指标原始数据4
表2 江苏省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指标体系5
表3 20002015年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5
表4 2014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指标原始数据7
表5 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指标原始数据7
表6 2014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城镇化指标权重8
表7 2014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指标权重8
表8 2014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水平评分8
表9 2014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10
表10 耦合协调度分级10
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引言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关系着人类自身未来的发展,研究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始终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消耗过快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引导我国城镇化适度发展势在必行。准确把握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适度发展。本次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对江苏省及省内各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转型能有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有关学者通过对经济发展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先后提出不少理论框架和模型,皮尔斯主张环境保护过程中纳入阶段性的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控制,而不局限于环境策略相对适宜[1];美国环境经济学家格鲁斯曼,克鲁格用40多个发达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总结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即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呈倒U型演变规律[2]。
在上述理论影响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帕纳约托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恩几乎同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艾力(Ali)等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4];桑那(Sanna)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城镇化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作用[5]。
2.国内研究进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csgh/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