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典型污染场地周边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调查与分析

在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的新形势下,部分工矿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环保措施缺失,结果对当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影响该地块的开发再利用,形成污染场地。本文将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污染场地周边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并经过在南京金陵石化周边进行调查并做实证研究,以期提出有效的环境风险防控社会经济对策以供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
(一)相关概念界定1
1.污染场地1
2.环境意识2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2
1.环境意识的组成与调查方法2
2.环境风险管控2
3.环境风险补偿3
4.研究综述3
二、理论基础3
(一)风险管控3
(二)风险补偿3
三、南京市典型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社会经济措施调研4
(一)南京市金陵石化周边环境4
(二)问卷调研基本情况4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4
(四)污染场地周边居民的风险认知水平5
(五)污染场地在社会经济方面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效果6
1.居民对政府环境保护的宣传认识6
2.不同学历居民的环境风险补偿意愿6
(六)调查结论6
四、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的社会经济措施探究7
(一)人群防护7
1.提高污染场地周边居民公众参与意识7
2.加快落实环境风险补偿政策7
3.设立完善的警示警告标识系统7
4.完善周边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8
(二)风险阻断8
1.针对地下水的环境风险阻断8
2.针对噪声的环境风险阻断8
3.针对大气的环境风险阻断8
(三)制度控制8
1.完善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的法律法规8
2.建立健全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的组织机构8
3.严格落实部门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责制度9
五、展望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10
南京市典型污染场地周边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调查与分析
引言
引言:污染场地周边环境风险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威胁着周边居民,成为阻碍严重阻碍着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美国于1934年爆发了让整个世界震惊的“黑风暴”,暴露出了美国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引发了民众对环境污染的巨大担忧,也让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成为美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二战结束后,日本将工作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并且因为过分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环境问题丛生,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而现在日本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他们针对工业污染开始尝试用法律手段进行整治与补偿。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唯有对资源环境进行必要保护才能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公众的环境风险认知相对了解较少,这就倒逼我们加快对污染场地周边居民环境风险认知的研究,进而针对性得提出对策。本文以早期环境风险研究结果为基础,以南京市典型污染场地尧化门金陵石化为例,通过问卷和走访调查的形式,收集研究所需信息,完成对公众的环境风险认知、现阶段环境风险管控的社会经济措施调查,对其调查结果加以系列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环境风险管控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污染场地
污染场地指的是对人体健康以及周边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的空间区域,它一般因堆放、贮存、处理或其他方式承受了有害物质。具体来说,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环境空气、残余废弃污染物(生产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是有害物质在该空间区域中的承载体。[2]
2.环境意识
率先提出“环境素养”的具体含义的是美国学者Roth,此时的环境素养已经与环境意识十分相似。[3]1970年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为了详尽描述环境素养的重要意义,号召美国全社会重新认识人与其自身环境的发展关系,积极发展环境素养,他在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中以“环境素养”为题做出了相应的阐释。[4] 基于公民具有的环境素养视角,Hungerford认为环境素应该划分为认知知识、认知过程和情意三部分,这体现了多学科的知识、价值观、行动策略,还体现了环境素养内容的组合性,其定义从不同角度对环境素养进行了考量。[5]基于环境意识是调节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认识,学者RiIlo,T.J把环境意识作为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它是一种社会行为,基于人们不断地调整自身经济活动。[6]宋悦华将环境意识解释为: 环境意识是人类对人类与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理解和行为能力。[7]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环境意识的组成与调查方法
环境观、环境知识、环境行动是宋悦华依据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要求将环境意识所划分的三个维度。[7]环境意识是一种认识和态度,它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和道德观,是旨在保护环境的一种行为习惯,是针对环境以及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基本经验,其中环境观是环境意识所关注的焦点。边柳和高更把环境意识分为两部分:(1)对环境的认识水平(2)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8]
电话访谈[9]、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实地调研是调查环境意识的重要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是最主要的方式。此外,周燕荣等使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的主城区及近郊的524户居民进行实地入户调查,分析了居民的环境意识,他们发现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与三个方面有重要联系——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媒体传播信息。[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csgh/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