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城小说的伤痕书写以三王为例【字数:13294】

内容作为一种文学书写模式,伤痕书写不同于伤痕文学。阿城“三王”系列中的伤痕书写主要呈现为“文革伤痕”、“文化伤痕”和“生态伤痕”。“文革伤痕”书写出在动荡时局中人们所遭受的精神和肉体之苦,“文化伤痕”揭示自五四以来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否定所带来的断层之伤,“生态伤痕”则揭露出人类漠视生态保护而造成的生态创伤。这三种伤痕书写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首先表现出人们对于文革的反思与忏悔,对于人性与非人性的辩证思考,其次表达了对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重建的自信心,彰显传统文化不息的生命力,最后抨击了人类环保意识的薄弱

论皮陆唱和诗的吴文化特征【字数:12665】

内容晚唐时期皮日休与陆龟蒙在吴地进行大量诗歌唱和活动,其中有许多作品书吴语,作吴声,记吴地,名吴物,有很强烈的地方特色,代表作为《松陵集》。本文通过对皮日休与陆龟蒙唱和诗的具体分析以研究皮陆唱和诗的吴文化特征。本文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大概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研究皮陆唱和诗对吴文化的呈现。本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皮陆唱和诗对吴地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舟船文化、居住文化的呈现,从吴地的服饰、饮食、舟船、居住四个角度去研究皮陆唱和诗中吴文化特征。在皮陆唱和诗中,作家对着装、粮食、茶、酒、船、房子等描

论王小波小说中的王二群像【字数:16211】

内容王小波是一位当代极为关注的作家,他塑造的“王二”系列人物多以小人物形象出现,同名兄弟“王二”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性格特色,但纵观王小波《黄金时代》系列丛书中的王二都有一以贯之的特征虽为丑角,但有极强的生命诉求。《黄金时代》中放荡不羁的自由诉求,《三十而立》中身体受到桎梏却极力想要精神独立的自由诉求,《似水流年》中淡然生死渴望存在的自由诉求,《我的阴阳两界》中在文化制造的漩涡中对尊严的自由诉求,《革命时期的爱情》中在爱情的反复鞭笞下对性爱自由的诉求。“王二”作为王小波作品的灵魂人物,剖析他的人物形象,解

论活动策划写作以图书馆阅读推广方案策划为例【字数:9524】

内容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全民阅读的概念被提出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先介绍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策划的背景,然后分析国内外阅读推广现状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发现差距明显。然后阐述了全民阅读背景下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一是提升文化素养,二是培养阅读习惯,三是传承优秀文化。紧接着分析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策划的思路,可以从活动的主题、场地、形式与宣传等方面着手。最后介绍了一些好的阅读推广的实践手段,例如打造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图书馆,在此基础上举办一些特色家庭阅读活动,或者为

论张良的秘书活动对现代秘书的启示【字数:11517】

内容作为“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从热血沸腾到隐忍耐心、运筹帷幄最后功成不居、激流勇退,甚至欲从赤松子游,过“乃学辟谷、道引轻身”的恬淡生活,其传奇经历一直是脍炙人口的话题,作为刘邦的顶级秘书,张良的传奇人生与才德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展现,探究张良的秘书修养与才能对于今天的秘书工作颇具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秘书学角度解读留后张良的秘书才能,分析出张良身上的秘书优点,从而为现代秘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张居正公文改革及其意义秘书学系【字数:14284】

内容明朝中期,公文撰写虚浮空疏现象严重,张居正抓住机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公文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文处理效率,恢复完善了政府运行系统,暂时缓解了明王朝的腐败衰落。由此可见,国家行政机构的运行顺畅与否是有赖于官方公务文书的办理效率的,因此完善公文运作制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关乎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举措。从明朝官方文件的运行规则中,我们既可以学习了解到明朝的官僚政治,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今公文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从张居正公文改革的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及其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深

论全梁文中的教体公文【字数:10212】

内容本文以《全梁文》中的教体公文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其概念、内容、所著者等方面进行简析并结合所处社会情况和政治背景推导出教体公文出现的原因、目的以及存在的意义。其次,先从内容上将《全梁文》中的教文分为临郡教、招贤教、恤民教、宗教、惩戒奖励教和其他来说明教文在规范成员行为、组织社会生产和管理各方面事务产生的作用。然后,从内容模式和结构模式分析教文的写作特点。通过研究教文的艺术特点,如用典、平仄和对偶等手法,让人了解魏晋时期的骈文文风对梁朝教文的写作了什么样的影响。最后,对全文做了一个归纳总结,便于大家更全面

论佛骨表与谏迎佛疏写作特色比较分析兼谈对现代公文写作的意义【字数:10855】

内容王阳明的《谏迎佛疏》和韩愈的《论佛骨表》都是属于臣子写给皇帝的谏文,都以批判佛教为目的,二人以不同的笔触表达了对佛教的批判。但是这两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论述手法、论证策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言辞犀利直率,直言佛教之弊端,富有一定的战斗精神,而王阳明在《谏迎佛疏》中言辞委婉,留有余地,富有引导性。研究本课题,我们通过比较两篇公文的不同,不仅能够对公文写作有更深刻透彻的认识,而且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获得启示,博采众长,学习公文写作技巧,为现代秘书公文写作提供理论指导。

论余华90年代小说中的生存意志以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为例【字数:11676】

内容在我国当代的作家群中,余华是一位对学识探索性极强的作家。20世纪80年代,余华携带他的第一部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登上文坛之后,他的许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这两部小说被选为“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这两部小说是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变,以前的先锋姿态在这两部作品中似乎完全消失了,这一阶段正是余华小说中新型创作风格的形成与成熟的转折点。在这两部作品中,对于生命和生存意志的探究也是文学界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生命与生存意志的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两部作品,这是

论中国自然生态散文的限制因素及文学启示(1949年1979年)【字数:13326】

内容1949年至1979年是中国散文的蓬勃发展时期,但是,在浩如繁星的作品中,几乎难觅自然生态散文的身影。全文首先对1949年至1979年期间的自然生态散文创作状况进行梳理,并详细介绍这一阶段杨朔、秦牧、刘白羽、碧野等作家的创作,然后深入探究造成自然生态散文发展的限制因素,最后思考和提炼当代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对于文学的启示,明确当代生态文学应该肩负摆脱生态危机、普及生态意识、培养生态美感的重任。

西汉进谏类奏疏研究【字数:13421】

内容西汉进谏类奏疏作为一种臣子向君王陈述意见或进行劝告的文书,它是取得君臣联系的重要工具,也是君王治理国家,进行各方面管理、部署的重要依据。臣子大都关注国家事件重点,分析局势利弊,然后以进谏奏疏的形式为君王服务。至西汉时期,奏疏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体,然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则把奏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甚少对其分类,这篇文章是以西汉进谏类奏疏中的典型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西汉进谏类奏疏作为一种上行文,内容必定较为严肃,进谏类奏疏大多行文简练,用典深刻,多数作者写作此类奏疏都十分注重内容的严肃性,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