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的生产现场改善研究(附件)
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生产现场,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各个公司和企业口中常用的用语。虽然EMS是很大的一个公司,但是不同地方的分公司生产现场运作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提高生产现场效率,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江苏邮政速递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大学城揽投部为研究对象,尝试着从人因工程的角度,运用现场管理,5S管理,5W1H,ECRS原则,业务流程再造等相关理论来探索和研究其生产现场改善的方法。关键词 人因工程,现场管理,5S管理,5W1H,ECRS原则,业务流程再造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 研究内容 3
2 生产现场改善相关概念界定 3
2.1 人因工程 3
2.2 现场管理 5
2.3 5S管理 6
2.4 研究方法 9
2.5 业务流程再造 9
3 邮政EMS揽投站生产现场现状分析 10
3.1 EMS全球邮政特快专递简介 10
3.2 淮安邮政EMS揽投站生产现场布局概况 10
3.3 研究对象描述 11
4 基于人因工程的生产现场改善研究 15
4.1 5W1H分析 15
4.2 ECRS原则优化 17
4.3 5S管理 17
4.4 业务流程再造 19
4.5 小结 19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逐渐关注企业生产现场安全和健康问题。在生产现场的日常作业中因为不注重人的作用而引发的各种职业病越发频繁。根据调查统计显示[1],在相对较发达的一些国家每年都有有专门针对职业病的补偿,与此同时,在职业健康防护上也更加注重人性化。此外,人因工程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生产质量,瑞典学者 Eklund[2]统计分析了一系列生产系统的内部质量数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出由于是涉及人因设计不足而导致的任务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是其它任务发生质量问题概率的三倍,与此同时,在对某装配车间进行全年返修原因分析时也发现25%以上的返修都是由于人因的失误造成的[3]。因此,生产现场中人因工程学的研究非常有意义,将人因工程学引入生产现场改善中,不但有助于减少肌肉骨骼损伤,而且有利于保证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在整个市场的竞争力[4]。
21 世纪,随着科技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生产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人们也愈发关注人的作用。关于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也在不断的变化[5]。如今生产现场的改善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我国已经从追求生产质量和效率渐渐向关注人的发展过渡。这就要求国内企业随时关注形势的变化,从而积极转变思维和意识,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但是如何保证一方面能保证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又能考虑到人性化,使员工舒适满意是企业需要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1.2 研究意义
1)现场分析和改善可以使工艺路线更短、更合理使平面布置更合理使流水线节拍更均匀使动作更快、更能产生效率和效益使搬运路线更短、耗时更少使人机结合更紧密使生产流程实现时间和费用的最优化使生产和工作环境更整洁更完美。
2)人因工程的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生理学、工艺学、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更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6]。
3)在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场所中,生产作业现场无疑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实现劳动转换,将劳动对象经过加工转变为产品。由于产品在生产现场被制造出来,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成本与效益的高低都是在生产现场实现的[7]。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生产现场汇集了生产过程各个流程的信息,同时也和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及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都有的直接或间接地联系。
4)通过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与改善可以达到如下几点目的:
①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文明的生产环境;
②实现各种要素的合理结合;
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人因工程学的历史上,最早开始研究人因工程的是英国,但是,最终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美国。自20世纪初,当时的代表人物如F.W.Talor、F.B.Gilbreth和H.munsterberg等都是根据日常生产活动中的经验来改善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对装备和武器的强烈需求,而忽略了“人的重要性”,虽然当时的装备核武器的功能很有效果,但是对人的损害相当的大(如战斗机的操作适用于左撇子)。在这个时候,当时的人们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比较系统阐述了人因工程的相关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与欧洲各国经济的复苏,全球经济与科技都获得了显著地进步,促成了人因工程的发展。到1980年以后,人因工程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人因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人在某种或是特定的一些工作环境中,对作业人员进行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及研究操作人员和机器设备及现场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8]。
根据郭伏[9]对国外人因工程研究的相关图表可以得知国外学者对人因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与工具设计的研究、工作负荷与职业健康的研究,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学者清楚明确的意识到人的状态与工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国外早期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人因工程的应用方面,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移。
1.2.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人因工程较国外起步很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是挺快的。我国早期的人因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这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强了与国外人因工程之间的交流,自此我国的人因工程得到了迅猛的进步。
随着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国,人因工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的人因工程应用范围包括: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 研究内容 3
2 生产现场改善相关概念界定 3
2.1 人因工程 3
2.2 现场管理 5
2.3 5S管理 6
2.4 研究方法 9
2.5 业务流程再造 9
3 邮政EMS揽投站生产现场现状分析 10
3.1 EMS全球邮政特快专递简介 10
3.2 淮安邮政EMS揽投站生产现场布局概况 10
3.3 研究对象描述 11
4 基于人因工程的生产现场改善研究 15
4.1 5W1H分析 15
4.2 ECRS原则优化 17
4.3 5S管理 17
4.4 业务流程再造 19
4.5 小结 19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逐渐关注企业生产现场安全和健康问题。在生产现场的日常作业中因为不注重人的作用而引发的各种职业病越发频繁。根据调查统计显示[1],在相对较发达的一些国家每年都有有专门针对职业病的补偿,与此同时,在职业健康防护上也更加注重人性化。此外,人因工程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生产质量,瑞典学者 Eklund[2]统计分析了一系列生产系统的内部质量数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出由于是涉及人因设计不足而导致的任务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是其它任务发生质量问题概率的三倍,与此同时,在对某装配车间进行全年返修原因分析时也发现25%以上的返修都是由于人因的失误造成的[3]。因此,生产现场中人因工程学的研究非常有意义,将人因工程学引入生产现场改善中,不但有助于减少肌肉骨骼损伤,而且有利于保证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在整个市场的竞争力[4]。
21 世纪,随着科技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生产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人们也愈发关注人的作用。关于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也在不断的变化[5]。如今生产现场的改善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我国已经从追求生产质量和效率渐渐向关注人的发展过渡。这就要求国内企业随时关注形势的变化,从而积极转变思维和意识,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但是如何保证一方面能保证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又能考虑到人性化,使员工舒适满意是企业需要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1.2 研究意义
1)现场分析和改善可以使工艺路线更短、更合理使平面布置更合理使流水线节拍更均匀使动作更快、更能产生效率和效益使搬运路线更短、耗时更少使人机结合更紧密使生产流程实现时间和费用的最优化使生产和工作环境更整洁更完美。
2)人因工程的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生理学、工艺学、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更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6]。
3)在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场所中,生产作业现场无疑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实现劳动转换,将劳动对象经过加工转变为产品。由于产品在生产现场被制造出来,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成本与效益的高低都是在生产现场实现的[7]。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生产现场汇集了生产过程各个流程的信息,同时也和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及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都有的直接或间接地联系。
4)通过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与改善可以达到如下几点目的:
①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文明的生产环境;
②实现各种要素的合理结合;
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人因工程学的历史上,最早开始研究人因工程的是英国,但是,最终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美国。自20世纪初,当时的代表人物如F.W.Talor、F.B.Gilbreth和H.munsterberg等都是根据日常生产活动中的经验来改善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对装备和武器的强烈需求,而忽略了“人的重要性”,虽然当时的装备核武器的功能很有效果,但是对人的损害相当的大(如战斗机的操作适用于左撇子)。在这个时候,当时的人们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比较系统阐述了人因工程的相关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与欧洲各国经济的复苏,全球经济与科技都获得了显著地进步,促成了人因工程的发展。到1980年以后,人因工程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人因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人在某种或是特定的一些工作环境中,对作业人员进行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及研究操作人员和机器设备及现场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8]。
根据郭伏[9]对国外人因工程研究的相关图表可以得知国外学者对人因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与工具设计的研究、工作负荷与职业健康的研究,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学者清楚明确的意识到人的状态与工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国外早期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人因工程的应用方面,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移。
1.2.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人因工程较国外起步很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是挺快的。我国早期的人因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这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强了与国外人因工程之间的交流,自此我国的人因工程得到了迅猛的进步。
随着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国,人因工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的人因工程应用范围包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