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目 录
1 引言 5
2 相关理论 5
2.1 上市公司 5
2.2 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造假 5
2.3 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 6
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 7
3.1 编制虚假报表 7
3.2 虚增企业利润 7
3.3 违规税金核算 8
4 “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分析 8
4.1 公司简介与案例回顾 8
4.2 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手段 9
4.3 万福生科案例原因分析 10
5 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12
5.1 规范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12
5.2 明确政府职能,完善分配奖励机制 13
5.3 健全监督机制 13
5.4 建设内部控制 14
5.5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 14
6 结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可靠则成为了会计信息质量最为基本的要求。[1]假如会计信息与其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不相符,或者差之甚大,社会经济将会很难有效运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就目前来看,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国有资产不断流失、证券交易市场的制度不健全、社会交易费用过度高昂、公司募集资金太过困难等,正是这些问题,引发或者说造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情况。因为上市公司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旦发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事实上是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计信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危害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会计信息的造假不仅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还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如,美国的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房利美,雷曼公司等会计造假事件;也有在我国发生的如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等造假案,可是,这样的行为虽然给公司带来一时的利益,最终仍然导致会计造假的公司自食恶果,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不得不承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经济的公害, 如何防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已经是一项相关利益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紧扣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现象,以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事件为案例,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产生的起源、手段、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和治理等多方面阐述上市公司会计造假。
2 相关理论
2.1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2]它和非上市公司主要的区别,其实就在于该公司股份是否可以在交易所交易流通。靠着股份交易的方式,上市公司可以得到更多的资金,该上市公司的股份价格高低大多依靠其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投资者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是否购买他的股份。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上市公司对于财务披露会更加严格。
2.2 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造假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 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3]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状况、营运业绩以及资金变动的一系列财务信息的概述,是记录会计运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评价财务业绩进行在生产或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4]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经济人员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构造不真实不可靠的会计信息。而往往这种行为会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或者违背了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
2.3 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
2.3.1 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依靠诚信经营的经济类型,会计信息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类型的基础。同时会计信息也是连起所有经济活动的一条锁链,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经济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就不能顺利联系起来。各类部门一旦接受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政府对于市场宏观决策的失误,企业产业结构无法合理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均,同时也削弱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2.3.2 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投资的多元化,对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同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不仅关系到会计工作者自身的工作,且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到相关财务信息使用者。虚假的财务信息总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使他们无法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这样的行为无疑会侵害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严重打击他们的投资信心,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经济繁荣。当年红光实业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利润,欺骗投资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造成巨大损失,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
2.3.3 扰乱社会风气
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造假,所受到的惩罚将会是调离工作岗位,或者按法律规定受到严重的制裁。部分会计工作者违心的虚构会计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会计工作者良好的形象,使公众对会计人员失去信心。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腐败随之出现。各种不正之风出现并且发育会造成的社会风气低下,将会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2.3.4 危及经营主体自身生存
上市公司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在财务披露时会选择财务信息造假的方法。市场是公平的,会计信息造假虽然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但是没有诚信,自身信用度的降低,会导致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失去信心,最终的结果无疑是让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自作自受。比如在2013年10月,中联重科股价大跌,2日内亏损33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网络披露了公司财务造假,使得股价大震荡,公司因此遭受巨大损失。
2.3.5 危害国有资产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国有资产流失高达800-1000亿元,在这其中有一大半是因为会计信息造假问题。会计造假造成了我国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了政府做出错误的生产经营决策,严重破坏社会经济正常秩序。同时国家财政法规因此很难去执行,直接危害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5]
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
3.1 编制虚假报表
会计凭证的造假主要是通过构造虚假的经营事项,以违法犯罪的方式取得原始凭证,或自制各种费用凭证来以虚构经济活动,或以原经营事项为基础,通过增加或减少的方法造假,还有的会使用偷天换日的方式,利用形式上合法的票据在费用公款消费上划下等号.当会计靠这些虚构的原始凭证记账时,因为其有正当的源头,因此很难单方面查看其真假,给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难度。而其他的会计工作者别出心裁的方法就是伪造其他账本,有的竟然伪造了好几套账本,这几套账本会用来应付各种部门,类似于上级检察部门,税务监察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此类非法行为对于税务和审计工作者确实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这样的审查难度很高,很有可能就无法查出这些漏洞。还有些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会计报表全部都是虚构或者被该公司会计工作人员粉饰过的。以上如此多的造假行为,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计造假案例曾轰动一时,它当时就采用了编制虚假信息报表,隐匿、销毁的方法来欺骗社会大众。甚至敢于伪造国家政府公文、有效证明文件和有关单据、凭证来欺诈税务人员。但是天网恢恢,最终这些会计造假被披露,该公司股价暴跌60%,并被国家处罚400万人民币,对于相关人员予以警告,并处罚金,并且将情节严重者移送公安机关。
1 引言 5
2 相关理论 5
2.1 上市公司 5
2.2 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造假 5
2.3 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 6
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 7
3.1 编制虚假报表 7
3.2 虚增企业利润 7
3.3 违规税金核算 8
4 “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分析 8
4.1 公司简介与案例回顾 8
4.2 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手段 9
4.3 万福生科案例原因分析 10
5 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12
5.1 规范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12
5.2 明确政府职能,完善分配奖励机制 13
5.3 健全监督机制 13
5.4 建设内部控制 14
5.5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 14
6 结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可靠则成为了会计信息质量最为基本的要求。[1]假如会计信息与其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不相符,或者差之甚大,社会经济将会很难有效运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就目前来看,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国有资产不断流失、证券交易市场的制度不健全、社会交易费用过度高昂、公司募集资金太过困难等,正是这些问题,引发或者说造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情况。因为上市公司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旦发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事实上是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计信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危害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会计信息的造假不仅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还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如,美国的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房利美,雷曼公司等会计造假事件;也有在我国发生的如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等造假案,可是,这样的行为虽然给公司带来一时的利益,最终仍然导致会计造假的公司自食恶果,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不得不承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经济的公害, 如何防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已经是一项相关利益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紧扣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现象,以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事件为案例,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产生的起源、手段、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和治理等多方面阐述上市公司会计造假。
2 相关理论
2.1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
2.2 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造假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经济人员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构造不真实不可靠的会计信息。而往往这种行为会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或者违背了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
2.3 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
2.3.1 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依靠诚信经营的经济类型,会计信息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类型的基础。同时会计信息也是连起所有经济活动的一条锁链,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经济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就不能顺利联系起来。各类部门一旦接受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政府对于市场宏观决策的失误,企业产业结构无法合理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均,同时也削弱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2.3.2 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投资的多元化,对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同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不仅关系到会计工作者自身的工作,且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到相关财务信息使用者。虚假的财务信息总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使他们无法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这样的行为无疑会侵害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严重打击他们的投资信心,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经济繁荣。当年红光实业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利润,欺骗投资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造成巨大损失,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
2.3.3 扰乱社会风气
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造假,所受到的惩罚将会是调离工作岗位,或者按法律规定受到严重的制裁。部分会计工作者违心的虚构会计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会计工作者良好的形象,使公众对会计人员失去信心。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腐败随之出现。各种不正之风出现并且发育会造成的社会风气低下,将会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2.3.4 危及经营主体自身生存
上市公司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在财务披露时会选择财务信息造假的方法。市场是公平的,会计信息造假虽然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但是没有诚信,自身信用度的降低,会导致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失去信心,最终的结果无疑是让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自作自受。比如在2013年10月,中联重科股价大跌,2日内亏损33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网络披露了公司财务造假,使得股价大震荡,公司因此遭受巨大损失。
2.3.5 危害国有资产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国有资产流失高达800-1000亿元,在这其中有一大半是因为会计信息造假问题。会计造假造成了我国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了政府做出错误的生产经营决策,严重破坏社会经济正常秩序。同时国家财政法规因此很难去执行,直接危害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5]
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
3.1 编制虚假报表
会计凭证的造假主要是通过构造虚假的经营事项,以违法犯罪的方式取得原始凭证,或自制各种费用凭证来以虚构经济活动,或以原经营事项为基础,通过增加或减少的方法造假,还有的会使用偷天换日的方式,利用形式上合法的票据在费用公款消费上划下等号.当会计靠这些虚构的原始凭证记账时,因为其有正当的源头,因此很难单方面查看其真假,给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难度。而其他的会计工作者别出心裁的方法就是伪造其他账本,有的竟然伪造了好几套账本,这几套账本会用来应付各种部门,类似于上级检察部门,税务监察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此类非法行为对于税务和审计工作者确实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这样的审查难度很高,很有可能就无法查出这些漏洞。还有些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会计报表全部都是虚构或者被该公司会计工作人员粉饰过的。以上如此多的造假行为,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计造假案例曾轰动一时,它当时就采用了编制虚假信息报表,隐匿、销毁的方法来欺骗社会大众。甚至敢于伪造国家政府公文、有效证明文件和有关单据、凭证来欺诈税务人员。但是天网恢恢,最终这些会计造假被披露,该公司股价暴跌60%,并被国家处罚400万人民币,对于相关人员予以警告,并处罚金,并且将情节严重者移送公安机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