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优化分析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1
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概述 2
2.1股权结构的概念限定2
2.2股改政策2
2.2.1 国有股减持2
2.2.2股权分置改革3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4
3.1全流通背景下的股权结构 4
3.2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
4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5
4.1改革目的不明确6
4.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6
4.3股东的利益诱惑7
4.4 监管层股改不完善 8
5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措施 8
5.1明确改革目的8
5.2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8
5.3加强对企业股东的监控9
5.4完善监管层股改漏洞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建设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道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我国特殊的股市,使得我国形成的股票的类型和国外也出现了差别。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构成一般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将所有的非流通股解禁,让这些股票在市场上形成流通并且可以交易,而完全的可以交易买卖就叫作股票全流通,股改分置的目标就是股票全流通。由于我国特殊的股市制度,上市公司股票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一家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可以在交易所公开买卖交易,不仅仅是一些公司想要交易的股票,包括国家股、法人股等等,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股权分置”或者“全流通”问题。而一般想要购买股票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投资者购买的只是可以流通进行交易买卖的流通股,非流通股即使很想要也摸不到边角,所以这就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对于持有非流通股的大股东而言,股价的高低与他们的无关,所以他们不会去主动关心股价情况,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股票不能卖出去,只能放在自己手上,所以他们可以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做一些能让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又不会损害全体公司股东利益的事,这样也不必担心股价会跌,或者被人偷偷将利润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或者去为他人作贷款担保,有些持有非流通股的大股东甚至将流通股东看作是能够无偿得到利益的机器,不把流通股东的钱看在眼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股市的发展,没有秩序,没有规则[1]。
1.2 研究意义
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一系列的股改政策,让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买卖,也就是“全流通”现象,在股市制度的不断完善之下,调整股市秩序,使其的作用能够正常发挥出来。然而这项意义重大的改革在制度、利益、操作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利益再分配就是其中需要我们攻克的难关之一。若是能够解决股票流通的问题,股票市场就会更加的有秩序,投资者的利益就会收获更多,企业的发展也会更长远。本文对在全流通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将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的因素入手,考察其股权结构现状,分析其原因及后果,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 股权结构概述
2.1 股权结构的概念界定
股权结构,股份公司 所有的总股本 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具有的联系。股票持有者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是股权,同样的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也是股权。作为股东,能够对公司提出主张权利,增加自己利益所得,就是他们的股权所带来的影响。不同企业组织结构 由不同的股权结构构成,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色的股权结构,因为每个公司的企业情况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特色需要有不同的结构去适应,而不是用别的企业现有的股权结构嫁接到自己的企业,所以这就要确定不同的企业需要的治理结构 ,最终也决定企业的行为和绩效究竟是多少[2]。
2.2 股改政策
在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道路上,国家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这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对于国家政府企业社会都是意义深远的,各种出台的政策在和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的碰撞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再不断地提出解决方案修缮问题。股权改革的序幕拉开的盛大,持续的时间也很久,这时一项需要长期去奋斗的战争,一场惠及各个领域的运动,并不是出台的政策都是适合的,它的适合在于调整整个证券市场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视野,它的缺陷在于一个问题刚被解决,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整个探索道路都是坎坷的,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政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2.2.1 国有股减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 国有股减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结构,针对的对象是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国有企业出现负债过高的情况较为频繁,所以只要不影响国家控股,可以允许适当的减少部分国有股,其中额外得到的资金也能够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国有股改革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所以国有股改革的方面不仅仅是国有股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它需要在根本上从产权制度出发,改造成非国有化。由于国有股一直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并且国有股不能流通,导致股票市场流通缓慢,尤其是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市场被垄断,所以减持国有股,需要确保减持以后的数量,以及减持过后企业的质量有所提高,市场不需要停滞不前的企业拖后腿,只需要的是走在前列,并且可以带领后来者的榜样。减持国有股,强化对所有者的监督,约束所有者的行为,使所有者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中,不掉以轻心。
“政企分开”是减持国有股最基本的目的,企业市场需要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从而达成转变经济机制的要求。从早期的企业改革开始,国企改革一直在产权的制约下不能有效地进行,拥有国有股的政府部门,把控着国企所有者的权杖,又作为企业的行政主体活动着,产生了政企不分的现象[3]。
减持国有股是可行的,但是在减持的过程中,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需要有一些原则来约束。由于减持国有股,会影响证券市场中证券与资金的供需情况,所以国有股的减持,必须在保证证券市场能够长期稳定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国有企业的财务结构一般都是需要调整的,所以在减持国有股时要注意国有股控股的企业的负债水平,将提高企业的营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相结合,齐头并进,任何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在内。减持国有股,并不代表需要推开投资资源,我们需要尽量的引进外资资源,建立多样的股权来面对全球经济市场的挑战[4]。
2.2.2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重新包装过的国有股减持,只不过重新包装过的新的股权分置能够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重新确认两种股东的身份,并且将两种股权分置,演变成股票全流通的情况。同时股改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改善现有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由此消除产权制度导致的流通股股东垄断公司的现象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1
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概述 2
2.1股权结构的概念限定2
2.2股改政策2
2.2.1 国有股减持2
2.2.2股权分置改革3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4
3.1全流通背景下的股权结构 4
3.2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
4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5
4.1改革目的不明确6
4.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6
4.3股东的利益诱惑7
4.4 监管层股改不完善 8
5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措施 8
5.1明确改革目的8
5.2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8
5.3加强对企业股东的监控9
5.4完善监管层股改漏洞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建设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道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我国特殊的股市,使得我国形成的股票的类型和国外也出现了差别。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构成一般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将所有的非流通股解禁,让这些股票在市场上形成流通并且可以交易,而完全的可以交易买卖就叫作股票全流通,股改分置的目标就是股票全流通。由于我国特殊的股市制度,上市公司股票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一家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可以在交易所公开买卖交易,不仅仅是一些公司想要交易的股票,包括国家股、法人股等等,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股权分置”或者“全流通”问题。而一般想要购买股票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投资者购买的只是可以流通进行交易买卖的流通股,非流通股即使很想要也摸不到边角,所以这就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对于持有非流通股的大股东而言,股价的高低与他们的无关,所以他们不会去主动关心股价情况,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股票不能卖出去,只能放在自己手上,所以他们可以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做一些能让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又不会损害全体公司股东利益的事,这样也不必担心股价会跌,或者被人偷偷将利润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或者去为他人作贷款担保,有些持有非流通股的大股东甚至将流通股东看作是能够无偿得到利益的机器,不把流通股东的钱看在眼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股市的发展,没有秩序,没有规则[1]。
1.2 研究意义
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一系列的股改政策,让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买卖,也就是“全流通”现象,在股市制度的不断完善之下,调整股市秩序,使其的作用能够正常发挥出来。然而这项意义重大的改革在制度、利益、操作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利益再分配就是其中需要我们攻克的难关之一。若是能够解决股票流通的问题,股票市场就会更加的有秩序,投资者的利益就会收获更多,企业的发展也会更长远。本文对在全流通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将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的因素入手,考察其股权结构现状,分析其原因及后果,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 股权结构概述
2.1 股权结构的概念界定
股权
2.2 股改政策
在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道路上,国家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这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对于国家政府企业社会都是意义深远的,各种出台的政策在和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的碰撞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再不断地提出解决方案修缮问题。股权改革的序幕拉开的盛大,持续的时间也很久,这时一项需要长期去奋斗的战争,一场惠及各个领域的运动,并不是出台的政策都是适合的,它的适合在于调整整个证券市场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视野,它的缺陷在于一个问题刚被解决,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整个探索道路都是坎坷的,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政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2.2.1 国有股减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 国有股减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结构,针对的对象是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国有企业出现负债过高的情况较为频繁,所以只要不影响国家控股,可以允许适当的减少部分国有股,其中额外得到的资金也能够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国有股改革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所以国有股改革的方面不仅仅是国有股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它需要在根本上从产权制度出发,改造成非国有化。由于国有股一直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并且国有股不能流通,导致股票市场流通缓慢,尤其是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市场被垄断,所以减持国有股,需要确保减持以后的数量,以及减持过后企业的质量有所提高,市场不需要停滞不前的企业拖后腿,只需要的是走在前列,并且可以带领后来者的榜样。减持国有股,强化对所有者的监督,约束所有者的行为,使所有者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中,不掉以轻心。
“政企分开”是减持国有股最基本的目的,企业市场需要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从而达成转变经济机制的要求。从早期的企业改革开始,国企改革一直在产权的制约下不能有效地进行,拥有国有股的政府部门,把控着国企所有者的权杖,又作为企业的行政主体活动着,产生了政企不分的现象[3]。
减持国有股是可行的,但是在减持的过程中,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需要有一些原则来约束。由于减持国有股,会影响证券市场中证券与资金的供需情况,所以国有股的减持,必须在保证证券市场能够长期稳定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国有企业的财务结构一般都是需要调整的,所以在减持国有股时要注意国有股控股的企业的负债水平,将提高企业的营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相结合,齐头并进,任何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在内。减持国有股,并不代表需要推开投资资源,我们需要尽量的引进外资资源,建立多样的股权来面对全球经济市场的挑战[4]。
2.2.2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重新包装过的国有股减持,只不过重新包装过的新的股权分置能够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重新确认两种股东的身份,并且将两种股权分置,演变成股票全流通的情况。同时股改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改善现有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由此消除产权制度导致的流通股股东垄断公司的现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