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以信合为例(附件)

摘 要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是评价其财务管理活动是否有意义的标准和准则。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有很多,但是在陕西省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主要有企业产值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这些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根据企业自己的发展情况和经济背景,不同的企业会有着不一样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商业银行由于所面临的金融环境存在着差异,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不同的。所以,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所在金融环境的背景出发,确定适合在自己的发展阶段合理的的财务管理目标,本文根据银行自身阶段,从现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最新的理论出发,探讨适合陕西省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以陕西信合为例。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 1
1.2 研究的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财务管理目标的概念 3
2.2 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4
2.3 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标准 5
3 陕西省商业银行发展特征及现状分析
3.1 陕西省商业银行发展特征 7
3.2 陕西省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现状 7
4 陕西信合在不同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4.1 陕西信合的背景 9
4.2 陕西信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及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9
4.2.1 1951 年1980 年,为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的第一阶段 9
4.2.2 1980 年1995 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起步阶段 10
4.2.3 1996 年2003 年,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阶段 10
4.2.4 2004年至今,陕西信合深化改革的阶段 11
4.3 陕西信合未来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12
4.3.1 陕西信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12
4.3.2 陕西信合未来阶段财务管理目标的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980 年1995 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起步阶段 10
4.2.3 1996 年2003 年,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阶段 10
4.2.4 2004年至今,陕西信合深化改革的阶段 11
4.3 陕西信合未来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12
4.3.1 陕西信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12
4.3.2 陕西信合未来阶段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13
5 陕西省商业银行未来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5.1 陕西省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15
5.2 陕西省商业银行未来阶段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15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
我国在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大门逐步敞开,以及面临监管力度加强和资本运作浪潮的挑战,通过对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对策,同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从而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改变商业银行在现在金融环境中的运行和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以陕西信合为例,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目标的选择,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企业主要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让商业银行拥有有利的风险控制和创造最好的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于每个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都要根据自身的不同,选择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财务管理的目标。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马科维茨为此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夏普因此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
(3)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Model)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斯科尔斯和莫顿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格林的《公司理财》、米德的《公司财务》、戴维的《公司财务政策》、李恩的《公司及其财务问题》、洛夫的《企业财务》、罗斯的《企业内部财务论》、施曼林巴赫的《财务论》、古川容一的《财务管理》等。这一阶段主要是从企业外部而不是从企业内部决策角度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和定义性方法为主。
1.3.2国内研究现状
在80年代中期,学者们开始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研究,涉及到企业规模、专业化分工和组织程度等问题(郑宗汉,1988)。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国内很多学者如吴少平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楼德华、傅黎瑛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和李凤鸣的《内部控制学》等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指出,必须突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合并、精简管理部门,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预算体系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孙学敏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3],提出中小企业如何在当前既定的融资环境下,通过对融资渠道的研究和改善管理水平,来提高融资效率。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问题就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推理的出发点问题,也即从何处开始着手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本源。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学者存在多种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湖南财经学院课题组(1991)提出的财务本质起点论,王化成(1994)提出的财务目标起点论,陆建桥(1995)提出的财务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2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