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附件)

摘 要自从我党召开十六大以来,连续颁布了三个一号文件,商洛市的党委政府在收到文件后也更加重视商洛市的“三农”问题,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经营效果,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优惠措施和政策,但是由于商洛农村的金融资金向城市流动,造成发展商洛农村金融体系的动力不足,而且不能为农业企业和农村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务也是制约该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因此造成商洛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金融服务和供给出现了不足,制约了商洛市的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从正规和非正规两个方面分析了商洛市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商洛已经实施的金融机构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本文认为应该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并深化关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仅供让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并从提高商洛农村的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地位和规范民间金融的行为,以及加强监管措施等方面来完善商洛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体系的建设,从而推动商洛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1.4 研究方法 3
2 商洛市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2.1 商洛市农村金融现状 3
2.2 商洛市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4
2.2.1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4
2.2.2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 6
3 解决商洛市农村金融问题的对策 7
3.1 现有的对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7
3.1.1 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 7
3.1.2 建立适合商洛市农村实际的金融体系 8
3.1.3 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向纵深发展 8
3.1.4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8
3.2 优化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对策建议 8
3.2.1确立民间金融的地位,改善农村金融体系架构 9
3.2.2规范农村民间金融行为,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2.3继续支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9
4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好成绩,除了因为我国亿万农民集体本身所作出的努力和集思广益的智慧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因为我国政府针对农民和农业的发展所出台的各种优惠制度和政策,其中就有扶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在当今的经济时代,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农业就是我国实体经济的组成之一,所以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农村农业经营的过程中,不管是通过推动工业、农业和贸易三位一体的快速发展来进行目前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和调整,还是通过政策来引导现代农业企业从传统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都需要大量资金,需要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来提供金融服务和供给。这也是我国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和探讨如何使农村的金融体系更好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的目的,本文选择商洛市的农村金融体系来进行研究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1.2 研究意义
自从我党召开十六大以来,连续颁布了三个一号文件,商洛市的党委政府在收到文件后也更加重视商洛市的“三农”问题,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经营效果,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优惠措施和政策,但是由于商洛农村的但是由于商洛农村的金融资金向城市流动,造成发展商洛农村金融体系的动力不足,而且不能为农业企业和农村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务也是制约该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因此造成商洛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金融服务和供给出现了不足,制约了商洛市的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分析和研究商洛市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就很重要了,有助于推动商洛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理论界对于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供给主体的研究,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外理论界对于农村中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的研究就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对于合作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的研究,将对农村商业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其他各种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之内。
在农村的商业性正规金融机构的研究方面,Douglas H Graham (1995)研究了在相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中,农村金融的互助机构中存在贷款服务和金融服务两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他认为农村的正规银行机构虽然存在信息对称和贷款程序简短的发展优势,但是同时也存在规模小、产权不明的发展劣势。Benoit Tremblay (2002)对欧洲四家农村信用社中的资本结构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采用多样化的资本结构模式。
在农村的非正规性金融机构方面,Hans Dieter Seibel (2001)认为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产生,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通过进一步优化对于此类机构的管理模式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发展速度,促使其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农村的金融体系从而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更好、更规范的金融服务。
Tsai (2004)通过比较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中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大多数农村客户都是青睐于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而这种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产生,就是因为政府所设立的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供给服务不够,执行国家出台的贷款优惠政策的能力不足。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推动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还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农村社会中的信贷业务发展。
陈曙莲(2009)认为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产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金融类服务。
郭世辉(2011)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发现,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完善有助于完善农村的信贷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信贷服务。大多数学者对于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注和探讨其发展现状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对策方面了,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情况和建设进展。卢钦(2010)还在研究其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完善和健全农村金融发展的渠道和方法。
黎红梅、李波(2010)也对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和完善该体系的建议。
崔成伟(2011)对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完善建议。
另一方面是通过案例分析来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构建的,这部分研究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结合了调查区域的金融发展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提出推动该区域金融体系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建设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学者们所调查的区域都是市级以上的行政区,
沈杰、马九杰(2010)调查了我国甘肃省等地的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我国央行还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小组在2010年调查了我国宁夏自治区的农村金融发展状况,郭军(2011)的调研对象是我国甘肃省的平凉市,还有奚尊夏(2011)选择的调研对象是我国浙江省的台州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9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