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及防范研究(附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信用管理研究在西方具备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我国企业步入世界经济的大潮后,一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而采用信用营销方式,但关于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方向的研究起步较晚,普遍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科学的信用管理模式,回款困难成了制约企业成长的一个要素。因此本文从应收账款管理概述、风险管理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格力电器实际的账龄、坏账准备等现状,面对潜在的坏账危机,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强化风险管理,这也是该企业需要整治的地方,最后对防范应收账款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日常管理,风险防范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2
2.1 应收账款及其成因分析 2
2.2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3
2.3 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 4
2.4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7
3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9
3.1 风险与应收账款风险 9
3.2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10
3.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 11
4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格力电器为例 11
4.1 应收账款相关指标分析 11
4.2 格力电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4
5 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14
5.1 严谨划分账龄区间 15
5.2 根据信用风险的特征来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15
5.3 应收账款结算风险提防 16
5.4 完善应收账款催收机制 17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图1 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流程图 1
图2 应收账款管理体系 5
图3 应收账款风险影响因素关系图 10
表1 企业信用标准的判别表 6
表2 综合信用政策 7
表3 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及流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资产比重表 11
表4 格力电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12
表5 格力电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统计表 12
表6 格力电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表 13
表7 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表 15
表8 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表 16
表9 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表 16
表10 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表 16
表11 应收账款回收计划表 1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上个世纪末以来,各个行业已经普遍采用信用营销,在大多数竞争相当激烈的行业当中,赊销比例已经占到销售额的一大半,即便赊销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治理模式落伍,带来严重的信用失效的问题,导致部分企业放弃这种销售模式。但是在发达国家,近九成的商业活动都是采用赊销,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商品买卖的流行趋势,而我国企业却面临抉择:一方面,赊销模式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已经是企业博取客户的一种手段,其必要性影响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若是不能实时收回账款,会形成现金流量不足的困境,资金紧缺,发生坏账、死账,虚盈实亏。
在这种局面下,企业要么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收不回来的经营风险,要么畏首畏尾不敢采用信用营销,也会避免不了被市场淘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宏微观角度来着手,影响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是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如何解决呢?就要以企业尽快创立一个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作为切入点,顺应市场经济的特性,逃离被拖欠账款的困境,只有在这样有效的管理制度框架的约束下,才能让销售变为盈利,否则仅仅是增加了销售成本。
应收账款的管理关涉到销售、财务、信用以及决策等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要加以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流程图
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后,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充,供应给社会的产成品愈来愈多,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加剧了市场竞争,在这样的条件下,销售模式的改变就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客户希望通过赊销交易获得融资,但是这样就会让企业陷入抉择:若是不采取赊销模式,那么企业的市场份量会逐渐减小,对企业发展不利;若是采纳赊销模式,应收账款风险会放大,迸发坏账的可能性会增加。笔者认为,企业除了依托其产品品质、售价、口碑等方法外,能增加销售的就是采用赊销模式了。采用赊销必然会带来应收账款的问题,但是正常期限内的应收账款是可行的,一旦超出约定限期,原因很复杂,如信用意识薄弱造成错误的决策等。所以,应收账款管理就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盛行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就是证券化和保理业务[1]。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范围内开展势头迅猛并且重大的金融创新工具就是应收账款证券化,它依托特设信托机构(SPV),将应收账款汇入资金池,一系列重组包装后,以有价证券的方式将应收账款向海内外的资本市场发行,然后依据不同的信用条件、现金流量大小来确定发行价格[1]。保理业务是将应收账款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条件转让给相应的保理公司或商业银行而提前获得款项的融资行为[1]。银行接手保理业务后,受益于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国际贸易的往来推动,使得保理业务发展迅速,已经变成多半企业操办应收账款的主要方法之一,并沿袭至今。
据相关部门调查呈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以及坏账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形式单一,企业之间的货款相互拖欠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同时,我国企业的赊销比率远远落后于美国,完善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如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并且迎接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就要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可接受的规模内[2]。在发达国家市场中,企业超过期限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总和小于等于10%,但在本国却占五分之三以上,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绊脚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理论架构雏形已经形成,一些专家学者也引用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来做指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00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