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下空间利用与设计


目 录
1引言1
2本课题概述1
2.1课题背景1
2.2目的及意义1
3场地空间现状2
4设计的方向及构思2
4.1 设计方向2
4.2 设计构思2
5 空间及功能设计3
5.1休闲活动区3
5.2 娱乐玩耍区3
5.3 滨水景观区3
5.4 运动健身区4
5.5 便民服务系统4
5.6 灯光体系4
5.7 绿化体系4
6 创新性与不足4
结论 5
致谢 6
1 引言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动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解决了基本的居住问题,但在发展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生产生活变迁、产业交替、功能衰退加之城市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在城市的建设中出现利用不充分以及直接废弃掉的土地,如车站周边,建筑边角等,都不可避免的出现空间浪费现象,而城市的桥下空间便是其中的一种。说到城市的桥体人们只关注它本身的交通功能,而忽略了桥下空间,使它发挥不了最大功用,造成桥下空间资源的浪费。随着土地资源越发的紧张以及城市桥体对城市空间造成压力与冲击,让我们不得不研究桥下空间的再利用,进而解决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2 本课题概述
2.1 课题背景
拥有着中国“运河之都”之称的淮安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在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它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该课题选址位于淮安清江浦区,分别位于延安东路与通甫路的桥下空间,意在通过对延安东路桥下空间与通甫路桥下空间的规划改造设计,设计出可以服务于周边大众的公共服务场所。城市的桥下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景观、体现城市面貌、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很多桥下空间变得脏、乱、差。经调研,淮安的桥下空间利用状况有很多问题:大量的桥下空间被闲置、浪费;有的也只是做简单的杂物储藏、作停车场,或只是做简单的绿化,空间形式利用单一;有些桥下空间压抑灰暗,空间无法利用;有些桥下空间缺乏规划,空间被私人违规占用,不仅使空间变得脏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堪,还对桥上车辆的行驶造成威胁。所以建立一套有效实际的城市桥下空间利用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方案通过对延安路大运河桥与通甫路大运河桥桥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合理的利用桥下空间为人们打造功能齐全的服务型公共场所,营造优美、舒适的桥下景观空间。
2.2 目的及意义
现在的社会由于城市化的加快,土地资源愈发紧张,而对于要做好城市景观环境,完善城市良好形象的巨大任务,城市被遗忘与废弃的桥下空间吸引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淮安延安东路、通甫路地段的桥下空间的景观设计,作出淮安特色的桥下空间,并美化周围环境,给周围居民带来便利,解决人们生活上的问题,提高在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淮安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以及淮安城市景观环境与城市面貌。通过这样一套方案体系可以正确的指导淮安城市桥下空间的规划利用,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有利于发掘城市桥下空间利用的新形式,并实施起来。
3 场地空间现状
此设计的场地选取的是淮安清江浦区延安东路运河桥下与通甫路运河桥下的两处桥下空间,但两个场地相离不远,,离约一公里的距离,延安东路与通甫路相交成交叉口,东北面贯穿翔宇大道,交通十分便利。根据实地调查,周边有居民小区、村庄、医院、学校、工厂以及时代广场等,是人流量较大的聚集地。但由于淮安整体桥下空间利用率不高,场地内的状况不容乐观。延安路的桥下空间直接被闲置,周围土地杂乱不堪,桥下穿插几条杂乱的步行道,绿化也零散杂乱,植被覆盖率少;通甫路的桥下空间被用作停车场,两旁是居民小区和绿地池塘,但因它非常靠近居民小区,汽车尾气与噪音会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空间利用很不合理,加之周围有临时搭建的板房以及拆除的违规建筑,空间场地比较杂乱。因此要充分考虑场地内的各种要素,结合实际问题,并寻找淮安文化特色、淮安本土所缺失的东西,展开此次设计。
4 设计的方向及构思
4.1 设计方向
淮安城市桥下空间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它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应该服务于人民群众,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所以本次设计方案之本是设计出可以服务大众的公共活动休闲场所。但桥下空间不同于一般的地段,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自身的潜在能力、周边环境的需求、使用功能的转换以及在淮安城市新格局中的定位等。在充分考虑后,结合淮安本土文化,将功能与文化相结合,设计出符合淮安特色的桥下空间景观活动场所。
4.2 设计构思
本设计宗旨是“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创造性的寻找激活桥下空间途径,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实现消极的空间向积极空间的转换。同时将功能与淮安文化进行结合,创造出具有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功能多样,景观优美的桥下空间。建立功能多样的服务体系如公共卫生间、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在此基础上对场地进行规划改造设计,服务大众。
5 空间及功能设计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研以及周围居民的迫切需求,将场地的主要划分为休闲活动区、娱乐玩耍区、滨水景观区、运动健身区、便民服务系统,并搭配丰富多样的灯光体系与绿化体系来丰富整个空间。
5.1 休闲活动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