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花儿为例

摘 要傣族舞蹈以自然灵动的表演而著称,在众多的民族舞中,傣族舞的风格是极为突出的,傣族舞蹈的舞蹈特点也是极为鲜明的。而傣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傣族文化的发源、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傣族人民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傣族舞蹈《花儿》为例,分析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并分析学习傣族舞蹈风格特征对舞者素质的提高。
目 录
一、前言 1
研究背景 1
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傣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2
(一) 傣族舞蹈的形成 2
(二) 傣族舞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2
三、《花儿》中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3
(一) 《花儿》中傣族舞姿造型和动作特点 3
(二) 《花儿》中傣族舞蹈人物特点的情感表现 3
(三) 《花儿》中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3
四、傣族舞蹈风格特征对舞者素质的提高 5
(一)提升舞者专业水平,更好展现傣族舞蹈风格 5
(二)丰富文化知识,使傣族舞蹈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5
结 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表达感情的一种特色舞蹈。傣族舞蹈一般取材于自然界的一些事物,通过强烈的人体动律情绪化将舞蹈赋予极大的感染力,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影响着人们对舞蹈的追求与热爱。人们通过舞蹈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流畅的动作旋律,表达情感的交流。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祭祀性三大类。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傣族人民善於吸收来自四方的文化精华,并能融於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
舞蹈《花儿》的背景音乐给人带来一股清新的感觉,一种独特的柔媚之美。《花儿》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抖翅、展翅、开屏、飞翔...等等。利用孔雀独特的美,来表现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娜多姿少女般的美。
(二) 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的研究目标,在于通过舞蹈《花儿》中的舞蹈动作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交流体现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与文化内涵。希望可以借此抛砖引玉,促进对傣族舞蹈风格特征与文化内涵的认识,提升舞者对傣族舞蹈动作风格的诠释。
(三)研究方法
1.个案分析法
通过个案《花儿》例证分析的方法为主,对本论文所提出的理论论点进行说明、分析、论证。
2.文献,研究法
以此方法为辅,搜集有关傣族舞蹈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梳理作为论证的辅助和论据的支持。
二、傣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傣族舞蹈的形成
傣族的历史较为悠久,早在《史记 大宛列传》中就有关于傣族的少量记载,不过当时的傣族被称为“滇越”;于《和帝本记》中,傣族被称为“掸国”。而关于傣族歌舞的最早记载已无从考证,唯有《后汉书》中,对傣族歌舞进行了有关的描写,书中道:“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又善跳丸,数乃至千。”从少量的历史记载中无法得知傣族舞蹈的起源时间,学术界关于傣族舞的起源也尚未有定论。因而,只能了解到傣族舞的起源时间较早,十七世纪出版的《论傣族诗歌》中提及原始的歌舞诞生于原始的人类活动中,傣族歌舞也是傣族原始歌舞活动中不断进化的产物。除去目前,傣族舞蹈中知晓率最广的孔雀舞外,傣族舞中还有“鸳鸯舞”、“蝴蝶舞”、“大象舞”、“鱼舞”、“象脚鼓舞”、“嘎光舞”等舞蹈,甚至还有些舞蹈隐没在云南傣族偏僻的部落中,等待着挖掘。
傣族舞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公元800年,是傣族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公元800年以前,傣族舞蹈表演一般集中于傣族部落以及傣族聚居的地区,傣族舞蹈并没有作为观赏性舞蹈进行单独的表演,至少没有文献资料显示公元800年以前,傣族舞蹈有街头卖艺、参与宴会表演等。公元800年以后傣族舞蹈的发展进入了又一历史时期,《新唐书》中记载,傣族人民曾前往长安表演孔雀舞。这是有记载以来,傣族舞蹈第一次参与到较为盛大的表演活动中。此后,傣族舞蹈的又一次飞跃式发展出现在上世纪,上世纪毛相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人之一,其因出色的孔雀舞表演而著称,先后出访缅甸进行表演,这是傣族舞蹈第一次走进大众眼前,并登上国际舞台。然而当时的大众传媒并不是十分的发达,因而仍只有少部分人看到了傣族舞蹈表演,直至1986年,杨丽萍的《雀之灵》让全国观众第一次直接感受到了傣族舞蹈的魅力。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今天,傣族舞蹈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舞之一,傣族舞蹈的表演风格与舞蹈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譬如在以前,孔雀舞是只有男性才能表演的舞蹈,而今天,孔雀舞表演却不再局限于性别。
三、《花儿》中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花儿》中傣族舞姿造型和动作特点
女子独舞《花儿》中舞姿造型的塑造是十分具有傣族风格的,在傣族舞蹈中体态的塑造是傣族舞蹈的舞蹈关键,三道弯是傣族的主要体态特征。《花儿》在舞蹈中静态舞姿的塑造也基本是以三道弯为主,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舞姿造型塑造以凸显傣族舞三道弯为主。舞者利用胸腰、胯部、膝盖等部位的扭动,让身体呈现出特殊的s型。在舞蹈《花儿》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极强的律动性,静态造型的停顿往往是不超过1秒的,接着通过三道弯头部的动作牵引,展开动律性极强的舞蹈。在《花儿》中舞蹈动作的动律性还体现在舞蹈动作的柔上,柔中带刚、松中带紧是《花儿》表演中动律的突出特征,舞者在较强的舞蹈节奏下,展现出的傣族舞异样灵动、自然的生命力。
在舞蹈《花儿》的整个表演中,舞者通过静态舞姿造型的塑造与舞蹈动态动作律动性的塑造,展现出了傣族舞蹈的自然灵巧。
《花儿》中傣族舞蹈人物特点的情感表现
《花儿》中舞者的情感都是积极的,这与傣族舞蹈的整体情感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傣族舞的表演中,舞蹈的情感往往是正面的。傣族人民喜欢用舞蹈传递快乐的情绪,舞蹈《花儿》也不例外。在舞蹈开始时,舞者化身为一朵丛林中的花儿,半跪在地面中,随着模拟露水打下的叮咚叮咚的音乐声出现,花儿的一天也开始了,舞者缓慢地拧动身体,模拟花儿从夜晚逐渐苏醒的状态,舞者在表演中面露笑容,展现出花儿对新的一天的期待。鸟鸣声渐响,舞者渐渐地站立起来,舞蹈的律动开始加强,体现了花儿对新的一天的无比向往和喜爱。类似于《花儿》,仿生的舞蹈方式在傣族舞中并不罕见,譬如傣族舞蹈中最为出名的孔雀舞,就是模拟孔雀的一饮一啄。而《花儿》相较于孔雀舞,需要舞者投入更多的情感与想象,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需要将自己想象成自然的一部分,并通过想象将情感投射进舞蹈表演中,让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这也是傣族舞蹈在情感的表达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