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文以新鲜鳝鱼皮为原料,将鳝鱼皮处理成干燥的粉末,采用酶解法提取胶原蛋白肽。在参考用酶的种类、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4个因素提取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优化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从鳝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碱性蛋白酶,提取酸度为pH=9,提取时间为4h,提取温度为45 ℃。在上述条件下,冷冻干燥制得的胶原蛋白肽成品为白色粉末,胶原蛋白含量为77.70%。在对胶原蛋白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的同时,也对所得的胶原蛋白肽成品进行抗氧化性能的测定。 关

鳝鱼蛋白粉加工工艺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文以新鲜鳝鱼为原料,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采用酸法提取鳝鱼中的蛋白质并提纯,酵母粉去腥,乳化稳定蛋白浸出液,最后真空干燥获得蛋白粉,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粉中蛋白质含量。对这一工艺实验进行L9(34)正交实验,优化实验以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鳝鱼中提取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9,pH值为3,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温度为5 ℃。通过上述所有步骤实验后,得到了乳白色无腥味的蛋白粉,所得的蛋白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为85.75%。在对蛋白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的同

鸟贝多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测试技术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摘要 鸟贝是一种营养成分非常丰富的贝类,鸟贝的营养价值很高,适量食用能有健脑明目、润肠和胃、抗癌等功效。研究鸟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生物中多糖的性质,并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实验中使用DEA-52纤维素柱层析法和透析法相结合,用纯水、0.1 mol/l、0.3 mol/l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三个纯化组分(CP-1 、CP-2、CP-3)。用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硫酸一间羚联苯法分别测鸟贝粗多糖(Crude CP)及各纯化组分的总糖、蛋

鸟贝多糖结构及活性测试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实验将鸟贝通过搅碎,除色,离心,浓缩,60℃干燥得到鸟贝粗多糖。利用DEAE纤维素凝胶层析法,收集纯水,0.1 mol/L,0.3 mol/L,0.5 mol/L氯化钠洗脱出来的多糖溶液。将其浓缩后,进行流水透析48 h。接着将透析液冷冻干燥得到纯化的鸟贝多糖。本实验对鸟贝多糖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活性进行了一般测定。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在抗氧化活性方面,也测定了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力,金属螯合能力等。在这项研究中,对鸟贝多糖的提纯、初步描述,结构及

黑布林色素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文研究了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布林色素的纯化作用,以吸附率和解析率为指标,筛选出对黑布林色素具有良好选择性的大孔吸附树脂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解析实验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黑布林色素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黑布林色素效果最好。静态及动态吸附及解析实验研究显示其最佳的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液吸光度为0.963,上样流速为2mL/min,pH3.0,洗脱液采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解析流速为1mL/min。采用此工艺条件,黑布林色素色价从2.

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发芽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课题以三种玉米(黄玉米、白玉米、紫玉米)为原料,通过对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发芽60h内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找出发芽玉米的最适发芽时间,为后期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0h发芽期间,玉米芽长迅速增长,分别达到10.91、9.68、9.36mm,且黄玉米长势最好。总糖下降了20.79%~23.58%,还原糖增加了1.52~2.26倍,干物质含量下降了29.99%~32.03%,游离氨基酸增加了2.91~4.16倍,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1.01~1.06倍。在发芽36

双孢菇多糖性质及活性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次的课题研究原料是采用了质量好的双孢菇,双孢菇经烘箱干燥后,水分含量最后测定出来为83.27%。将双孢菇切碎,然后用匀浆机打成浆,得到双孢菇的匀浆液。用热水浸提,将浸提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浓缩,再将浓缩液加入3倍体积的乙醇,进行醇沉24 h,烘箱干燥两天后得到双孢菇多糖。用正交实验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确定,并由此得到提取双孢菇多糖的最佳条件:提取的时间,温度,以及料液比分别为135 min,75℃,1∶30,在这种条件下,优化双孢菇多糖提取实验,最后测得多糖提取率

发芽对玉米淀粉性质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发芽方法,检测不同发芽时期玉米淀粉理化指标和功能特性。结果显示,玉米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到发芽60 h,淀粉含量降低到67.13%。淀粉水解生成的还原糖不断增加,发芽36h还原糖量为79.69%,比同期对照组增加了4.67%。自发芽36h起,α-淀粉酶活力逐步提高,β-淀粉酶活力快速上升,发芽60h β-淀粉酶酶活力已经达到18.37U/g-1FM,是未发芽时的5.89倍。发芽对玉米淀粉颗粒的微观结构略有影响,可少量降低淀粉颗粒的尺寸

姜汁澄清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以凹土和壳聚糖为原料,复配后作为澄清剂,研究超声处理对姜汁澄清效果的影响,优化澄清工艺。并研究了比较用不同澄清方法处理的姜汁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超声辅助-凹土-壳聚糖复合物澄清姜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2 min、超声温度50 ℃、超声功率154 W。姜汁的透光率达97%以上,姜辣素含量为1.81 mg/g。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不同澄清处理的姜汁中色泽、澄清度、可溶性固形物、pH值、总酸度、总酚含量、姜辣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超声辅助凹土

提高双孢菇出汁率的工艺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实验对双孢菇进行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并利用双酶复合酶解与双酶分段酶解进行对比,研究提高双孢菇出汁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初始pH 5.5、加酶量0.006%、酶解时间60min;纤维素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初始pH 5.5、加酶量0.006%、酶解时间50min。复合酶解的出汁率并不比单酶酶解的效果好,而分段酶解的效果比复合酶解的效果略高。经过酶解处理后双孢菇的出汁率均大于未添加酶时的出汁率,且

新型麻辣鸭肉松的开发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实验主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新型麻辣肉松的配料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值作为评价指标。选取以鸭脯肉、辣椒、花椒、白砂糖、食盐、白酒为主要原料,生姜、八角、桂皮等香辛料为辅料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麻辣鸭肉松。实验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料为:食盐的添加量0.7%,辣椒添加量为%,白砂糖添加量为14%,花椒的添加量为2%,白酒添加量为11%,以辅料补足。优化配方实际感官评分值为87.20。最佳加工工艺为:烘烤时间40min,烘烤温度60℃,炒制时间为25min,炒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