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业广场a4馆基坑及基础设计(附件)
摘 要拟建工程主体结构拟建A4栋为4F框架结构,设计1F满堂地下室(层高约4.7m,现状地面下需开挖约3.5m)。设计±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7.45m,柱下最大轴力设计值约4000kN,基础拟采用桩基础。设计中为确保标高的一致性,统一采用绝对标高标注。本项目基坑开挖面积约7290m2,周长约523m。拟建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涉及1层杂填土、2-1层粘土、2-2淤泥质粉质粘土和2-3粉土夹粉土夹粉砂。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同时结合该地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工程采用单支点排桩的支护方案,基础采用桩基础。支护桩采用SMW工法,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比较理正深基坑软件电算结果与手算结果分析误差,验证手算结果的可靠性。
Keywords:The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pit; SMW method; pile foundation目 录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1
1.1 工程概况 1
1.2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依据 4
1.3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5
1.4 施工技术要求 5
1.5 质量检测要求 10
1.6 基坑监测 10
1.7 应急方案 12
1.8注意事项 13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14
2.1 UAa/bBCD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14
2.2 PQ/TU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4
2.3 QRST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34
第三章 局部地下结构设计计算 41
3.1 地下室外墙设计 41
3.2 柱梁尺寸估算 44
3.3 顶板设计计算 49
3.4 底板设计计算 49
第四章 桩基设计 54
4.1土层信息 54
4.2持力层选择 54
4.3 CT1设计 55
4.4 CT2设计 64
第五章 降水设计 73
第六章 主要电算结果 74
6.1 UAa/bBCD段深基坑支护方案电算 7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6.2 PQ/TU段深基坑支护方案电算 85
6.3 QRST段深基坑支护方案电算 100
6.4 基坑支护方案整体电算部分结果 113
结 束 语 121
致 谢 122
参考文献 123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某商业广场A4馆地下车库基坑支护工程
工程地点:南京市大桥北路,南京长途客运北站北侧,原红太阳装饰城内
建设单位:南京红太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主体设计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1.1.1 结构与基坑概况
拟建A4栋为4F框架结构,设计1F满堂地下室(层高约4.7m,现状地面下需开挖约3.5m)。柱网间距约为8.4m×8.4m,设计±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7.45m,柱下最大轴力设计值约4000kN,基础拟采用桩基础。设计中为确保标高的一致性,统一采用绝对标高标注。
本项目基坑开挖面积约7290m2,周长约523m。基坑开挖底标高及挖深见表11。
表11 基坑开挖深度及标高一览表
施工段
场平相对标高(m)
开挖底相对标高(m)
基坑挖深(m)
UAa/bBCD
0.35
7.45(承台垫层底)
7.10
PQ/TU
0.35
6.15(底板垫层底)
5.80
QRST
0.35
3.35(底板垫层底)
3.00
1.1.2 环境概况
基坑周边环境描述见表12所示,详见《基坑支护环境信息图》。
表12 基坑外侧环境统计表
施工段
外侧环境
东侧
东侧为已有建筑物(1F),与基坑开挖边线最近距离约11.2m
南侧
南侧为商业活动广场(硬质铺地)
西侧
西侧为已建A3楼(砼1),与基坑开挖边线最近距离约16.0m
北侧
北侧为预留110KV变电站用地,现为空地
1.1.3 基坑周边荷载条件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确定各施工段坑边计算荷载均为25kPa均布荷载。
1.1.4 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长江漫滩地貌单元。拟建场地位于“南京红太阳华东MALL A3栋”东侧,场地现为露天建材交易市场,相对较为平坦,勘察期间,场地高程为6.08~6.60m。
1.1.5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上部第四系地层主要有:表部杂填土及表层“硬壳层”,上部②层为新近期冲积流塑淤泥质粉质黏土、粉土夹粉砂、粉砂等,下部为第四纪全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中密~密实粉细砂、卵砾石层组成,底部为白垩系泥质砂岩。岩土体根据沉积时代、成因、状态及其特征,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11个工程地质亚层,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布与特征如下:
① 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碎石、砖屑及粉质黏土等物组成,不均质,普遍分布。
②1黏土:黄灰色,可塑~软塑,稍有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缺失。
②2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见腐殖物,夹薄层粉土,层厚12mm,局部呈千层饼状,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普遍分布。
②3粉土夹粉砂:灰色,很湿~饱和,中密,具微层理,含云母碎片,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夹粉砂薄层,局部呈互层,层厚1~5mm,普遍分布。
②4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具微层理,含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粉土,层厚1~2mm,普遍分布。
1.1.6 水文地质概况
(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地层②2层以浅土体中,含水介质为黏性土、淤泥质土及粉土,其渗透性差,含水量贫乏。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②3层及以下的砂性土中,含水介质主要为粉细砂及卵砾石层。
拟建场地潜水与微承压水,为透水性上弱、下强的多层结构,两者在区域上互为联通,且与长江水水力联系密切。潜水含水层黏性颗粒含量高,沉积韵律明显,下部微承压水含水层渗透性相对较强。
Keywords:The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pit; SMW method; pile foundation目 录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1
1.1 工程概况 1
1.2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依据 4
1.3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5
1.4 施工技术要求 5
1.5 质量检测要求 10
1.6 基坑监测 10
1.7 应急方案 12
1.8注意事项 13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14
2.1 UAa/bBCD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14
2.2 PQ/TU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4
2.3 QRST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34
第三章 局部地下结构设计计算 41
3.1 地下室外墙设计 41
3.2 柱梁尺寸估算 44
3.3 顶板设计计算 49
3.4 底板设计计算 49
第四章 桩基设计 54
4.1土层信息 54
4.2持力层选择 54
4.3 CT1设计 55
4.4 CT2设计 64
第五章 降水设计 73
第六章 主要电算结果 74
6.1 UAa/bBCD段深基坑支护方案电算 7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6.2 PQ/TU段深基坑支护方案电算 85
6.3 QRST段深基坑支护方案电算 100
6.4 基坑支护方案整体电算部分结果 113
结 束 语 121
致 谢 122
参考文献 123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某商业广场A4馆地下车库基坑支护工程
工程地点:南京市大桥北路,南京长途客运北站北侧,原红太阳装饰城内
建设单位:南京红太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主体设计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1.1.1 结构与基坑概况
拟建A4栋为4F框架结构,设计1F满堂地下室(层高约4.7m,现状地面下需开挖约3.5m)。柱网间距约为8.4m×8.4m,设计±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7.45m,柱下最大轴力设计值约4000kN,基础拟采用桩基础。设计中为确保标高的一致性,统一采用绝对标高标注。
本项目基坑开挖面积约7290m2,周长约523m。基坑开挖底标高及挖深见表11。
表11 基坑开挖深度及标高一览表
施工段
场平相对标高(m)
开挖底相对标高(m)
基坑挖深(m)
UAa/bBCD
0.35
7.45(承台垫层底)
7.10
PQ/TU
0.35
6.15(底板垫层底)
5.80
QRST
0.35
3.35(底板垫层底)
3.00
1.1.2 环境概况
基坑周边环境描述见表12所示,详见《基坑支护环境信息图》。
表12 基坑外侧环境统计表
施工段
外侧环境
东侧
东侧为已有建筑物(1F),与基坑开挖边线最近距离约11.2m
南侧
南侧为商业活动广场(硬质铺地)
西侧
西侧为已建A3楼(砼1),与基坑开挖边线最近距离约16.0m
北侧
北侧为预留110KV变电站用地,现为空地
1.1.3 基坑周边荷载条件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确定各施工段坑边计算荷载均为25kPa均布荷载。
1.1.4 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长江漫滩地貌单元。拟建场地位于“南京红太阳华东MALL A3栋”东侧,场地现为露天建材交易市场,相对较为平坦,勘察期间,场地高程为6.08~6.60m。
1.1.5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上部第四系地层主要有:表部杂填土及表层“硬壳层”,上部②层为新近期冲积流塑淤泥质粉质黏土、粉土夹粉砂、粉砂等,下部为第四纪全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中密~密实粉细砂、卵砾石层组成,底部为白垩系泥质砂岩。岩土体根据沉积时代、成因、状态及其特征,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11个工程地质亚层,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布与特征如下:
① 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碎石、砖屑及粉质黏土等物组成,不均质,普遍分布。
②1黏土:黄灰色,可塑~软塑,稍有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缺失。
②2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见腐殖物,夹薄层粉土,层厚12mm,局部呈千层饼状,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普遍分布。
②3粉土夹粉砂:灰色,很湿~饱和,中密,具微层理,含云母碎片,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夹粉砂薄层,局部呈互层,层厚1~5mm,普遍分布。
②4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具微层理,含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粉土,层厚1~2mm,普遍分布。
1.1.6 水文地质概况
(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地层②2层以浅土体中,含水介质为黏性土、淤泥质土及粉土,其渗透性差,含水量贫乏。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②3层及以下的砂性土中,含水介质主要为粉细砂及卵砾石层。
拟建场地潜水与微承压水,为透水性上弱、下强的多层结构,两者在区域上互为联通,且与长江水水力联系密切。潜水含水层黏性颗粒含量高,沉积韵律明显,下部微承压水含水层渗透性相对较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