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老旧民居改造餐饮空间设计


目 录
1 引言1
2 课题背景1
3设计思路1
4 设计内容2
4.1空间法则的运用2
4.2材料的运用2
4.3空间装饰2
4.4色彩的运用2
5功能分配3
6 各功能区的表现形式3
结论4
致谢5
1 引言
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种植竹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600年,在王宫便有了以竹子刻成竹简记录文字。公元前202年,便有人们用竹简制作乐器的记载。至今,我国的传统乐器中人有竹制乐器。
在我国古代竹子运用到了很多方面,比如盛水器具“竹筒”灌溉工具“高转通车”。竹子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有着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以及技术的提升,仅存在于郊外的竹子已经不能满足人门的需求,于是竹子被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远古时代,人类房子的进化史中,竹子便体现了它的重要之处,用竹子做建筑原材料的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黄冈竹楼以及汉代甘泉宫。都深刻的反映出竹子在我国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竹非草木遍生各地”而气候温和多雨的江浙地区对于竹子的种植是最合适不过的。
2 课题背景
该老旧民居处于淮安市区,周边有数条主干道围绕,交通便利。在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是为了响应国家保护老旧建筑的号召,富有特色的老旧建筑改造优于新建。旧建筑外墙与旧民居的门窗面积都相较高大,旧民居的高度约3.2米。现如今有些旧民居内已经长生出一些杂草,建筑的外墙多被爬山虎所缠绕,对建筑本身破坏会加大,建筑为砖混结构,外墙大多为红色砖石裸露在外。
淮扬菜、淮剧等一些淮安的特色发展,侧面反映出淮安人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此次课题将从中选取一处旧民居进行空间“再生”利用,改造成为一个以“再生”为主题,安静、和谐、清雅、俭朴的符合淮安人品味的餐厅,将能更好的发挥老旧民居的价值。
3 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楼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境界的提高。本方案的设计思路从“再生”入手,居住在老旧民居中的人们陆陆续续搬离,在使用功能上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基本需求。在国内,旧民居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落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南锣鼓巷、宽窄巷子,由于改造的同时又保留了当地的建筑特色而备受关注。所以在“再生”方面除了有维持原有功能的再生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再生——转变功能型。
4 设计内容
4.1 空间法则的运用
首先在入口处设置了吧台与等候区,进入大厅以后一条主要的通道将散客区一分为二,一楼大厅西侧依次为通往二楼的楼梯、景观、厨房。东侧依次为散客区与男女卫生间,提高了空间的合理性。在一楼就餐区域的划分中主要为散客区,在交通流线不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座位,使空间利用最大化。
4.2 材料的运用
餐厅用水膜仿青石砖为地面铺装材料。
在入口处把原有的老式木板门换成透光的玻璃门,增大了入户与侯客区的采光,墙壁依旧采用水泥原料做拉毛处理,顶部原有吊顶刷黑色乳胶漆,局部吊顶,采用了大量的风化竹与木头,并把筒灯隐藏在悬挂的竹子里。吧台是未经打磨平整的大理石材质堆叠而成。
进入大厅后的一处景观采用水元素、竹元素并运用黑色石材,三者的相互结合使中国园林的意味更加浓烈。
就餐区域采用大量的风化竹把裸露的柱子包裹起来,并在竹子与墙面之间使用了白桦木,桌子采用的也是中式的木质方桌与6人圆桌。再加上耕种图的运用使得一楼整个空间更加贴近“且插梅花醉洛阳”的意境。风化竹的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空间更加使人感受到重返乡村的自然气息。
二楼包间采用了新中式的设计元素,摒弃中式设计中暗沉的色调,融合白色硅藻泥与中国红色彩、中式拱门、中国画等元素,使建筑空间更有层次感、虚实感。为了防止包间内顾客活动会产生相互影响,在墙体上采用了隔音板。
4.3 空间装饰
考虑到颜色搭配对人们的心理暗示作用,让顾客感受到关怀的同时又不会使空间显得杂乱,在一楼大厅运用白桦木做“虚”墙体分割空间相互融合又有相对私密的空间,在顾客心理上形成区域性的环境氛围。
4.4 色彩的运用
为了刺激顾客的消费,在家具以及软装饰上面,采用了黄色的灯光,红色的桌布等偏暖的色调,不仅能把食物的卖相映衬的更加可口,还对顾客的心里产生一定得影响,进而能刺激消费。
5 功能分配
在本方案中,“再生”民居的功能划分从入户的收银台、等待区域,进入到一楼大厅的散客区,卫生间位于餐厅的最里侧,备餐台仅靠厨房与散客区,在顾客等候区的背面便是进入二楼包间的楼梯。二楼是4个包间与一个露天花园。
6 各功能区的表现形式
收银台区域主要用于收银以及待客,运用青化砖以及防腐木作为主要材料,顶部造型依旧使用风化竹材料,即与室内相结合又富有美感。雅座区用于较少客人就餐,用简单的木质桌椅、中式的耕作图以及大量竹子的运用,竹帘、藤灯元素的使用在空间延伸上给人无限的遐想。竹元素的使用会使人心理上平和、宁静;包间运用新中式的表现手法,使客人感受到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私密空间中轻快的色彩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不会感受到空间的压迫又能满足食客量较多时的需求。卫生间区域运用玻璃、风化竹、中国画等,使材料多样化,整个空间富有诗意与美感,追求平淡中变化,变化中又充满新奇。
结论
“再生”老旧民居餐厅的设计,属于在原有空间内改造再设计,尽可能的保留原民居的结构,让老旧民居创造出最大价值,而不是只有被拆除这一条命运。中国的耕种图与竹、木的运用结合,中式元素中的曲线与直线,不仅使空间更具有延伸感也使得空间具有对称美,都最大可能的显现出中国老一代民居通过“再生”获得新生机。在材质上运用了竹以及竹子的衍生品,不仅在取材上更加方便,也能使来就餐的顾客逐渐放松紧张了一天的心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2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