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码头镇核心保护区公共建筑改造设计
目 录
1背景1
2基本思路1
3设计内容说明2
3.1整体改造规划2
3.2公共建筑的具体规划设计2
3.3举例建筑改造2
3.3.1原有建筑的情况2
3.3.2改造设计3
4创新性4
结语5
致谢6
1背景
码头镇始建于公元前221年,位于距离淮安市区西南郊约十公里之处,古代时被称为“马头镇”,后来因为黄河、淮河、运河相交汇,形成了成了水上码头,所以称为“码头镇”。从秦始皇设置淮阴县开始,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码头古镇一直为县治所在,码头古镇悠久的历史也由著名的淮阴故城遗址、秦甘罗城遗址、清河旧县遗址所见证。韩信故里、漂母墓等则展现了环境稳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繁荣景象。码头镇核心保护区是其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这个古老聚落的历史足迹,也是目前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中还未整治改造的部分。由于这里传统风貌已经遭到破坏、街区机能日趋衰落、基础设施条件日显落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侨居他处,越来越多的建筑被荒废遗弃或被直接拆除,街区现住民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她亟待更好保护与机能激活。
本次设计的内容将建立于团队整体规划工作基础之上,着重改造码头官巷旁的场地中的一处废弃厂房及其周边建筑,将其改造为老年人活动中心,使当地的占据很大人口比例的老年人能够拥有一处专门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意在一方面更好支撑整体规划设想,另一方面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建筑的功能置换及风貌改造进行针对性探讨。
2 基本思路
本次的公共建筑改造设计以历史街区的公共建筑保护性改造为理念,通过以不破坏当地建筑风貌和建筑结构为前提的公共活动空间改造设计,致力于打造出能够充分满足当地居民休闲娱乐需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本次设计建立在对码头镇核心保护区的充分考察与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场地内的公共建筑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重点规划设计,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并完善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活动空间,使其成为一个地方文化鲜明、宜居性特到显著提升、能够吸引更多人来此驻游的历史文化街区。力求充分满足当地人休闲娱乐需要,并与当地环境相协调,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平,并使得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都能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
公共建筑改造后的整体风貌大致与码头镇核心保护区相一致,不追求方方面面都继承当地的建筑风貌,适当取舍,力求让新建筑带着传统意蕴,老建筑新添时代发展气息,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栋间透露出当地的历史文化风韵。
3 设计内容
3.1整体改造规划
码头镇的规划设计方案使得整个码头镇的风貌得到统一。通过前期的调研和资料整理,合理地规划流线、河道、绿化以及当地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游览线路,并在码头镇核心保护区入口处增设停车场。保留已经存在多年的传统建筑的结构,且对之进行维护和修理,对新建建筑进行外观方面的改造设计,将其与当地的建筑风格进行统一。
考虑到码头镇当地的老人在居民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于是本次设计以适宜老人活动为重点,完善基础公共设施,为当地的老人打造出一个环境舒适、历史文化气氛浓郁、适宜娱乐休闲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考虑到外来游客的基本的游览体验需求,将码头历史文化合理地融合在公共建筑设计当中,使之成为当地的特色,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遗迹保护意识,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更加广泛地传播码头文化。
3.2公共建筑的总体改造规划
考虑到码头镇当地的现状,公共建筑的改造首先致力于给当地居民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一是将民居密集、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的废弃屋舍进行修复和功能与外观上的改造,使之成为适宜人们聚会活动的公共娱乐场所;二是将码头镇的沿街商业建筑进行整体风貌上的统一,特别是新建建筑,力求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融合进去,使之既不与当地环境相违和,又可以保留时代发展的痕迹。
考虑到当地意欲发展旅游产业的情况,公共建筑的改造也要兼顾游客们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一方面大力整改码头镇各个角落里的简陋旱厕,把它们改建成设施齐全、干净卫生的现代化公共卫生间;另一方面,将码头镇景区附近的闲置建筑改造成为适宜游客居住休憩的酒店和餐馆,并把这些建筑的外观同当地的建筑风貌统一起来。
3.3举例建筑改造
3.3.1原有建筑的情况
码头镇的公共建筑全数分布于安澜街的沿街地带。两栋行政办公楼一处位于街区北面,另一处则位于安澜街与兴盛街的交界处。两栋办公楼均遵循了当地青砖灰瓦的样式,与整体环境还比较协调。遍布整条街两侧的几乎都是各类商业建筑,商住两用建筑混杂其中。这些商业建筑多半都属于新建建筑,现代化气息过于明显,同码头镇的整体建筑风貌相冲突。医疗卫生及社会福利建筑共有两处,其中养老院坐落于民居建筑之间,位于码头官巷的南面,而医院则位于安澜街街尾,无论格局或是外观都与码头镇当地的风貌不统一,亟需对其进行建筑风貌上的改造。
本次设计的重点改造建筑是位于码头官巷旁的场地中的一处废弃厂房及其周边建筑,将其改造为老年人活动中心。原有建筑位于码头官巷北侧的沿街地段,与当地的养老院仅一巷之隔,院落占地面积约为1273平方米。院内的建筑群主要由一座废弃的厂房、一座传统砖瓦房、一间狭小的破旧仓库、两栋后建的现代单层建筑和一间狭小简陋的露天旱厕所组成。院内设施简陋陈旧,卫生环境不佳,原始的花园已经沦为菜地和鸡圈。除了两栋新建的,这些建筑基本都处于废弃闲置状态,且新建的栋单层建筑外观上与整体环境完全不搭,在建筑群里略显突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