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客观上需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2013年10月,中央在政策层面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主动权,保障农民能够通过集体建设经营性建设入市分享到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丰硕成果。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完善土地收益分配的机制、土地税收体系,实现土地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公平分配。改革试点虽然积累了经验但仍有缺点,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探索过程中的收益分配仍然存在分配主体不一致、分配方式不合理、分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农村集体产权模糊、基层制度安排不健全,致使农民权益受损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土地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从理论上解释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产权理论、地租理论、税收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试点地区案例分析,为土地收益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及参考意见。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 绪论 3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3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3
1. 国外研究概况 3
2. 国内研究概况 3
3.研究评述 6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6
1.研究目标 6
2.研究内容 6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7
1.研究思路 7
2.研究方法 7
3. 可行性分析 8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9
(一) 基本概念 9
1.集体建设用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9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9
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 9
(二) 理论基础 9
1.土地产权理论 9
2.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 10
3.土地税收理论 10
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演变及收益分配现状 10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演变 10
1.禁止入市期 10
2.逐步探索期 11
3.允许入市期 11
(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现状 12
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概况 12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具体措施 12
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典型模式分析 13
(一)佛山南海区模式 13
1.南海区概况与制度变迁 13
2.增值收益分配方式与现状 14
3.模式评价 15
(二)北京大兴区模式 15
1.大兴区概况与制度 15
2.试点管理模式与成效 16
3.增值收益分配方式 16
4. 模式评价 16
(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模式比较与启示 17
1.模式比较 17
五、 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建议 17
(一) 明晰土地产权,明确收益分配主体 17
(二) 构建科学合理的入市收益税费制度 18
(三)建立入市收益监管制度,专款专用 18
(四)探索多元化安置方式,保障实地农民生活 18
六、结论..................................................................19
参考文献.................................................................19
致谢.....................................................................20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引言
绪论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客观上需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2013年10月,中央在政策层面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主动权,保障农民能够通过集体建设经营性建设入市分享到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丰硕成果。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完善土地收益分配的机制、土地税收体系,实现土地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公平分配。
改革试点虽然积累了经验但仍有缺点,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探索过程中的收益分配仍然存在分配主体不一致、分配方式不合理、分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农村集体产权模糊、基层制度安排不健全,致使农民权益受损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土地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从理论上解释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产权理论、地租理论、税收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试点地区案例分析,为土地收益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及参考意见。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研究概况
在土地产权的问题上,国外学者基本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在土地产权清晰的前提下,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会更高。Demsetz认为,产权越完整,人们对产品归属为己的预期越稳定。 Gavian等认为中国现有土地产权交易含糊不清,会造成人们对稀缺资源的掠夺,这种存在缺陷的土地产权制度必定会降低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Carter 等(Carter and Yao,1996)认为,弱的不完善的土地产权会导致土地的经常调整;Brandt(2002)也曾提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和使用权不稳定,阻碍了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Charles C.Krusekopf(2002)也认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稳定是导致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的主要原因。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学者较为系统的剖析了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为此,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应成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内研究概况
(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的研究
我国很多学者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陈利根对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宋志红从法律的视角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和制度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展望。施建刚等梳理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的过程,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环境的变化,并将其发展过程总结为严禁流转时期;有偿使用、无序流转时期;有序流转、规范探索时期共三个阶段。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 绪论 3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3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3
1. 国外研究概况 3
2. 国内研究概况 3
3.研究评述 6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6
1.研究目标 6
2.研究内容 6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7
1.研究思路 7
2.研究方法 7
3. 可行性分析 8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9
(一) 基本概念 9
1.集体建设用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9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9
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 9
(二) 理论基础 9
1.土地产权理论 9
2.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 10
3.土地税收理论 10
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演变及收益分配现状 10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演变 10
1.禁止入市期 10
2.逐步探索期 11
3.允许入市期 11
(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现状 12
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概况 12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具体措施 12
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典型模式分析 13
(一)佛山南海区模式 13
1.南海区概况与制度变迁 13
2.增值收益分配方式与现状 14
3.模式评价 15
(二)北京大兴区模式 15
1.大兴区概况与制度 15
2.试点管理模式与成效 16
3.增值收益分配方式 16
4. 模式评价 16
(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模式比较与启示 17
1.模式比较 17
五、 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建议 17
(一) 明晰土地产权,明确收益分配主体 17
(二) 构建科学合理的入市收益税费制度 18
(三)建立入市收益监管制度,专款专用 18
(四)探索多元化安置方式,保障实地农民生活 18
六、结论..................................................................19
参考文献.................................................................19
致谢.....................................................................20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引言
绪论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客观上需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2013年10月,中央在政策层面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主动权,保障农民能够通过集体建设经营性建设入市分享到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丰硕成果。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完善土地收益分配的机制、土地税收体系,实现土地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公平分配。
改革试点虽然积累了经验但仍有缺点,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探索过程中的收益分配仍然存在分配主体不一致、分配方式不合理、分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农村集体产权模糊、基层制度安排不健全,致使农民权益受损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土地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从理论上解释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产权理论、地租理论、税收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试点地区案例分析,为土地收益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及参考意见。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研究概况
在土地产权的问题上,国外学者基本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在土地产权清晰的前提下,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会更高。Demsetz认为,产权越完整,人们对产品归属为己的预期越稳定。 Gavian等认为中国现有土地产权交易含糊不清,会造成人们对稀缺资源的掠夺,这种存在缺陷的土地产权制度必定会降低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Carter 等(Carter and Yao,1996)认为,弱的不完善的土地产权会导致土地的经常调整;Brandt(2002)也曾提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和使用权不稳定,阻碍了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Charles C.Krusekopf(2002)也认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稳定是导致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的主要原因。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学者较为系统的剖析了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为此,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应成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内研究概况
(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的研究
我国很多学者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陈利根对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宋志红从法律的视角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和制度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展望。施建刚等梳理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的过程,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环境的变化,并将其发展过程总结为严禁流转时期;有偿使用、无序流转时期;有序流转、规范探索时期共三个阶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