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岛现代城居住区滨水景观设计以银丰山青苑小区为例(附件)
摘 要近年来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已经成为衡量居住环境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之一,景观的设计能很大程度的提高该居住区的环境品质。现如今国内居住区大多在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着建筑风格与景观风格不符的现象,景观与建筑之间缺乏统一和协调性,以至于大多数居住区在规划建造之初就已是大绿地、大公园的模式,不能满足居住区这一特定环境的使用功能设置,以及居住者的在内的居住、活动需求,并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本文以真实的居住区为依托,结合论述了滨水景观在居住区景观中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等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与探索。毕业设计以济南银丰山青苑为设计载体,根据“凹岛”理念为依托,抽象化大自然中的事物为设计元素,结合该居住区内居住者的生活需求作为基础为该居住区进行滨水景观的设计。该设计以折线及不规则几何形为主要元素,搭配大面积滨水景观配以合理地绿植结构,以结合该居住区建筑的形式风格本文在结合毕业设计案例的基础上,阐明如何运用滨水元素、“凹岛”理念来对银丰山青苑的景观做出合理设计,阐述了滨水景观在充分展示居住区景观上的独特与观赏价值。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 居住区定位 1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银丰山青苑居住区设计调研 3
(一)济南银丰山青苑居住区实地考察 3
(二)济南银丰山青苑居住区空间现状分析 3
三、居住区设计 6
(一) 《凹岛》的灵感来源 6
(二) 《凹岛》的设计构思 7
(三) 《凹岛》效果图制作 7
(四) 《凹岛》的设计分析 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也保持着高速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高压下人们更青睐环境良好的居住空间。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近年来已经成为衡量居住环境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之一,景观的设计能很大程度的提高该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优秀的景观设计能一定程度上改变该居住区居住人群的生活习惯,不同功能区的设计可鼓励居住者的外出和活动,拥有多种多样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活体验。可以在一天的高压工作后卸下包袱享受最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景观的设计,使得居住在此的人可以达到最轻松愉悦的状态。
居住区定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许多居住区之间类似的景观设计风格已经不占优势了,而现今景观设计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区时重要的遴选条件之一,这也是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因。本次设计选取以新颖的“凹岛”为主题元素作为整个景观设计的主要理念,用浅水和独特的折线及不规则几何形元素来体现居住区景观在建造、设计、绿化和风格、氛围等方面,营造出不同于一般居住区的特征个性的景观设计。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滨水空间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城市的选址,如“靠山傍水”、“藏风得水”等都是城市选址重要参考条件。
解放以前,这一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自然空间。城郊地区要衔接自然山水,交融的山水,要形成大格局的山水城市;二是经济空间。古代城内水陆为主要的交通形式,各种商贸活动围绕水域展开;三是生活空间。城内的街道布局完全依据水域的走向来设置,其空间格局形成水路与陆路互相交融。
解放初期,由于现代化城市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经济格局,由商贸经营为主逐渐向机器工业时代发展而去,随之变化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老城内的水域、道路无法满足现代的生产生活需求,城内填河盖楼、修路,这一时期内的城市滨水区基本消失。
改革开发后,随着迅猛发展的经济,市民生活和城市经济不再囿于前两个阶段的老城,迅速发展的工商业使得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城的现有条件无法满足新城的发展,城内水域被大面积填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几乎不见。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滨水居住区开发的热潮,许多城市对滨水居住区的建设加以重视,人们期望以建设滨水景观居住区的方式为城市注入新活力。经过数十年经验的积累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滨水景观居住区的建造理论。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滨水景观区的再次开发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最初在北美发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北美掀起城市滨水景观区开发的热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迅速地向世界各地各城市发展,七十年代,北美的城市滨水景观区的复兴即已取得成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城市滨水景观区的再开发在世界范围的流行起来。
九十年代几乎遍布全球。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常常被作为滨水景观区复兴中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例证之一。[1]银丰山青苑居住区设计调研
(一)济南银丰山青苑居住区实地考察
该居住区位于济南市东部的唐冶新区,东侧为学院,南邻山体,西邻围子山路,南邻经十路,交通方便,自然景观条件优越。
该居住区三面环山,西侧为土河景观带,周边已建成文体中心、唐冶公园等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日渐完善。
该居住区与校园一墙之隔,主要居住者为的教职工。该居住区位于青年政治学院西北,四周情况分别为: 东邻学校教学用地;西邻围子山路;南为景观观赏地;北靠规划道路。
该居住区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倾斜角为26o,该居住区为170mx250m矩形用地。围子山路高程103.85米。该居住区内部最高点高程129.7m,最低点高程109.6m。该居住区场地平均坡度约12%,与城市道路之间高差较大。
通过对该居住区的实地调查,该居住区地形高差较大,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于地势的影响该居住区被划分为三个台地。景观设计中为减少土方量的,对原有地形特征和生态环境做了最少的改变,设计出不同标高的场地,用交通串联较为合理。
小区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对该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现状也有很大的影响。该小区的出入口景观是居住区与城市街道的连接点,也是展示该居住区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该居住区有两个入口分为小区主入口和次入口,该居住区的主入口为西侧沿路景观主入。次入口位于东侧。从校园路进入,除自身的景观环境还考虑到与学校教学区的景观联系,与学校教学区的景观风格较为统一。
(二)济南银丰山青苑居住区空间现状分析
该居住区建筑为现代风格,由西侧大门进入该居住区首先是主景观区,面积较大,但划分为多个面积较小的景观区较为零散,景观小品的设置分散且不统一,道路曲折且繁多,不能起到良好的集散作用。主景观的设置并不能体现该居住区的风格及品质(图12)。
/ /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 居住区定位 1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银丰山青苑居住区设计调研 3
(一)济南银丰山青苑居住区实地考察 3
(二)济南银丰山青苑居住区空间现状分析 3
三、居住区设计 6
(一) 《凹岛》的灵感来源 6
(二) 《凹岛》的设计构思 7
(三) 《凹岛》效果图制作 7
(四) 《凹岛》的设计分析 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也保持着高速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高压下人们更青睐环境良好的居住空间。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近年来已经成为衡量居住环境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之一,景观的设计能很大程度的提高该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优秀的景观设计能一定程度上改变该居住区居住人群的生活习惯,不同功能区的设计可鼓励居住者的外出和活动,拥有多种多样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活体验。可以在一天的高压工作后卸下包袱享受最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景观的设计,使得居住在此的人可以达到最轻松愉悦的状态。
居住区定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许多居住区之间类似的景观设计风格已经不占优势了,而现今景观设计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区时重要的遴选条件之一,这也是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因。本次设计选取以新颖的“凹岛”为主题元素作为整个景观设计的主要理念,用浅水和独特的折线及不规则几何形元素来体现居住区景观在建造、设计、绿化和风格、氛围等方面,营造出不同于一般居住区的特征个性的景观设计。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滨水空间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城市的选址,如“靠山傍水”、“藏风得水”等都是城市选址重要参考条件。
解放以前,这一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自然空间。城郊地区要衔接自然山水,交融的山水,要形成大格局的山水城市;二是经济空间。古代城内水陆为主要的交通形式,各种商贸活动围绕水域展开;三是生活空间。城内的街道布局完全依据水域的走向来设置,其空间格局形成水路与陆路互相交融。
解放初期,由于现代化城市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经济格局,由商贸经营为主逐渐向机器工业时代发展而去,随之变化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老城内的水域、道路无法满足现代的生产生活需求,城内填河盖楼、修路,这一时期内的城市滨水区基本消失。
改革开发后,随着迅猛发展的经济,市民生活和城市经济不再囿于前两个阶段的老城,迅速发展的工商业使得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城的现有条件无法满足新城的发展,城内水域被大面积填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几乎不见。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滨水居住区开发的热潮,许多城市对滨水居住区的建设加以重视,人们期望以建设滨水景观居住区的方式为城市注入新活力。经过数十年经验的积累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滨水景观居住区的建造理论。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滨水景观区的再次开发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最初在北美发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北美掀起城市滨水景观区开发的热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迅速地向世界各地各城市发展,七十年代,北美的城市滨水景观区的复兴即已取得成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城市滨水景观区的再开发在世界范围的流行起来。
九十年代几乎遍布全球。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常常被作为滨水景观区复兴中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例证之一。[1]银丰山青苑居住区设计调研
(一)济南银丰山青苑居住区实地考察
该居住区位于济南市东部的唐冶新区,东侧为学院,南邻山体,西邻围子山路,南邻经十路,交通方便,自然景观条件优越。
该居住区三面环山,西侧为土河景观带,周边已建成文体中心、唐冶公园等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日渐完善。
该居住区与校园一墙之隔,主要居住者为的教职工。该居住区位于青年政治学院西北,四周情况分别为: 东邻学校教学用地;西邻围子山路;南为景观观赏地;北靠规划道路。
该居住区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倾斜角为26o,该居住区为170mx250m矩形用地。围子山路高程103.85米。该居住区内部最高点高程129.7m,最低点高程109.6m。该居住区场地平均坡度约12%,与城市道路之间高差较大。
通过对该居住区的实地调查,该居住区地形高差较大,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于地势的影响该居住区被划分为三个台地。景观设计中为减少土方量的,对原有地形特征和生态环境做了最少的改变,设计出不同标高的场地,用交通串联较为合理。
小区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对该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现状也有很大的影响。该小区的出入口景观是居住区与城市街道的连接点,也是展示该居住区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该居住区有两个入口分为小区主入口和次入口,该居住区的主入口为西侧沿路景观主入。次入口位于东侧。从校园路进入,除自身的景观环境还考虑到与学校教学区的景观联系,与学校教学区的景观风格较为统一。
(二)济南银丰山青苑居住区空间现状分析
该居住区建筑为现代风格,由西侧大门进入该居住区首先是主景观区,面积较大,但划分为多个面积较小的景观区较为零散,景观小品的设置分散且不统一,道路曲折且繁多,不能起到良好的集散作用。主景观的设置并不能体现该居住区的风格及品质(图12)。
/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