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中的共鸣研究

美声唱法中的共鸣研究[20200505144144]
摘要:共鸣是美声唱法中的一种重要发生方法,它不但提供歌唱的动力,还可以美化声音,决定音色的好坏。对共鸣的正确掌握及合理运用,可以充分提高演唱者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有助于对声乐作品更加完美的演绎。因此共鸣唱法是美声演唱者在唱法研究、训练和艺术实践中的必经之路。文章阐述了共鸣的产生、在美声唱法中的作用和地位,结合演唱实践和训练对共鸣、共鸣器官、共鸣腔体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对共鸣技法的训练和艺术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共鸣;美声唱法;共鸣腔体;艺术实践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共鸣在美声唱法中的地位及作用 1
(一)共鸣理论的提出 1
(二)共鸣在美声演唱技法中的作用 2
(三)共鸣与美声唱法演绎的关系 2
二、美声唱法演绎中共鸣技巧的分类及其艺术表现 2
(一)美声唱法演绎时头腔共鸣的艺术表现 3
1.美声唱法演绎时头腔共鸣的美化作用 3
2.美声唱法演绎时“高位置”的核心引领作用 3
(二)美声唱法演绎时胸腔共鸣的艺术表现 3
1.美声唱法演绎时胸腔共鸣的修饰性 4
2.美声唱法演绎时胸腔共鸣的正确表现 4
(三)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相结合的艺术表现 5
1.二者的结合有利于声音的统一 5
2.二者的统一有利于声音的美化 5
三、共鸣的训练及歌曲演绎的实践认识 5
(一)美声唱法中的共鸣训练 5
1.美声唱法中头腔共鸣的训练 5
2.“假声”的训练手法 6
3.美声唱法中胸腔共鸣的训练 6
(二)美声唱法中共鸣在演唱中的实践 7
1.美声唱法中头腔共鸣在演唱中的实践 7
2.美声唱法中胸腔共鸣在演唱中的实践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美声唱法中的共鸣研究
引言
一、 共鸣在美声唱法中的地位及作用
美声唱法,是源于意大利的一种科学发声方法。由于方法比较的科学,这种唱歌方法已经在全世界流通。发声的方法主要是由声音的音色、气息、共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吐字等几个方面形成的。早期研究中关于音色、气息、吐字等唱法研究相对来说较多出现,然而对共鸣这种发声方法的研究则相对处于从属地位。但是随着共鸣唱法在美声艺术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日趋扩大,对它的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切和有实际意义。
(一)共鸣理论的提出
共鸣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作用,例如:物理上是指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而在声乐演唱中,共鸣代表着一种发声方法,它是指:“建立在正确的歌唱发生位置的前提下,是在气息的作用下把声音达到相应的共鸣腔体时,产生出来的自然现象”。[1] 这种声音传播到其他对象上,引起其他对象的共振被称为共鸣。人的共鸣腔体大致分为:胸腔体、鼻腔体、额窦和蝶窦等,但是可以调节的共鸣腔体则只有:咽腔、喉腔、口腔,这部分。显然这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共鸣腔体。可以调节的共鸣腔体与上联头腔和下联胸腔,是个联络区域。在歌唱发声的时候,应当随着音高的升高或者降低适当的调节那部分可以调节的共鸣腔体。然而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串联起来组成好像长号的管子部分,叫做共鸣管,人体的鼻腔与口腔,就好像喇叭,而咽腔的部分不但可以扩大还可以缩小,不但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短,就好像长号的伸缩部分。每一个共鸣腔体不能单独的来使用,应该把所有的共鸣腔体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让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自然地混合。唱歌的时候声音通过身体内部的每一个共鸣腔共同作用,产生共振,这样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所谓的共鸣。
(二)共鸣在美声演唱技法中的作用
关于美声唱法中共鸣的作用,研究认为:“声乐演唱中的关键和枢纽,它的作用可以支撑音高、可以变化字音、更可以美化音色和扩展音响等。在声乐演唱中运用的共鸣即是一种物理现象。”[2] 在我们演唱声乐作品时,共鸣必备的条件有三个:需要有共鸣的空间,需要共鸣空间的音响,还需要有支撑共鸣的空气。在演唱会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胸部到咽腔和口腔,鼻腔鼻窦,空头腔相互通气,让声音从胸闷咽后壁转移,另一部分的声音从鼻咽进入鼻咽腔从而形成声音的“涡流”,还有一部分声音在上口盖形成共鸣的焦点。共鸣出在不同的声区时,使用的共鸣器官和共鸣体都有变化,但所有的共鸣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的为声乐演唱来服务。在我们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能够产生比较好的共鸣腔体效果,是由适当与适度的呼吸,精准的发声位置,准确的共鸣腔体来决定的,这三方面一定要完美协调的工作,不能失去任何一个更不能顾此失彼。
(三)共鸣与美声唱法演绎的关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是歌手的表演,才能够让观众去接受它,享受它。然而共鸣就是让歌唱者发出的声音充实、响亮,音色随之丰满、圆润,优美动听,具有穿透力。我们用小号打个比方,小号的声音之所以明亮饱满而且又传送的很远,是因它的喇叭产生了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文中主要研究的共鸣。如果去掉了均好中的喇叭,单吹号嘴是怎么吹也不会优美动听的。人的共鸣原理的关系就像号嘴和喇叭,是共鸣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在美声唱法的演唱中所运用的各种技巧要比管乐器的喇叭构造复杂得多,声乐演唱不但需要拉长缩短,而且还需要变粗变细,演唱中的共鸣腔容积更加需要变化各种的大小。不但这样,人的身体内部腔体管自身质量的软硬也可以有不同的变化,运用这些变化,可以使得声带发出的原音之中各泛音成分受到不同的作用,使人的歌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歌者演唱声乐作品时,运用共鸣器官越充分时,这个作品就越丰满,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响效果就更佳;运用共鸣游刃有余时,歌声的强弱变化,音调的起伏就越得心应手,也就是说共鸣对声乐演唱的音色、音质、音量影响都很大。所以共鸣与美声唱法是息息相关,而共鸣更是美声唱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二、美声唱法演绎中共鸣技巧的分类及其艺术表现
人的共鸣腔体大致分为: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窦”等。任何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基音”。这个基音是特别单薄而且无力的。它只有在每一个共鸣腔体内部得到共振,才可以使得声音加以扩大,加以美化,人在歌唱时的发声也就是这个道理。基音就是人声带发出的声音,是特别轻微的,一定是需要与人体内部的某些部分腔体共振,来加强声音里优美的部分,比如常用的泛音部分,使得原来微小的声音变得优美变得洪亮。人生体内部的共鸣腔体十分复杂,一般又分为不可调节共鸣腔体部分与可以调节的共鸣腔体两大类。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又大致可以分成:头腔,鼻腔、胸腔。而可调节共鸣腔体有:口腔、喉腔、咽腔。人声音的共鸣不单单有可感应振动共鸣,而且还有强迫的振动共鸣。声带的基音直接进入每一个共鸣腔体产生感应共鸣。在诸多的共鸣技巧中本文主要研究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这两大类。
(一)美声唱法演绎时头腔共鸣的艺术表现
1.美声唱法演绎时头腔共鸣的美化作用
头腔共鸣也称之为鼻腔共鸣,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头部本身并无可用腔体,不能起到共鸣的作用,而真正起共鸣作用的自然是鼻腔和窦腔。它可以使得声音变得明亮,变得辉煌,变得具有金属性和穿透力量。本文所指头腔指的就是不可变腔体,它们不能自动的地调节想要调节的,也就是说不能主动的调节,但是可以因口咽腔的动作再加上气流来引起振动,对于频率比较高的音波产生共鸣。因此,演唱高音歌曲时优美的音色和有威力的漂亮的高音与头腔共鸣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一个好的共鸣音响,声音里面总是有混粉气儿的感觉。这个气儿来源很深,胸腹之间的气儿和上面各种空腔都互相通粉气儿。上下通气儿,里外通气儿,音儿越高,气儿越通。”如图1,头腔共鸣指的就是生理上的嗅觉神经所在的区域,所以在发声练习的时候可以先做轻嗅花香的动作使得喉咙与鼻咽腔充分的打开,用来得到头腔的共鸣[3]。如果能够把头腔共鸣运用到中声或者对于女高音来说更加难的低声区去,那么整个声区音色就会统一、优美、而且富有穿透力和持久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6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