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演播中对话的真实性

文艺作品演播中对话的真实性[20200417172649]
一、文艺作品演播 1
二、文艺作品演播中的对话 1
三、文艺作品演播中理性与感性的真实表达 1
(一)演播者对作品的感受和表达 1
(二)文艺作品对话中的语境还原 4
(三)主观思想的客观表达 5
四、文艺作品演播的真实性 5
(一)演播者对作品的情感控制 5
(二)演播者的后天艺术加工 6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 要
文艺作品演播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可以将无声的纸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有声语言,通过演播者实现文艺作品创作者和听众的完美沟通与交流。真实的声音能穿透灵魂、启发思考、净化心灵、带来感动,可以塑造一个富有魅力、独特的世界。
本次课题主要研究文艺作品在二度创作时,演播者语言表达的真实性程度与作品作者本身想表达中心思想的重合度有多少;演播者是完全表达作品本身的意思还是在其中加入大量演播者本人主观情感;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是否会加入不同的演播者主观情感;演播者感情与作者感情是怎样融合的。如何用技巧更加准确的表达文艺作品的中心思想。在国内,针对这一方面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很多,希望通过研究可以增加大家对这一方面的关注。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文艺作品演播;对话;情感;真实
目录
ABSTRACT
The studio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is a unique art, can be silent in the paper text into vivid sound language, through the studio to achieve perfect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of the creator and the audience. True voice can penetrate the soul, inspire thinking, purify the soul, bring touch, can shape a full of charm, unique world.
本次课题主要研究文艺作品在二度创作时,演播者语言表达的真实性程度与作品作者本身想表达中心思想的重合度有多少;演播者是完全表达作品本身的意思还是在其中加入大量演播者本人主观情感;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是否会加入不同的演播者主观情感;演播者感情与作者感情是怎样融合的。如何用技巧更加准确的表达文艺作品的中心思想。在国内,针对这一方面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很多,希望通过研究可以增加大家对这一方面的关注。
This subject mainly studies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in the second creation, the studio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degree of authenticity and works of the author to expression of the coincidence of the central idea of how many degrees of; studio is fully expr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k itself or join in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studio my subjective emotion; different types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will join different studio subjective emotion; studio emotions and feelings of the author is how to fusion. How to express the central idea of literature and art more accurately with skill. In China, the literature on this aspect of the information is not a lot, hope that through research can increase the attention of the people on this one.
Key words: Works of art studio; dialogue; emotion; true
一、文艺作品演播
文艺作品演播,是指利用艺术语言表达的各种手段将文艺作品的文字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艺术地体现或再现出来,通过广播电视发射达于受众的创作活动[1]。其作品类型大致包括了诗歌、散文、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和影视配音等多种样式。文艺作品演播的范围仅限于文艺作品,不包括播音领域中的文艺节目主持、串联词、电影、戏剧解说以及电视片解说,也不包括舞台表演。
从文艺作品演播的概念来看,即演播者需要将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寓言、童话及小说看过之后,经过自己的加工理解,富有感情地朗诵、演播出来;或将广播剧中的一个人物及影视剧中的一个角色,通过演播者自己的演播和配音,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受众从演播者的表达中受到感染和震撼,从而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受到启迪和鼓舞。
二、文艺作品演播中的对话
文艺作品演播中的对话主要是诗歌、散文、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和影视配音中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比如三毛散文《不死鸟》中主人公和母亲的对话,鲁迅的《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和主人公的对话,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和作者的对话等。
文艺作品演播者演播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寓言、童话等,都是作家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家们创作的虽是“无声”的文学作品,但这些文学作品中却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特色。文艺作品演播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文学作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由此可见,文艺作品演播者就可以被称作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代言人,且文学作品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各自的性格、经历和思想,这就对文艺作品演播者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有声语言塑造出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即文艺作品的二度创作,这对于文艺作品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样,一部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良好塑造离不开精简而又恰如其分的人物对话语言的设置。文艺作品中的人物都有其特定的身份、思想和情感,有着自己的年龄、经历、性格、外貌、文化、职业、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针对不同的人物形象必定会有不同的对话设置,因此,演播者应当也必须要对这些要素做到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做到二次创作的准确、对味。
三、文艺作品演播中理性与感性的真实表达
文艺作品演播中的表达是主要描绘演播者的演播技巧和情景还原程度,而真实性则是,演播者的思想和原文作者的思想的对比,以及两者如何更好的贴合。
(一)演播者对作品的感受和表达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谈到情感的时候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艺术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艺术活动就是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2]
1.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不可否认的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底蕴厚重,且里面的角色富有多元化, 这就要求演播者首先要对文艺作品通读,理顺故事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了解并体验人物角色的内心感受,细心琢磨作品中角色外部语言的特色塑造,这对于演播者来说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众所周知,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塑造不单单体现在语言中,也体现在具体情境的描述中,演播者除了要掌握作品中的每个情节、研究角色的每一句话外,还要细细琢磨理解、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演播者真正领会作品的精髓,才能在二次创作时演绎的能精彩和到位。正如萨尔维尼所说:“播讲者必须勤于感受,但他也必须像一个熟练的骑师笃驭烈马似地引导和控制他的感受,因为他要完成双重的任务;仅仅自已有所感受是不够的,他必须使别人有所感受,而如果他不运用抑制,就办不到这一点。”由此可见,只有“慧于心”才能“秀于口”。
感受,即可理解为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它是理解和表达之间的桥梁。这里既包括演播者对作品实实在在的客观感受,也有演播者在二度创作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主观感受。这就要求演播者在吃透作品内涵的基础之上,打动自己,感染听者[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5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