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影响小鼠感知蔗糖甜味的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探究雌激素对小鼠蔗糖甜味偏好阈值、偏好率、体重及摄食的影响,为阐明雌激素影响甜味感知的外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 OVX)的方式构建雌激素缺乏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术组(Ovx)、注射溶剂组(Ovx+Oil)和雌激素替代治疗组(Ovx+E)。术后恢复四周,采用双瓶喜好行为学研究小鼠蔗糖甜味偏好阈值、偏好率、甜味偏好模式,同时监测体重及摄食。结果:在低浓度时,Ovx组小鼠对蔗糖的偏好率低
食用油种类与理化性质参数的关系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根据国家对食用油理化指标的检验要求,利用理化检测的方法,检验市场上购买的的不同类别(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菜籽油)、不同品牌的18个食用油样品的9种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电导率、水分、折光率、皂化值、羰基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碘值),并结合统计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探究理化指标参数与食用油种类之间的关系,达到利用理化指标对不同主成分的食用油进行分类的目的。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四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经过计算共占去总方差的91.3%
餐饮废弃物发酵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摘 要
餐饮废弃物是指餐饮服务、单位供餐活动和食品处理加工中产生的食品残余和加工废料。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填埋、露天堆放、堆肥处理、焚烧和微生物降解技术。微生物处理餐饮废弃物具有处理彻底、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和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等特点,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的比较优势。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降解餐饮废弃物,首先要了解餐饮废弃物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因此本实验对餐饮废弃物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选取了一株常见的细菌进行鉴定,菌株Z的16S rRNA的序列分析表明与菌株Raoultell
鱼粉蛋白酶解制备肽的工艺研究
摘 要
鱼粉是以低值鱼类为原料,通过脱油、脱水和加工磨制后的高蛋白饲料。长期以来,这些低值鱼的营养价值和应用前景并未得到充分认识,造成大量蛋白资源利用率低,甚至流失。
本实验以国产鱼粉为原料,选用四种不同的蛋白酶即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确定对鱼粉蛋白酶解效果最佳的酶,并对其水解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L对鱼粉的水解效果最佳,料水比、酶量、pH、水解时间和温度对鱼粉水解均有影响。通过响
麻辣小杂鱼的加工工艺研究
摘 要
本文以阳澄湖小鲫鱼为主要原料,制作麻辣小杂鱼休闲食品,探索麻辣小杂鱼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确定麻辣小杂鱼的加工工艺流程为:分拣,去除鱼鳃、内脏和鳞片,清洗干净之后,冷冻储存,流水解冻,混合辅料腌制去腥,接着进行高温蒸煮,之后再进行微波干燥,最后在经过高温油炸,使干燥后的小杂鱼酥脆口感增强。待其冷却至室温后真空包装,在121℃的条件下灭菌20分钟。通过感官和物性分析试验,得到麻辣小杂鱼最佳配方为:5g鸡精,15g精盐,20g黄酒,15%紫苏液,35g老干妈酱,50g姜汁;最佳酥脆工艺参
1株海芦笋产油内生真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摘要:微生物油脂又称为单细胞油脂(SCO),主要是指由霉菌、酵母菌、细菌和藻类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利用培养介质在菌体内合成并积累的油脂,微生物的生长周期短,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小克银汉霉产油脂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发酵天数、C/N、无机盐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对油脂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为:甘露醇20g/L,味精9.55g/L,海水素33g/L,KH2PO40.5g/L,Fe2+0.12g/L ,Ca2+0.08
1株海芦笋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寻找和发现新化合物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利用极性及分子量的差异,对一株海芦笋内生真菌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发酵产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常压硅胶柱层析、减压硅胶柱层析、sephedex LH-20等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1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电喷雾质谱(Electronic Spray Ion– Mass Spectrum)和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
UVC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课题以“东魁”种杨梅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在短波紫外线照射下杨梅的腐烂情况及品质变化。在筛选实验中,分别设置了0、1.5、3.0、4.5、6.0kj/m2等不同照射剂量的照射处理,在第3、6、9、12天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测定腐烂指数、色差、硬度、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含量、花色苷、总酚、失重率等指标,甄选出处理效果较好的辐照剂量,实验表明辐照剂量为3.0 kj/m2时,杨梅的综合品质较好。用筛选实验得出的最佳照射剂量(3.0 kJ/m2)对另一批杨梅做进一步实验,研究UV
β胡萝卜素在再生纤维素稳定乳状液体系中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β-胡萝卜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具有色素和营养强化剂的作用。饮料乳液及其含有的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会影响产品的外观与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含有β-胡萝卜素的非晶纤维素稳定乳状液的制备,以及不同温度、pH,和钠离子强度对该乳状液体系中的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丙二醇为助溶剂,可以使β-胡萝卜素较好的溶于豆油并和纤维素溶液形成稳定乳状液。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变差,受较高和较低的pH值影响较大,而对钠离子强度不敏感。
不同Nacl浓度下,添加亚麻籽胶对肌原纤维蛋白相变温度、质构、保水性的影响
摘要:探讨在不同NaCl浓度下添加亚麻籽胶后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相变温度、质构和保水性的影响。从猪肉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用离心法、差示热量扫描仪、质构仪、研究不同NaCl浓度下添加亚麻籽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相变温度、质构、保水性的影响。添加亚麻籽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保水性有显著增加;对其硬度和弹性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也会使肌原纤维蛋白的热相变温度升高,对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有一定帮助。
不同pH条件下,添加亚麻籽胶对肌原纤维蛋白相变温度、质构、保水性的影响
摘要:探讨不同pH条件下,添加亚麻籽胶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相变温度、质构、保水性的影响。从猪肉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用离心法、差示热量扫描仪、质构仪(TPA)、研究不同pH添加亚麻籽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相变温度、质构、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保水性有显著增加,对其硬度有降低作用;随pH从5.0增高至6.0时,纤维蛋白的保水性增加显著,随后pH增加保水性虽增加,但不显著。pH6.0时硬度最高,随后硬度随pH增高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