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H9N2基因片段血凝素(HA)对小鼠树突状细胞mirna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血凝素(HA)蛋白对小鼠树突状细胞mirna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提取H9N2禽流感病毒的RNA,扩增血凝素片段(HA,1682bp,JF-795078.1);其次将测序正确的HA片段双酶切后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A;然后分离培养树突状小鼠细胞。本研究成功从鸡胚尿囊液病毒中扩增出1682bp的血凝素片段;经测序验证与参考株序列(JF-795078.1)99%同源。双酶切(使用KpnI和XhoI酶切出CTCGAG目的片段)鉴定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构
电活性膜捕获和释放循环癌细胞的研究
摘要:循环癌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or CTCs)主要存在于肿瘤病人的外周血中,尽管数量极其少,但它在血源性转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方面CTCs为癌症病人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另一方面,它们也可以提供转移性恶性肿瘤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因此,我们开发了基本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结合微电压(1.25V)响应释放的薄膜材料(CHI/PB)n 和EpCAM 抗体黏附分子,实现了对CTCs 的高达99%捕获效率。总之,这个系统呈现一个温和释放、便宜和多功能的平台,用于细胞分选和
生物除草化合物TeA人工模拟合成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摘要: 2
摘要: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是链格孢菌的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除草活性,主要抑制光系统II的D1蛋白,引起活性氧爆发,抑制或杀死杂草。人工模拟合成出具有生物源一样的除草活性,是产业化的关键。在不使用苯[1]和甲苯的基础上延长反应时间,亦能够合成出TeA,但是对长达16小时的N-乙酰乙酰基-L-异亮氨酸甲酯的合成反应温度未有明确说明。本文对16小时的N-乙酰乙酰基-L-异亮氨酸甲酯的反应温度进行梯度设置,以L-异亮氨酸为反应起始物,经过3个主要步骤
生物除草剂敌散克的剂型研究
摘要:
马唐属杂草是秋熟作物田恶性杂草,利用从马唐罹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画眉草弯孢霉(curvularia eragrostidis J. A. Meyer)菌株QZ-2000研发的生物除草剂——敌散克(Disancu)可以防除该类杂草,但是,其剂型直接影响到除草效果。
本文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QZ-2000分生孢子的微囊剂剂型,确定了助剂添加—搅拌—酸化—冷冻干燥工艺流程,筛选出水油质量比为1:1.67,明胶、阿拉伯树胶浓度为2%,卵磷脂浓度为油质量的10%的助剂配比。微囊剂的孢子
生物沥浸污泥中菲的类芬顿降解
摘要:对海滨盐碱地植物的根际细菌筛选出五种实验用菌种,分别用有氮培养基、无机磷细菌分离培养基、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低氮培养基进行培养。测试五个菌种的解磷解钾固氮的能力,用不同浓度的盐培养基测试菌种对盐的适应性,并测试耐盐菌种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NT-1,NT-X,NT-4,NT-11,Y4-4具有解磷能力,NT-X,NT-4,NT-11,NT-12,Y4-4具有解钾能力,NT-12和Y4-4号拥有固氮的能力。而在耐盐性方面NT-11,NT-12号具有出色的耐盐性,在25%的盐浓度环境中依然能够生存,NT-1
生物沥浸污泥中菲的类芬顿降解
摘要:多环芳烃具有致癌的特性,且采用常规的处理工艺很难有效去除该有机污染物。本论文研究了污泥生物沥浸过程中菲的降解情况,并探究了向沥浸污泥中添加H2O2从而激发类芬顿反应来降解沥浸污泥中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物沥浸过程中菲没有明显的降解,生物沥浸后向沥浸污泥中投加一定量H2O2,则可对菲产生明显的的降解作用。当H2O2的投加浓度为4 g/L时,菲的降解率可达30.4%,在此过程中沥浸污泥中的Fe3+和含铁次生矿物作为催化剂有效地激发了类芬顿反应。因此,向沥浸污泥中添加H2O2激发类芬顿反应,是一种有效降
玉米重金属缓解剂的作用机理
摘要: 2
摘要: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到体内后,会诱导植物产生某些对酶和代谢具有毒害作用和不利影响的物质,这样间接的照成伤害。重金属镉(Cd)的污染日益突出。本实验通过在镉离子处理玉米的同时,分别加入GABA、DTT、TiO2、TiCl4等试剂,测量玉米的生长情况,并且测量玉米植株的叶绿素荧光。切取根尖用Evan blue染色,将其置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损伤情况。通过数据分析,GABA、DTT、TiO2这3种缓解剂对镉离子胁迫有明显的缓解作用。TiCl4试剂对镉离子没有缓解作用。
灵芝血红素单加氧酶基因全长的克隆及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作物根系多环芳烃(PAHs)与氮素吸收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强化农田PAHs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菲为PAHs代表,采用活体测定法研究了小麦、大豆和莴苣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NR)对硝态氮和铵态氮与菲共存下的响应。结果表明:无论菲处理与否,两种形态的氮素均能明显提高作物根系NR活性,硝态氮的促进效果更好。同一氮素水平,菲或无菲处理的作物根系NR活性因作物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在硝态氮的存在下,菲处理作物根系NR的米氏常数均小于相应的无菲处理,而亲和力则反之,说明菲处理对此三种植物的NR活
灵芝血红素单加氧酶基因全长的克隆及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灵芝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灵芝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血红素加氧酶是催化血红素降解的起始和限速酶,其中HO-1能被较多氧化应激源激活。本文通过克隆灵芝血红素单加氧酶HO-1全长及其cDNA,并构建HO基因沉默突变体,探索HO基因在灵芝生长过程与次生代谢中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目前发现与野生型灵芝G20相比,HO沉默突变体对H2O2胁迫更加敏感,而外源添加HO诱导剂hemin可部分恢复其菌丝生长,且由于HO沉默转化子中NO及ROS含量增长,可推测HO可能通过NO信号通路对氧胁迫有缓释作用。 摘 要:本文以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与近缘杂草野芥菜wild B. juncea的正反回交1代子2代、回交1代子3代、回交2代子2代以及回交3代子1代为试验材料,采用SSR方法研究了抗性油菜C-基因组特异片段向这些回交后代中的渗入情况,目的是研究2种抗性油菜的C-基因组特异片段向野芥菜的渗入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2种转基因油菜,在同种回交后代中C-基因组特异片段在不同个体中的遗传规律不同。各回交后代中,抗草甘膦的转基因油菜的C-基因组特异片段传递给回交后代的 摘要:灵芝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灵芝三萜是其主要药用成分之一。前人研究表明,灵芝Hog1 MAPK可能在灵芝的次级代谢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但目前相关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旨在探究hog1 MAPK在灵芝生长和三萜合成中的作用。首先根据同源比对获得hog1基因序列,通过进化树分析表明获得的Hog1与其他丝状真菌的Hog1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然后构建了hog1基因的沉默载体并转化灵芝原生质体,获得hog1基因沉默转化子,发现沉默转化子对多种胁迫处理表现出高敏感性,并且hog1基因沉默转
灵芝hog1MAPK基因的沉默和表型分析
灵芝hog1MAPK基因的沉默和表型分析